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記》中的著名刺客故事

今天我們來聊聊刺客的快意恩仇和其背後武俠文化的覺醒。武俠文化最先出自先秦時代的刺客,在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裏描述了一個快意恩仇的刺客故事,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春秋末年,晉國的智、趙、魏、韓四家聯合攻趙,但在城池即將攻破之時,趙家的趙襄子反殺了首領智瑤,並且滅了他滿門,而且將其頭蓋骨塗上油漆,做成杯子喝酒。這種做法徹底激怒了智瑤過去的一個家臣,豫讓。他說了句“士爲知己者死,女爲悅己者容”,就踏上了報仇之路。

豫讓混進趙襄子的府邸,但還是很快就被人發現了。不過,政客的趙襄子見豫讓忠肝義膽,就放了他。接下來纔是故事的精彩部分。

豫讓爲了繼續報仇,用漆塗在身體上,讓身體生滿毒瘡,又吞下火紅的木炭,讓聲音沙啞,天天在街上要飯,等待機會報仇。他這個樣子連妻子也認不出來。只有豫讓的一個朋友替他惋惜。

不久,就讓豫讓等到一次機會,但他並沒有成功,趙襄子問他爲什麼要執意替智瑤報仇?他原來的主公就是智瑤殺死的啊。豫讓說:原來的主公對待我就像對待普通人,所以他對他們也是普通人,但智瑤把他當國士一樣尊敬,所以他就要像國士一樣報答他。

趙襄子聽聞,感天長嘆,但不能再次放走他。於是脫下自己的外套,讓豫讓斬袍報仇,了卻心願。

2、個體自我意識的覺醒

刺客豫讓故事裏面除了暴力美學,我們還能看到豫讓的忠勇無畏,這種強烈的自我意識覺醒。什麼是個體的自我意思呢?

應該就是,從自我意識出發,認定一套比自己生命,比權威更高尚的原則,並且義無反顧地貫徹下去。正是由於刺客,也就是後來演變成的俠客的自我意識領先於芸芸衆生,所以俠客的故事才讓大家如癡如醉。

3、俠客情懷有什麼用?

本質上,大家都懵懵懂懂地感覺到自我意識的存在,但迫於各種壓力,自我意識一直屈從於權貴、道德或者是更加上層的意識,這使人感到壓迫,一旦有自我意識覺醒的俠客出現,我們便爲之着迷。

在上面豫讓的故事裏,趙襄子這個可以在陣前反殺主帥的狠人,爲什麼放了豫讓一次呢?如果他真是有情有義之人,他能殺智瑤滿門嗎?這樣思考,看來趙襄子還是對俠客情懷的忌憚,所以他放豫讓一次,同時加強警備。如果下次再抓住豫讓,那麼殺死他,就不會再有人要爲豫讓報仇了,這就是政客的狡猾之處。但這也說明了俠客精神對普通大衆的影響。

作爲豫讓這種,已經覺醒自由意志的低等貴族,實際上是普通大衆可以接觸的典範,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大家看見。而趙襄子爲了表現自己的高貴品質,也要放豫讓一次。豫讓死後,“趙國志士聞之,皆爲涕泣。”但沒有人再去責怪趙襄子了。

4,一點反思

自我意識其實對行動有極強的驅動力,而自我意識產生於個人的反思,對社會,對人生,對歷史的反思。而社會、歷史、和人生則給了自我意識一種評價體系。個體自我意識的覺醒往往能慢慢改變社會意識,形成歷史文化。比如戰國的高貴,漢代的雄渾,唐朝的開明等等。所以,我們多反思一點自我的行爲,沒錯,也許你也可以演繹一段可歌可棄的英雄故事呢。

而沒有自我意識的人,是很難有執行力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