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金兀朮,大概很多人會想起岳飛,想起金兀朮是怎麼敗在他手裏的。

誠然,在金兵南下的數次戰爭中,金兀朮一直周旋於南宋諸多名將之間,討不得半點好處。

但縱觀金兀朮這一生,不管是被韓世忠、岳飛暴揍,還是是被吳玠、劉錡痛打,每次他都能全身而退,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智慧。

而《金史》卻給予這名經常被打得大敗而歸的金國將領極高的評價:“宗翰之後,惟宗弼一人。”

宗翰即完顏宗翰,是大金國著名將領,宋朝的徽宗、欽宗兩位皇帝正是栽在了他的手裏。宗弼即金兀朮,也就是說,這個一生大多敗績的金國將領在國內的影響力僅次於完顏宗翰。

也許有人會說,《金史》記錄都是按照金國各朝實錄爲基礎編撰的,難免會有偏向和誇飾。

那麼,金兀朮到底是如民間小說、傳言中記載的不堪一擊,還是如正史所言,功勳卓著呢?

今天,我們就來還原這名敗將的本來面目。

▲金兀朮 圖源/電視劇截屏

01. 少年成名

據《大金國志》記載,金兀朮,本名完顏宗弼,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六個兒子。因其兩個哥哥先後逝去,因此被不清楚內情的宋人誤認爲他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個兒子,故而,金兀朮又被稱爲四太子。

與歷史上衆多著名人物一樣,金兀朮的出生,同樣充滿傳奇色彩。

據《大金國志》記載,金兀朮出生時,他所在的房中冒出陣陣青煙,特別神奇。自然,奇異的出生現象,也預示着這個剛誕生的嬰兒未來將做出影響歷史走向的大作爲。

天輔五年(1121年)十二月,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發動第二次大規模反遼戰爭,金兀朮首次上戰場,在叔父完顏杲軍中效力。

在一次追擊遼國皇帝耶律延禧的戰鬥中,年輕的金兀朮與哥哥完顏宗望率領少數騎兵打頭陣,卻遭遇了前來救援的遼兵大部隊。

初上戰場的金兀朮並沒有表露出膽怯,反而異常英勇,在弓箭耗盡之際,順勢奪過敵人手中的刀劍,最終以力殺8人,生擒5人,並從中獲取了耶律延禧的具體行蹤。

此戰後,金兀朮在軍中嶄露頭角,令女真將士們刮目相看。

隨後,金兀朮先後追隨哥哥完顏宗望、完顏宗輔等在滅遼、滅宋中立下赫赫戰功。

▲宋徽宗趙佶畫像

02. 一路追着趙構打

金太宗天會六年(1128年),離北宋“靖康之變”僅過去一年。此時,宋徽宗膝下僅剩的未被金人擄走的“獨苗”康王趙構,已在建康城(今南京)登基,是爲宋高宗。

這一年,根據大金國最新軍事戰略部署,金兀朮奉命南下,率領先鋒部隊十萬人負責追擊遠在江南揚州的新皇帝趙構,意圖將趙宋王朝勢力從地圖上抹去。

聽聞金兀朮率領大軍抓自己來了,宋高宗趙構第一反應便是撒丫子跑,先離開揚州,經鎮江逃到臨安城(今杭州),企圖利用長江天險阻擋南下的金兀朮部隊。

同時,派出使者前往金國議和,求對方不再南進。但身爲金兵統帥的金兀朮並沒有理會宋高宗的求和,反而加緊步伐繼續南侵。

當金兀朮得知宋軍在揚州和建康(今南京)都布有重兵時,便繞道從長江的上游黃州(今湖北黃岡)、和州(今安徽和縣),大敗宋軍。隨後順江東進,直抵建康城下。

當時鎮守建康城的是宋朝大臣陳邦光和李梲,他們眼見金兵來勢兇猛,只好雙雙獻城投降。因此,金兀朮大軍不費一兵一卒便順利拿下了江南重鎮——建康城。

另一邊,忙着往南逃竄的宋高宗得知建康陷落,嚇得差點尿了褲子。

因爲建康城破後,南方再無險可守,坐鎮臨安自然已是非常不安全。

思來想去,宋高宗趙構決定繼續南下逃到越州(今浙江紹興),隨後又逃到了明州(今浙江寧波)。

但不幸的是,金兀朮在攻下建康城後,加快了行軍步伐,不多時,臨安、越州、明州相繼陷落。

宋高宗在陸地上已無處可去,被迫只得從定海(今浙江舟山)出港,在海上恢復新興的南宋政權。

由於此次南下的金兵多爲騎兵,不熟水戰,見宋高宗已逃到海上,金兀朮只能帶着搜刮來的財物,領着士兵北撤。

堂堂一國之君,居然被孤軍深入的金兀朮趕得抱頭亂竄,不得不說,相當丟臉。但金兀朮卻憑藉着此次搜山檢海的軍事行動,在大金國內名聲大噪。

▲宋高宗趙構畫像

03. 激戰黃天蕩

不過,江南也並非是金兀朮大軍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就在金兀朮率着士兵,攜帶戰果,有序地撤回北方時,卻迎頭撞上了前來堵截自己的韓世忠。

韓世忠,南宋“中興四將”之一,此時已被南逃的宋高宗任命爲浙西制置使,鎮守鎮江。

當他聽聞金兀朮部隊即將撤退北歸時,便在長江北岸佈置兵力,準備痛擊往回撤的敵軍。

由於此次作戰戰線過長,再加上搜刮來的輜重,連日來北撤回國的金兵早已人困馬乏。

當金兀朮率軍撤到長江南岸時,卻看見北岸韓世忠正指揮數百艘樓船橫鋪江面,風帆蔽日。

不過,如此大的陣勢並沒有嚇退金兀朮,他反倒認爲,宋高宗可以不顧皇帝的尊嚴和形象拼命南縮,大宋陸軍基本逢金便降,那麼,如今在自己面前的大宋水師應該也不堪一擊。於是,他志得意滿地向長江北岸的韓世忠遞交戰書,約定明天天亮後,兩軍公平公正地較量一場。

第二日,兩軍沿着長江擺開作戰架勢。

長江北岸,韓世忠率領的是在此以逸待勞多時的南宋水師和數百艘樓船。反觀南岸這邊,金兀朮只有之前渡江臨時使用的幾百只小船和不習水戰的金兵。

所以,兩軍一交鋒,金兵就遭到了宋軍猛烈進攻,招架不住。

而此時韓世忠的愛妾梁紅玉也身着戎裝,加入了戰鬥,爲宋軍擊鼓助威。宋軍隨即士氣大振。

金兀朮見勢不妙,只得邊打邊撤,韓世忠大軍則緊追不捨。慌不擇路的金兵最後沿江向西逃竄,一頭扎進了黃天蕩。

進入黃天蕩後,金兀朮才赫然發現這裏的地形猶如一隻巨型的口袋,船隊只能進,不能出。

但此時,韓世忠已經率領南宋水軍封住了黃天蕩入口,試圖圍死金兀朮部隊。

天色漸暗,金兀朮心裏萬分焦急,他擔心明日一早,韓世忠率大軍攻入黃天蕩,擺在自己面前的就只有死路一條了。怎麼辦呢?難道只能束手就擒?

這時,金兀朮身邊的一名謀士進言,要不您派人發下懸賞公告,讓黃天蕩附近的居民過來獻策,指條明路?金兀朮依計而行。

果然,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不多時,士兵便領來了一名老眼昏花的漢人。

據他所言,此處附近有一條已經乾涸的老灌河故道,只要挖通這裏,就可把黃天蕩和秦淮河連接起來,在此乘船順流而下,直達建康城。

金兀朮大喜過望,命人厚賞了這位老人,隨後下令全體士兵連夜開鑿河道。數以萬計的士兵一起動手,幾個時辰過後,老灌河被疏通。

天亮後,韓世忠大軍果真進入黃天蕩抓人。可令他們詫異的是,黃天蕩裏別說船了,連一塊木板也沒有。他哪裏知道,金兵此時已經揚帆起航,抵達了建康。

從黃天蕩中九死一生逃出來的金兀朮哪裏咽得下這口氣。喫了敗仗的他,在建康城休養幾日後,又重新率軍回到鎮江。

這次金兀朮部隊早已做好了準備。當韓世忠麾下的南宋水師逼近時,金兀朮一聲令下,無數支火箭射向了對方的船帆,頓時宋軍戰艦紛紛着火。

風助火勢,不多時,江面上已是黑煙瀰漫,金兀朮趁此機會發起總攻,金兵順利突圍。

而失去動力的南宋戰艦,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金兵乘勝而去,度過長江,北上歸國。

▲韓世忠畫像

04. 鐵浮屠VS神臂弩

金朝天會十二年(南宋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已升任金軍右翼都統的金兀朮再次以陝西金軍統帥的身份率領十餘萬大軍自陝西抵和尚原(今陝西寶雞西南,與大散關同爲控扼川、陝交通的要地),企圖從這裏打開進入四川的通道。

彼時,四川爲著名的天府之國,物產富饒,可以極大地滿足南下金兵的物慾。

另一方面,此前戰役多在長江沿線與宋軍面對面衝突,反而忘記了華夏版圖中尚有未涉足的川陝一線。從這裏出發,可以繞過長江天險,側擊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從而完成金國統一天下的戰略部署。

與上次準備不足、長驅直入相比,此次攻打川陝,金兀朮可謂是有備而來。隨他一起進入西南大地的,正是那支一向讓其引以爲傲的重裝騎兵——鐵浮屠。

這種部隊以三人三馬爲一組,士兵及戰馬全部穿上厚厚的鎧甲。這樣的騎兵,在戰場上要速度有速度,要戰鬥力有戰鬥力,可謂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反觀南宋名將吳玠,雖然長時間扼守和尚原,積蓄了足夠的糧食,並且在此前曾利用和尚原狹窄的山道地形,殺得金軍先頭部隊大敗。

但此時吳玠手上僅有數千人馬,似乎金兀朮大軍只要一人一口唾沫,他們全得完蛋。

不過,吳玠倒也無所畏懼,雖兵少將弱,卻隨軍攜帶宋軍頂尖軍事科技產物——神臂弩,可與金兀朮相抗衡。

神臂弩,弓身長三尺三,弦長二尺五,裝有機關,最大射程可達400米,可貫穿騎兵重甲,是冷兵器時代殺傷力極大的武器。

面對大軍壓境,吳玠緊急聚攏兵馬並召開誓師大會。吳玠表示,如今報國之時已到,兄弟我將身先士卒衝在前面,萬一兵敗,也是我先死,絕對不會推諸位出去當肉盾。

吳玠的誓言感動了麾下諸將士,他們紛紛表示願與將軍共進退。

大戰如期而至,當金兀朮部隊再次帶着必勝之心抵達戰場時,吳玠已準備好了“一份大禮”靜候金兀朮大軍。

什麼大禮呢?《宋史》有兩段記載:“玠命諸將選勁弓強弩,分番迭射,號‘駐隊矢’,連發不絕,繁如雨注。”“約賊相搏,至百步內,則神臂先發;七十步,強弓併發。次陣如之。”

就是說,吳玠準備用“疊陣法”和“輪番迭射”來對付強大的重裝騎兵——鐵浮屠。

所謂“疊陣法”,就是多兵種聯合作戰,將兵力分散成具體的長槍手、弓弩手、騎兵、步兵等,各司其職。

至於“輪番迭射”,則是利用隨軍配備的尖端武器——神臂弩射程遠、威力大的優勢對沖鋒的金軍騎兵進行射擊,這樣可以減少士兵重新彎弓搭箭的時間,做到箭雨密佈,將金軍騎兵的衝擊力降到最低。

這些情況,金兀朮大軍一無所知。在此之前,金兀朮甚至還以爲,以吳玠手頭這點兵馬,只需鐵浮屠部隊一輪衝殺,即刻片甲不留。

當滿懷鬥志殺到戰場的鐵浮屠迎面撞上了送他們去見閻王的箭雨,箭矢的強大殺傷力使金兵身上的重甲如紙片般被捅破。

不多時,強大的鐵浮屠土崩瓦解。由於鐵浮屠戰馬與戰馬間互相牽連,因此一人落馬,連帶着其他兩人也成了宋軍馬下冤魂。

金兀朮眼看叱吒風雲、橫掃北方戰場的鐵浮屠大軍紛紛落馬,方纔如夢初醒,趕緊下令撤退。可是吳玠部隊卻沒有打算放過他,繼續追擊這夥已經撤離戰場的敵軍。

在逃亡途中,金兀朮身中流矢,經過一番喬裝才免於被宋軍俘虜。

此戰,金兀朮所帶的十餘萬大軍,死傷過半。多年後,金兀朮回想起這場戰役,還說:“吾昔南征,目見宋用軍器,大妙者不過神臂弩。”

▲神臂弩構造圖

05. 軍界丟失的,從政界撈回來

天會十三年(1135年),金太宗駕崩,金熙宗即位,開始着手對金朝的政治制度進行改革。金兀朮是輔助金熙宗進行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升任都元帥,封越國王,成爲金國部隊的總司令。

此時,南宋軍隊在岳飛、韓世忠、吳玠、張俊等將領的共同努力下,逐漸強悍起來。

金兵過去追着宋高宗上山入海的事情不會重演了。在岳飛的努力下,南宋大軍甚至成功北渡黃河,相繼收復了河北、河東等地,大有打到南京(今河南開封)去,恢復大宋帝國的勢頭。

有鑑於此,金兀朮除了整頓兵馬之外,還派出使者,與南宋議和。

當時,宋徽宗已在金國的五國城中病故。爲了滿足宋高宗當“孝子”的心理,金兀朮同意放回宋高宗生母,並允許南宋政府迎回宋徽宗及宋欽宗皇后的棺槨。

但前提條件是,由南宋政權出面殺了岳飛。同時,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河東、河北等地,簽訂《紹興和議》,南宋對金稱臣,歲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規定宋、金兩國的國界,正式形成宋、金南北對峙局面。

面對這樣的條件,“孝子”宋高宗大概也比較滿意吧。

一來,可以順勢迎回自己的母親,以及父親的棺槨,全了“孝子”之名。二來,可以以臨安爲中心,每天看着西湖美景,偏安一隅,再也不用過海上逃亡生活了。

於是,作爲交換條件,岳飛最終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而金國在與南宋交戰中雖常有敗績,兵力大幅受損,最終卻在這場政治博弈中,獲得了中原的大片土地以及每年固定的額外收入,自此實力大增,稱霸北方百年,直到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崛起。

▲杭州嶽王廟“盡忠報國”石壁 圖源/圖蟲創意

皇統八年(1148年),爲金國鞍馬勞頓、出將入相的金兀朮,病逝於金國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哈爾濱阿城區白城)。

在歷史長河中,這個金國名將可謂生不逢時,在南宋崛起的四大名將以及吳玠吳璘的碾壓下,逐漸變得默默無聞。儘管如此,他卻創下了一項紀錄,成爲金國與兩宋名將交手最多的戰將。

可是,他雖然在軍界沒有打過一場像樣的勝仗,後來轉型混政界,卻依靠謀略獲得了對宋和議的巨大成功——哪怕這一成功來得並不光彩,他照樣成爲金國的頂樑柱,正如《金史》所言,“時無宗弼,金之國勢亦曰殆哉”。

而從金兀朮的“成功”,我們需要反思的是:南宋之敗,真的敗於軍事嗎?岳飛之死,真的死於交換條件嗎?

將近千年過去,答案在風中飄。

參考文獻:

[元]宇文懋昭:《大金國志》,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1993年

[元]脫脫:《宋史》,中華書局,1997年

[元]脫脫:《金史》,中華書局,2000年

傅英仁、富育光:《金兀朮傳奇》,吉林人民出版社,2018年

董春林 :《南宋吳家將弓弩戰術再探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