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为了夺取军事技术上的优势,美苏双方都脑洞大开,研发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武器,除了我们熟知的战略轰炸机、弹道导弹和核潜艇,还试图从外太空、地层下实施战略打击。70年代时,苏联在航天航空领域大幅度落后于美国,于是调转方向朝着地层下发展,并在科拉半岛进行了深达12262米的超深钻探试验。在此之前,苏联军方还研发了一款名为“鼹鼠”的钻探装置。

“鼹鼠”构想于1904年最先出自俄国设计师彼得·拉斯卡佐夫之手,设想是研发一种地下掘进装置,从地下悄悄运动到敌人后方,从敌人意想不到地方打通进攻通道,专门用于偷袭敌人指挥所、弹药库等重要目标。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鼹鼠”计划未能成为现实,纳粹德国也曾试图进行研发,但由于二战后期的大溃败,德国资源严重匮乏,没有能力进行研发新武器而作罢。

冷战时期,苏联重启“鼹鼠”计划。相比于二战,此时的技术条件已经非常成熟,初步构想是采用核动力推进,能实现无限续航,钻头用高强度合成钢制成,能轻易钻透坚硬的花岗岩层。该项目得到了赫鲁晓夫的大力支持,苏联军方在乌克兰建立了一家专门的工厂,实施严格的保密措施,严格程度更甚于核武器。

1964年,第一台核动力地下战车诞生,长35米,宽4米,顶部装有一具巨大钻头,能以7-15㎞/h的速度掘进,内部还有一定的空间,能搭载全副武装的士兵、武器弹药和给养。作战时,“鼹鼠”搭载精锐士兵从地下潜行至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然后破土而出发起突然打击。相比于空降和特种部队渗透,这种战术显然具备更高的隐蔽性和成功率。

然而,“鼹鼠”并没有得到推广,起因是一起严重的爆炸事故,导致18名乘员丧生地下,至于爆炸原因,军方分析可能是由于地下压力和发动机过热。经过这起爆炸事故后,军方不再对它寄予希望,转而专心研究弹道导弹和核潜艇技术,一直到苏联解体,这一神秘技术才被俄罗斯解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