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技在前方

想必大家應該還記得,在前不久芯片行業迎來的最大收購交易。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將以最終400億美元(約2728億元),從日本軟銀集團手中收購英國手機芯片設計廠商ARM。

可以說這一消息已經發布,就震動了整個芯片行業,諸多分析師認爲,如果這一收購最終達成,英偉達與ARM的聯合將構建一個強大的芯片集團,而全球的芯片行業隨之也將發生改變。

而如今,我國企業華爲又處在被打壓的節骨眼上,包括臺積電、三星、聯發科等都處在無法供貨的狀態。假如ARM再成爲一家美國公司,這就意味着各國的半導體產業興衰間接掌握在美國手中,而以後海思芯片可能無法再獲ARM授權。

因此,英偉達收購ARM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然而,時隔半個月,我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英偉達收購ARM公開表態了。

根據9月27日媒體消息,在第四屆信息安全產業發展論壇上,倪光南談到英偉達收購ARM這筆最大的交易,並公開明確的表示,“我相信我國相關部門會否了這個併購。”

原因在於:目前世界上主要有兩大架構,一個是英特爾,一個是ARM。而ARM剛開始是一家英國公司,後來被日本軟銀控股了,而現在美國已經擁有了70%的控制權,現在就想併購。

如果併購成功,肯定對我們非常的不利,所以我國相關部門會否了這個收購。能不能收購成功,現在誰也不知道,但ARM將來我們也不能很舒服地使用了。

這裏需要了解一下,ARM是一家全球主要設計芯片的公司,其地位比較特殊,雖然沒有英特爾、英偉達這樣的芯片巨頭企業體量大,但是ARM所設計的芯片架構卻被高通、三星、華爲海思等廠商使用,應用於大多數安卓和蘋果手機之中。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ARM壟斷全球95%的芯片架構市場,可以預見,ARM的地位是怎樣的存在了,如果ARM不再授權芯片設計公司架構,那麼結果可以想象。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除了對英偉達收購ARM公開表態外,還透露出了兩條重要信息!

第一,中國最明顯的一個短板就是芯片,如果不能彌補就始終會受制於人,同時並列舉了中興、華爲的例子。

2018年4月份,中興突然遭到了美國的芯片制裁,後來在中興繳納了保證金後,美國才得以恢復中興的限制,但此時中興已元氣大傷。好在中興知恥而後勇,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下,又成功的追趕了上來。

次年5月份,美國同樣又對華爲發起了制裁,但是華爲的頑強超乎了美國的想象,在一系列打壓制裁下,華爲還依然保持着穩健的增長。在2019年還實現了8000億以上的營業收入,不降反增。

而今年美國加大了對華爲的制裁,幾乎將華爲獲取芯片的路全部“堵死”。有關分析人士認爲,華爲面臨的處境,不僅僅是手機銷量的下滑,最壞的結果可能會退出手機市場。

近日,無奈之下的華爲向高通喊話,華爲仍願意購買美國芯片,並希望與高通攜手合作。

從中興華爲這兩件事來看,芯片明顯是我國的一大短板,仍受制於人。但倪光南也堅信,中國完全有可能通過努力,在一個新的時期內儘快趕上,把短板彌補上。

值得一提,我國中科院及相關重要部門已宣佈將加強關鍵芯片、光刻機等,核心技術進行重點攻關。雖然我國在芯片、光刻機等核心技術領域存在着很大的短板,但是在“國家隊”以及國內企業共同努力的的決心下,未來必定將有所突破。

第二,目前要建立屬於自己的信息技術體系,是一大重要任務。因爲這個信息領域不是單項產品、單項技術,主要是要確立自己的技術體系和生態系統。關鍵信息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一定要通過創新進行突破。

也就是說,用別人的或是買來的技術始終受制於人,要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態體系和技術體系,這是目前最爲重要的。就生態系統而言,目前美國有着絕對的發言權,比如微軟的系統、谷歌安卓系統、蘋果的IOS生態系統,而我國卻捉襟見肘。

雖然,華爲也推出了鴻蒙系統以及HMS生態體系,但是由於時間尚短,暫時還不足以見到很大的成效。畢竟,無論是系統還是生態的建設,都是需要花費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才能逐漸地進行完善。谷歌的安卓就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才成爲了全球第一大手機系統。

不過朝着這個目標努力,用不了多久我國在系統生態的建設,也會做出一番成績。而且倪光南還建議,芯片發展應利用我國的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因爲建立生態系統技術體系也必須要依靠市場。

總得來說,我國要做兩手準備,一是否決英偉達收購ARM的交易,畢竟倪光南說道這對我們非常不利;二是努力補齊我國的芯片及生態系統技術。只有這樣我國纔算是真的有了底氣,就算美國不供應芯片、不讓使用系統,也不會再害怕。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