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一直深受人們喜愛,有勇有謀,而且人品超讚。在戰場上無論單兵作戰還是面對千軍萬馬, 他總能所向披靡,令敵人聞風喪膽。

最開始趙雲投效於公孫瓚,可惜公孫瓚有眼不識金鑲玉,竟然沒看出趙雲的才能,直到遇到劉備,兩人相見恨晚,促膝長談了一夜。從此,趙雲便跟着劉備東征西討,爲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長坂坡之戰中,趙雲單槍匹馬,殺入曹軍重圍,如入無人之境,救幼主於危難之中。當趙雲把劉禪完好無恙的交到劉備手中時,劉備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欣喜之情,反而心疼地望着渾身是傷的趙雲,接過阿斗後,竟然往地上一摔,雙手拍着趙雲的肩膀說:“爲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

頓時,趙雲的眼淚奪眶而出,這不是傷心的淚水,而是感動的眼淚,在趙雲看來,爲主公效力是他分內的職責。如今劉備爲了他連阿斗都不顧了,這份知遇之情怎能不報?從此,趙雲對劉備更加的忠心耿耿,死心塌地了。

除了長坂坡單騎救主,趙雲還有截江奪阿斗,計取桂陽,漢水拒曹兵,救劉備,鳳鳴山力斬五將等光輝戰績。以至於劉備這樣稱讚趙雲: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可對於劉備來說,最擅長的既不是是打仗,也不是運籌帷幄,而是籠絡人才、拉攏人心。對於趙雲這樣的大將之材,當然是劉備的重點拉攏對象。爲了籠絡趙雲,劉備連阿斗都捨得摔,可見劉備確實很看重趙雲。可爲何趙雲這樣一位有勇有謀的大將,在蜀漢卻越來越沒地位,不被重視呢?

劉備稱帝后,對有功的文武百官大加封賞,封馬超爲驃騎將軍,張飛爲車騎將軍,黃忠爲後將軍,而趙雲只封了一個翊軍將軍。翊軍將軍主要是幹什麼的呢?“翊”是輔佐的意思,按照漢將軍制,翊軍將軍屬於雜號將軍,其品級遠低於張飛和馬超,甚至還低於先前馬超和張飛所擔任的左、右將軍銜。那麼,當時趙雲具體的職責是幹什麼呢?

負責保衛劉備的安全,說白了就是擔任劉備的警衛團長。跟張飛、馬超他們的軍職比起來,簡直天壤之別。鬧了半天,趙雲辛辛苦苦爲劉備賣命,到頭來基本什麼都沒撈到。爲何勞苦功高的趙雲會被冷落在一旁呢?

趙雲的發展被限制

趙雲最開始擔任的職務是“先主主騎”,也即是劉備的騎兵隊長,後來劉備奪取荊州,趙雲的職位發生了相應的變動,爲“留營司馬”,也就是負責後方安全的小將領。後來劉備佔據益州後,劉備被任命爲“翊軍將軍”,相當於禁軍司令,隸屬於護軍將軍法正。

根據裴松之《三國志注》記載:“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可見趙雲除了擔任蜀漢禁衛軍司令,還同時兼任劉備的內務總管。雖然趙雲的職位不顯眼,不過這也可以看出劉備對趙雲的信任,因爲這兩個職位非常關鍵,歷來都是皇帝最信任的人來擔任。

同時,弊端就是相應的限制了趙雲的職業發展,把大量的時間耗費在擔任劉備護衛長和管家的角色上,外出帶兵打仗的機會也就自然少了。而將領提拔歷來都是憑藉戰功的,所以戰功不多的趙雲,自然跟黃忠、馬超他們比不了。因此當黃忠、馬超等都加官進爵的時候,趙雲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其中的苦澀恐怕只有趙雲自己知道。

趙雲的自身性格使然

趙雲並不是一個看重名利的人,以他的能力,最初完全可以投奔是實力雄厚的曹操和袁紹,但趙雲最終卻選擇了跟隨一無所有的劉備。劉備攻取益州後,按古來慣例應該封賞功臣。當劉備準備把沒收劉璋的田地房產賞賜給諸將時,大家都滿心歡喜,可唯獨趙雲反對。他說: “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以家爲,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同時趙雲認爲,田地應交與百姓耕種,房宅也應分給有需要的百姓,只有人民生活好了,才能徵兵納糧,才能長治久安。劉備聽了後深以爲然。

從這裏,足以看出趙雲胸懷之博大、境界之高遠。打天下享富貴這是無可厚非的,但趙雲卻能顧全大局,淡泊名利。所以,他這種性格是不會貪慕權勢的。

所以說,趙雲看似被冷落在一旁,對他來說並不一定是壞事。五虎將中的關羽、張飛等人雖然在生前享受過高官厚爵,但是他們的結局卻沒有一個比得上趙雲那麼幸運。世間的事情本來就是如此,沒有完美的人生,只有適合自己的。趙雲能在亂世之中平安終老,或許這就是他最好的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