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項羽烏江自刎後,劉邦讓項氏族人全部姓“劉”,48年後才知高明。

如果提及西楚霸王這個稱號的時候,很多人便會立即想到項羽。項羽在滅秦的道路上,被人們稱爲“戰神”一般的人物。不過你知道嗎?羽其實只是項羽的字,而並非是他的名。項羽的名爲籍,之所以不稱他爲項籍,主要是因爲以字做稱謂在當時而言更能顯尊敬一些。

另外,對項羽這個古人比較瞭解的人應該都知道,他生前雖很風光,但死得卻異常悽慘,甚至可以說,他是含恨而亡的。而且項羽含恨而亡後,劉邦僅用三招就搞定了其族人,世人皆贊其高明。那麼問題來了,劉邦到底對項羽的族人用了哪三招呢?

一、項羽之死。

從出身方面來講,作爲楚國名將項燕之孫的項羽的出身不知道要比劉邦這個村野莽漢高貴多少。而且二人在打拼事業的過程中,也基本上都是前者的整體實力要遠大於後者。甚至曾幾何時,前者還能以王的身份決定後者的生死和可以擁有的地盤大小和好壞。

按理來說,雙方分道揚鑣後,就算是交戰起來,也理應是項羽勝算更大一些。可實際上,最後取得勝利的人,卻反倒成了劉邦。而回顧我們這位霸王死亡的過程,還挺讓人感到可惜的。畢竟我們這位霸王曾多次心軟放過劉邦,劉邦卻在得勢後對其趕盡殺絕。

再加上我們這位霸王在最後的逃跑過程中遭人背叛,又想到以此狀態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所以即便烏江亭長已經爲他備好了逃命的船隻,他還是寧願選擇只將自己心愛的烏騅馬託付給對方。而他自己,則直接去那些惦記着通過取他性命來得封賞的小人面前“受死”。

結果,曾經高高在上的項王就那樣悲壯地死在了一幫不入流的雜碎面前。且他死後,他的屍體還被這幫求功心切的人分割成好幾份送到劉邦的面前。從此,這世上再無西楚霸王!

二、項羽死後,劉邦爲搞定其族人而使用的三個招數。

首先,爲項羽哭喪。正常情況下,見到自己最大的敵人慘死後,取得最終勝利的人都該表現出萬分高興的樣子來纔對。但是劉邦卻不同,他在見到自己的這個對手殘破不堪的屍骸時,竟然當衆爲其哭起喪來。這就令很多人感到不解了,尤其是項氏族人,就更加懷疑劉邦做此舉的動機了。

其實,劉邦之所以這麼做,可以說是半出於真心,半出於假意。出於真心是因爲他曾跟我們這位霸王一起共過事,也做過競爭對手,他敬重我們這位霸王,所以爲他之死而哭泣;出於假意,則是因爲劉邦這麼做是爲了不給自己拉仇恨,緩和自己與項氏族人之間的關係。

其次,優待項氏族人,讓他們改爲劉姓。大家還記得鴻門宴嗎?當時因爲項伯的袒護,劉邦才得以順利脫身。所以在西楚霸王死後,劉邦便以部分項氏族人當初袒護自己有功爲藉口,親自封賞了以項伯爲首的諸多項氏族人。而且與此同時,他還下令讓這些受賞之人都改姓爲劉。

要知道,這些受賞之人在項氏族人中都擁有較高的地位。他們都甘於臣服於劉邦了,那其他項氏族人即便有報仇的鬥志,也根本成不了太大氣候。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改姓爲劉的項氏族人,哪裏還能記得自己骨子裏流淌着的其實是項氏一脈的血液呢?

最後,廢除項羽的各種稱號和尊稱。在文章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給大家做過介紹,說項羽其實是一種尊稱,而並非是西楚霸王的真名。在西楚霸王死後,劉邦曾下令廢除他的各種稱號和尊稱,比如項羽、項王等,而只允許世人直接稱呼其爲項籍。

當然了,這道命令下達後,肯定是有一部分人會照辦,而有一部分人則堅持不肯照辦。如此一來,會照辦的人自然算是已經被劉邦給成功同化了。而不肯照辦的人,則很快會因“身份暴露”而成爲劉邦的眼中釘。之後過不了多久,這些人就會被劉邦於暗地裏給處決掉。即便他們中有人想找個地方說理,也根本不可能能找到可以說理的地方。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劉邦使用的這三招似乎也沒啥高明之處,但是實際上,他卻僅憑這三招就將項氏族人都收拾得服服帖帖。甚至有些項氏族人,還十分心甘情願地爲他這個殺害本族至親至偉之人的仇人效命。48年後,他們才發覺高祖的英明!

結語:

由此可見,劉邦在與項羽的爭霸賽中,雖然多數情況下會表現出很慫的樣子來,也總是需要很多手下給他出謀劃策,但這並不代表人家劉邦就是個沒有腦子的人。最起碼人家既會選人用人,又會設計鉗制於人。尤其是在處理項氏族人這方面,他的做法簡直堪稱一絕,難怪會有那麼多人贊他做法高明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