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怎麼去定義安全,以及怎麼的“存”銀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保管上的安全和風險上的安全

若安全是指保管上的安全,比如銀行賬號被盜導致資金被盜,那麼這安全不取決於銀行,而是取決於自身。例如賬號是否安全保管,不被他人所知曉,密碼設置是否過於簡單,自己使用賬戶的時候有沒有注意隱私等等。

但從銀行自身保管安全而言,銀行賬戶還是較安全的,起碼相較於第三方支付機構較安全。比如銀行仍然使用U盾,網上轉賬需另安裝安全控件等等。

若安全是指與收益相對的風險,那麼在我國銀行存款跟國債一樣,都屬於無信用風險產品,保障主要有《存款保險條例》最高50萬的保障;《商業銀行法》對銀行資本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實繳資本要求和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8%等等;《中國人民銀行法》對商業銀行進行監管,例如存款準備金率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大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不得低於12.5%,中小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不得低於10.5%)等等。

雖然從信用風險方面來說,銀行存款可以說是無風險產品,但不要忽略購買力風險。比如通貨膨脹率爲3%,存款利率只有2%,那麼相較於購買力,該筆存款本身就是有風險的,越存越窮。

也就是說,若將購買力風險考慮在內,那麼存銀行是存在風險的,也就不安全——通貨膨脹如同喫錢的老鼠,不斷地喫掉你的金錢。

因此,與收益相對的風險它是相對而言的,有些人會覺得銀行不安全,無時無刻被通貨膨脹這隻老鼠啃食,那麼他就不會把錢存在銀行,而會進行其他金融產品投資。對於有投資經驗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來說,存銀行不安全,反而覺得投資其他金融產品更加安全。比如投資股票,雖然中短期存在較大的波動,但從長期來看,它可以對沖通貨膨脹的同時還帶來較爲豐厚的收益。

安全要看怎麼把錢“存”進銀行

存錢有多重含義,可以指財富積累,也可以單指存款。

現代人多多少少都會與銀行發生關係,主要有債權債務關係和中間委託關係。若你作爲債權人,則你把錢存在銀行;若你作爲債務人,則你向銀行貸款;若通過銀行進行其他理財,比如購買股票,那麼銀行則成爲中介,你的錢託管在銀行存活期。

如果作爲債權人,那麼存錢就是單純地把錢存成存款,無信用風險,上文已述,它是安全的。但仍然存在較大的購買力風險,該風險因人而異,即從購買力的角度上來說安全它是相對的。

如果作爲委託方,只是把錢託管在銀行,指不定什麼時候把錢轉走,甚至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即把錢存進銀行只是過程,目的是財富積累,那麼該安全與銀行是無關的,只與投資產品的風險性有關,安全也就因人而異。

還有一點要提的是,智能存款和結構性存款並非傳統上的存款產品,將錢去購買此類產品,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主要包括流動性風險和市場風險。若存款只是把錢存在銀行,那麼智能存款和結構性存款就不能放到一起去討論安全問題,具體情況還要看具體的產品和合同,就如同購買貨幣基金不能理解成把錢存在銀行,基金公司不保本,購買者與基金公司也不是債權債務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