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新聞發佈會,邀請北京外事辦公室、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北京市朝陽區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發佈會。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編制的《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專項規劃》(下稱《專項規劃》),確定了“一核、兩軸、多板塊”的空間佈局,繪製了未來15年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的發展藍圖。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副主任楊浚介紹,《專項規劃》強調加強國際社區、涉外教育、醫療服務、防疫檢疫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全方位提升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構建輻射區域、高效便捷的交通體系支撐保障。着力打造重大國事活動運行保障、國際高端要素集聚等六個功能平臺,健全組織領導體系、加強政策創新和基礎保障等機制建設。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副主任於海永表示:爲此,北京市還出臺《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行動計劃(2019-2022年)》,明確了48項硬件項目和30項軟件任務,形成了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並且北京市還將持續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完善政策配套,一批跨國公司總部在京設立研發中心、結算中心等。放寬外商設立投資性公司門檻,推動272個項目在京落地。

楊浚稱,《專項規劃》圍繞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發展目標,緊密對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到2035年,將北京建設成爲承擔我國重大外交外事活動的首要舞臺、引領全球科技創新和交流合作的中心樞紐、展現中國文化自信與多元包容魅力的重要窗口、彰顯我國參與全球治理能力的國際交往之都。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二級巡視員馬文表示,該局將持續提升服務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能力和水平,不斷做精做細國際文化節慶品牌活動。在此基礎上,一是搭建對外交流平臺,增強北京國際交往功能承載力;二是統籌中外媒體資源,加強北京城市形象的國際宣傳,提升節慶活動的國際影響力和輻射力。

北京市朝陽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崔小浩表示,朝陽區始終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國際交往中心的戰略定位,以“文化、國際化、大尺度綠化”爲主攻方向,加快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區域國際化水平,服務黨和國家對外工作大局,服務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交通廣播記者:一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