軍銜在中國由來已久,從清末開始,隨後經過北洋,至20世紀30年代的大革命,已歷“三代”。後來我軍的許多高級將領,都得到過蔣介石國民政府授予的軍銜,然而直到建國初期,共產黨的軍隊還沒有自己的軍銜。隨着我軍逐步現代化,與國際接軌,實行我軍特色的軍銜制度勢在必行。於是1955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己的軍銜誕生了。軍銜的授予不可能照顧到每個人,所以授銜時有人歡喜有人憂。然而由於特定的歷史時期有特殊的貢獻,有2人被破格提拔,他們都是誰?

“獨臂將軍”賀炳炎

賀炳炎上將

賀炳炎,出生於湖北省松滋市第九區劉家場 ,是賀老總的愛將。他16歲時追隨父親參加賀龍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後入湘鄂西紅軍學校學習並任區隊長。土地革命戰爭中,賀炳炎率部參加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曾隻身突破敵陣,被譽爲“孤膽英雄”。在紅二、六軍團北上長征途中,擔任紅2軍團第5師師長的賀炳炎率部開路,在戰鬥中身負重傷,右臂粉碎性骨折。當時醫療條件差,沒有麻藥和止痛藥,賀炳炎忍着劇痛被鋸掉右臂,成爲名副其實的“獨臂將軍”。

賀炳炎與賀老總

抗日戰爭爆發後,賀炳炎被任命爲八路軍第120師第716團團長,曾指揮部隊取得雁門關伏擊戰的勝利,殲日軍500餘人,獲國民政府通令嘉獎。後又參加百團大戰,在米峪戰鬥中殲滅日軍一箇中隊。 解放戰爭中,賀炳炎歷任晉北野戰軍副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第1軍軍長。在宜川戰役中,果斷指揮所部攻佔瓦子街,及時堵住了友鄰部隊未能封閉的缺口,保證了戰役的全勝,受到西北野戰軍司令部通令嘉獎。

獨臂將軍

1952年幹部評級時,賀炳炎被評爲準兵團級。按照準兵團級幹部授銜標準,多數可評爲中將。依照授銜的結果來看,57名準兵團級幹部中有53名被授予中將軍銜,3名被授予少將軍銜,唯獨賀炳炎被授予上將軍銜,這是爲什麼?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爲了平衡山頭派系。紅二方面軍在元帥中的代表有賀老總,在大將裏的代表有許光達,在上將中應該也有代表纔行。紅二方面軍由二、六軍團合編而成,六軍團是紅軍分支,無法代表二方面軍,所以出身於二軍團的賀炳炎就被破格提拔爲上將軍銜了。

皮有功,少進中

皮定鈞

大將以下另一個被提拔的是皮定鈞,他是安徽省金寨縣代家嶺人。曾在紅四方面軍任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川陝蘇區反“圍攻”。抗戰時期,皮定鈞擔任八路軍第129師特務團團長、第七軍分區司令員、豫西抗日遊擊支隊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中的中原突圍,是皮定鈞軍事生涯中最光輝的一筆。當中原軍區面臨蔣介石四面合圍時,中央抱有棄卒保車的打算,令他率領第1縱第1旅佯裝主力,掩護中原軍區突圍。

中原突圍

皮定鈞孤軍作戰,足智多謀,雖然抱有必死的信念與決心,但出人意料的是,經20余天連續奮戰,皮定鈞率部衝破國民黨軍的堵截、封鎖,成功抵達蘇皖解放區。從此1縱1旅被人們稱爲“皮旅”,“皮旅”成爲名震華夏的英雄部隊。建國後,皮定鈞被評爲正軍級幹部,原則上可授中將也可授少將。在評銜名單上,皮定鈞只是少將,但主席對“中原突圍”印象深刻,指示:“皮有功,少進中。”於是皮定鈞由少將破格提拔爲中將。

55年授銜

1955年授銜時,大將以下有2人被破格提拔,他們分別是上將賀炳炎和中將皮定鈞。賀炳炎是賀老總的愛將,每當發生棘手的戰事,賀老總總是大喊一聲:“賀炳炎上”,賀炳炎率部很快就能解決戰鬥。皮定鈞最突出的貢獻就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原突圍”,皮旅佯裝主力,牽制了國民黨軍隊大量兵力,從戰略上有力地策應了其他解放區部隊的作戰,被授予中將軍銜是對功臣最大的慰藉。

參考書籍《大授銜》、《解放戰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