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原本是一位商人,後來利用自己雄厚的財力和高明的手段,藉着異人步入了秦國的政壇,成功的完成了職業的轉型,從一位商賈搖身一變,成爲了秦國位高權重的丞相。

後來異人成爲了秦國的國君,也就是秦莊襄王,不過秦莊襄王是個短命的君主,在位三年就去世了。就這樣,秦國的王位傳給了年幼的嬴政。由於嬴政年紀尚小,因此秦國的大權落在了呂不韋的手上。

而嬴政的母親趙太后一直和呂不韋保持着私通。《史記》記載:“秦王年少,太后時時竊私通呂不韋。”自古以來,這種勾都當被看作成傷風敗俗的缺德事,更別提是發生在皇宮內苑裏。可是趙太后卻絲毫不管不顧這些,主動的也是她。

但呂不韋出於長遠的考慮,嬴政總有一天會長大,萬一東窗事發,自己與太后的醜聞傳了出去,恐怕對自己不利。接下來呂不韋是怎麼做的呢?史料記載:“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繆寡以爲舍人……拔其鬚眉爲宦者,遂得侍太后。”呂不韋爲了擺脫太后,爲她準備了,爲了瞞天過海,讓嫪毐以假太監的身份進入後宮,然後讓他“伺候”趙太后。

呂不韋原本以爲只是一個色膽包天的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可是沒想到嫪深藏政治野心。自從他在太后那裏取代了呂不韋的角色後,就一直極受太后的寵愛,更大膽離譜的是,嫪毐竟和太后私生了兩個孩子。這件事要是傳出去,對於秦國王室來說,這可是一件極大的醜聞。

可終究紙裏包不住火,毐與太后的事情被嬴政知道了,而此時的嬴政已然長大。當嫪毐知道大禍臨頭的時候,準備拼死一搏舉兵造反。但最終嬴政平定了嫪毐之亂,連同嫪毐在內的兩個兒子也一併殺死了。跟隨嫪毐作亂的同夥,也受到了嚴懲,被流放到了荒涼的蜀地。

嫪兵敗被抓後,“下吏治,具得情實。”也就是,毐與太后的所有醜聞都被審訊查出來了,當然包括當初是如何進入後宮,又是何人所安排的。自然與呂不韋脫不了干係,雖說他沒有參與叛亂,但是毐是他一手挑選,又是他親自僞造太監身份,把毐送到太后身邊的,所以嫪毐之亂,在秦王看來,呂不韋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那麼秦王嬴政是如何處置呂不韋的呢?

第一階段

嬴政當時很想處置呂不韋,但是念在他輔政有功,再加上很多朝臣賓客爲他說情,嬴政只好作罷,沒有對呂不韋做任何處罰。《史記》原文這樣記載:“王欲誅相國,爲其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遊說者衆,王不忍致法。”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嬴政最終沒有處置呂不韋,但其實對他已經不滿了,只不過礙於種種原因無法處理他罷了。

第二階段

隨着嬴政的親政時間久了,逐漸實權在握,秦王嬴政對呂不韋採取了什麼措施呢?《史記》這樣記載:“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國呂不韋。及齊人茅焦說秦王,秦王乃迎太后於雍,歸復咸陽,而出文信侯就國河南。

也就是說,秦王嬴政聽從了茅焦的建議,把太后從雍地迎回了咸陽。而與此同時,免去了呂不韋相國的之位,把他調出了京城,封到了河南。從這裏起,嬴政就逐步開始對呂不韋動手了。

第三階段

被封到河南的呂不韋,並沒有從此低調收斂起來,府上依然門庭若市。《史記》記載:“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被貶到河南的呂不韋依然有這麼大的勢力和影響力,這是嬴政最不願看到的事情。他知道呂不韋不甘心,在向自己示威,想東山再起。

秦王擔心毐之事再次上演,便決定採取措施,爲此,他專門寫了一封信給呂不韋:“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也就是說,你對秦國有什麼功績?卻坐擁河南十萬戶的封地?你和我們秦國王室有什麼親緣關係,值得我叫你一聲仲父!趕快帶着你家人搬去蜀地吧!

這封信只有短短三句話,當呂不韋看完後,立刻明白了秦王的意思。此時的秦王已經不再念及舊情,完全抹去了自己所有的功績。呂不韋知道,他只有死路一條,即便不自殺,嬴政也會收拾他,到那時候只會死得更加難堪。所以呂不韋“乃飲鴆而死。”

呂不韋服毒自盡後,秦王嬴政把呂不韋的門客、同黨也一一作了處理,嬴政此舉,可謂是殺人誅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