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別人帶來美麗的乾洗店店主

撫順傳媒網訊(撫順晚報記者 田 苗)今年46歲的高秀琴在順城區長春街道世紀社區經營了一家乾洗店。熟悉她的客人都知道,這是一位心靈手巧的店主。而大家不知道的是,20多年前,高秀琴曾赴大連學習服裝製作,計劃開一家服裝定製店。時代變遷,定製服裝的人越來越少,高秀琴轉行開起了乾洗店,把她的好手藝用在了幫客人修改服裝上。高秀琴說,既然能爲他人帶去美麗,何樂而不爲呢?

高秀琴向記者展示自己設計製作的衣服。記者 田 苗 攝

用巧手爲他人裁出美麗

1995年,不到20歲的高秀琴和朋友來到大連一家服裝廠工作,流水線前的工作不僅沒有讓高秀琴感到枯燥和乏味,反而讓她對製作服裝燃起了興趣。然而,在服裝廠只能看到服裝的縫製流程,學不會服裝的裁剪。爲了能學會製作服裝,高秀琴到當時的大連服裝研究所進行系統學習。雖然服裝製作工藝複雜,學起來也非常困難,但憑着對服裝的喜愛,高秀琴一直堅持了下來。

半年後,高秀琴學成歸來,計劃着自己開一家服裝定製店。“我之前工作的是一家皮衣廠,對皮衣製作工藝很瞭解,我想在撫順開一家皮衣定製店。”高秀琴說,夢想總是美好的,但是現實給她“上了一課”:當時,整個撫順都沒有一家皮裝專營店,沒有市場和客戶,開店的想法只能放棄。但高秀琴沒有放棄對製作服裝的追求,通過爲工廠代工等方式,她一直從事服裝製作。

“上世紀90年代末流行帶大墊肩的長款羊絨大衣,2000年初流行職業套裙,再後來流行長風衣……”一直從事服裝製作,高秀琴也見證了20餘年來流行服飾的變化。高秀琴說,原來流行定做服裝,因爲市場上款式少、價格高,經常有人找她定做服裝。這些年,服裝價格越來越便宜,打開網絡什麼款式服裝都能買得到,找她定做服裝的也越來越少,但前來修改服裝或者定製家裏小物件的人越來越多。“現在人對美的要求越來越高,稍有不合身都很少將就,再加上現在人都不會做針線活,家裏縫縫補補的小事都交到了我這。”高秀琴說,如今來店裏定做衣服的都是年紀大的人,她通過合理剪裁,讓客人淡化不足、突出優勢,滿意而歸。來店裏修改衣服的,她更是“量體裁衣”,通過細微的修改讓顧客穿起來更合體、更漂亮。

用愛心爲他人送去溫暖

高秀琴的丈夫李先志是第二屆“百姓雷鋒”,受丈夫的影響,高秀琴一直熱心待人。一次,一對年過七旬的老夫妻來到店裏,想給家裏的凳子做幾個坐墊。交談中,高秀琴得知老兩口是空巢老人,兒子生活在美國。爲了不讓老兩口來回折騰,高秀琴提出可以上門幫他們量尺定做。晚上關了店後,高秀琴特地來到老兩口家,爲凳子量尺寸。一週後,坐墊做好了,高秀琴送上門去,幫老兩口套好坐墊後才離開。臨走時,她還不忘囑咐老兩口,以後家裏有事需要幫忙可以給她打電話。

不久前,高秀琴經歷了一次難忘的“定製”。一位中年女士到店裏來定做一個袖套。這位女士身患乳腺癌,剛剛做完手術。爲了預防上肢水腫需要長時間佩戴彈力袖套,希望高秀琴能幫自己定做一個。聽了顧客的情況,高秀琴表示一定幫她做一個滿意的袖套。隨後,高秀琴詳細詢問顧客對袖套樣式、細節的要求,並上網查找相關資料。爲了讓顧客早點用上,高秀琴立刻開工,在製作時也格外用心,縫製的時候更注意耐用性和美觀性。這位顧客來取袖套時非常滿意,當她要付款時,高秀琴卻拒絕了。“都挺不容易的,能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就力所能及地幫一把。”高秀琴對記者說,這些年,每當遇到生活有困難的人,她都免費爲他們縫補、定做,希望自己的愛心能給他們的生活送上一點溫暖。

來源:撫順傳媒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