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刀財經 ▲ 做您的私人商學院

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爲國家憂。

作者:雲遊小生

美國封禁華爲一年,結果逼着全世界喫瓜羣衆,集體科普了芯片發展歷史,知識水平一下子拔高了好幾個度。

芯片界隱世高手,一個個浮出海面,隨便拎出一個跺跺腳,世界都要抖兩下。

因爲華爲事件,人人皆知掐住芯片供應,就能掐住中國發展5G的脖子。

在《瘋王,任正非!》中講過,華爲被嚴密封鎖後,所能依靠的芯片代工就只有這家公司。

今天,微笑哥跟大家聊一聊這位傳奇人物。

單憑一己之力,把落後的中國拽進了最尖端技術的芯片賽道。

中國大陸這纔有了今天不怕被美國卡的硬氣——中芯國際。

這是一個不到20年時間,成爲中國規模最大、世界排名第四的芯片製造商。

創始人捨棄全部身家,從美國到臺灣再到內地,一次次被狀告、驅逐,打落牙齒和血吞。

不管是因爲愛國或是一時的投機心,他不可逆轉地做出了後半生耿耿於懷的選擇。

此人名叫張汝京

電子行業不知張汝京,猶如電商行業不知馬雲劉強東。

01

出發

張汝京不滿一歲,父母就抱着他跟着撤退的國民黨大軍,從上海坐船倉皇退到了臺灣。

父親搞冶金,母親搞化學,抗日戰爭爆發時,倆人在重慶的兵工廠研究槍炮火藥。

抗戰結束回到南京後,沒過上幾天好日子,國民黨政府就垮臺了。

到了臺灣,父親成了鍊鋼專家,母親和金陵女子大學的校友,在臺灣創立了金陵女中。

在退回臺灣的那撥人裏,父母也不算什麼大人物。

張汝京就在這樣的背景下,1970年從臺灣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隨後去美國留學。

那個年代,美國和臺灣的關係表面上倒是一團和氣,互幫互助。

但在美國政府眼裏,華人就是華人。

張汝京特別想鑽研航天和宇宙方向,這在當時代表了最前沿的科學領域。

但美國壓根不給外來留學生機會。

張汝京只好選擇了不怎麼被重視的“工程科學系”學電子。

那個年頭,美國一心只想多登上幾次月球,沒想過電子能有什麼發展。

張汝京也沒料到信息產業井噴般的發展,竟把自己推向了尖端科技的浪潮。

等妻子碩士一畢業,張汝京就到了正廣招人才的德克薩斯州,進入“德州儀器”研發部門工作。

這一年,張汝京29歲。

另一位華人芯片之父張忠謀時任德州儀器副總裁,但二人此時並未有什麼交集。

德州儀器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芯片製造商,張汝京的頂頭上司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也是集成電路的兩位發明者之一——傑克·基爾比。

02

建廠狂魔

芯片從業者做夢都沒想到,日後自己將遇見的金山一座比一座更高大。

以芯片技術爲龍頭的電子數字化,被廣泛運用於電腦和通訊工具,發展的速度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幹了8年技術研究的張汝京,趁風而起,被上司派出去劃地盤,建新廠。

張汝京先是在美國本土的德州,建4座芯片生產廠。緊接着到歐洲意大利,後來再到東南亞,日本、新加坡、臺灣,一連串建了10座廠。

一個廠種下去,一簇簇“芯片人才”長出來。

張汝京成了芯片業裏的風向標,他去哪建廠,哪裏就成了芯片市場熱土。

同行叫他“建廠高手”,德州儀器成了“播種機”,到處撒芯片種子。

全世界跟着沸騰,高喊着口號:“芯片技術在美國,生產就在東南亞”。

這場芯片狂歡裏,擁有13億人的中國,安靜地像個局外人。

一種躁動不安的力量,隱隱地在暗處跳動。張汝京第一次感受到這種力量,是在1996年。

那天,一隊中國電子代表團到公司總部參觀。臨走時問了張汝京一句:“你願不願意回國?”

張汝京一愣,他從未想過。

“我們在北京等你!”代表團在離開美國時說。

一念起,萬水千山。

他找到頂頭上司,很突兀的開口:“我要辭職回中國。”

舉座震驚,爲什麼要回那個落後的地方?

上司直言:“你是芯片核心組成員,我們的國家(美國)不會放你去中國。”

身在海外的華人,多多少少都聽說過錢學森回國的艱難。

西方社會全面封鎖對中國的人才、技術、設備,美國不是誰想來就能來,想走就能走的地方。

張汝京默不作聲,離開了總裁辦公室。

兩個月後,他再次出現在總裁辦公室。當年意氣風發的小夥子,已近50歲。

此時他在德州儀器工作剛剛滿20年,到了可以申請退休的年限。面對不肯放人的總裁,張汝京說:

“我都是基督徒,上帝教導我們要愛所有的人,尤其是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現在中國比較落後,它又是我的祖國,如此我請求了上帝,它同意我去用愛幫助中國人。”

同是基督徒的總裁,被將了一軍,無奈同意張汝京辭職,但仍強行把他留到了年底。


直到張汝京領到了豐厚的一筆年終獎,才明白老上司的一片苦心。

1997年,懷惴着對老東家的感激,他興沖沖的踏上了回國的行程。

只是他從未料想到,這一步邁出去,沒有鮮花和掌聲,只有一路陷井和泥濘,幾乎送掉半條老命。

03

冤家路窄

1987年,56歲的張忠謀,辭去德州儀器副總裁一職,在臺灣創立臺積電公司,並以極快的速度成爲世界頂尖芯片製造商之一。

1997年,49歲的張汝京離開德州儀器,準備在內地建廠,填補國家在芯片技術上的空白。

同是臺灣人,但二人志在異路。

剛離開美國,張汝京就直奔無錫。

一位臺灣愛國人士在無錫合資開辦“華晶上華”電子芯片企業,張汝京的到來,讓這些人欣喜若狂,請張汝京掛帥,成立“世大”公司。

早先中國的電子技術不算差,與世界先進水平是平行的。十年“文革”,一下子就被別人甩的遠遠的。

整個中國缺設備、沒技術 、少人才。

思慮再三,張汝京將世大公司的根據地設在了具備一流人才和技術、設備的臺灣。

張汝京單純的希望,在臺灣建一個、兩個廠,然後三個、四個複製到內地,這樣就能把內地的芯片搞起來。

這位“建廠狂魔”成立世大公司僅三年,就在燒錢不見底的芯片業開始賺錢。併成爲臺灣僅次於臺積電和聯電的第三大芯片工廠。

張汝京的意圖太過明顯,以至於各方面都有人盯上了他。

但那個時候,是臺獨李登輝執政,芯片業老大是臺積電張忠謀。

一天,張汝京被臺灣一位業界大佬叫到私人餐廳,祕密會談了4個小時。

最後扔給張汝京兩個選擇:要麼滾出芯片業;要麼同意賣出世大公司。

第二條路,保張汝京富貴。

喫驚、憤怒、困惑,來不及悲嘆一聲,臺積電和世大的股東,瞞着張汝京,以50億美元成交了這次收購。

總經理的職位還保留着,但張汝京顏面盡失,也失去了實際公司控制權。

臺積電“賜予”的恥辱,和被壓抑的產業報國之心,逼的時年52歲的張汝京憤然離職。

收購第二個月,張汝京放棄臺灣所有財產,兜裏裝着靠多年人脈募集的14億美元,在開曼羣島註冊“中芯國際”。

本來他先去的香港,哪知香港人認爲張汝京和李嘉誠一路貨色,只想炒地皮。

香港人組織遊行抗議,結果張汝京兩年都沒批下來一塊建廠地皮。

無奈之下張汝京又到了北京。

北京的領導告訴他,去上海,那裏是一片熱土。

上海的領導張開雙臂,前5年免稅,後5年減半,土地近乎免租。

在中國內地建廠,超越臺積電,帶領落後的中國芯片製造業一路狂奔,追趕國際先進技術。

張汝京的報國理想與渴望發展的內地,一拍即合!

然而,張汝京一生中最大的危機,也隨着他一步步走向內地,步步逼近。

04

圍城

2000年左右的中國,85%以上的芯片全靠進口,高端芯片清一水的洋貨。

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張汝京比誰都更明白,信息時代,芯片就是國家安全的核心。

他在內地建廠,本質上意味着核心技術的轉移。

美國當時有規定:只要在中國內地建廠,就不賣高新技術設備。

臺灣當局明令限制高新技術產業到內地投資。

那時的中國,用着西方國家淘汰的設備,學着過時的老技術。

想引進點先進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比登天還難。

美國不賣設備,張汝京繞過了美國從荷蘭和瑞典搞了一批同樣的設備回來。

沒有人才,張汝京廣發英雄貼,一年多時間裏,集結了國際上400多位芯片業技術工程師。

他們來自新加坡、日本、臺灣、意大利等等世界各地,有人是麻省博士,有人在貝爾實驗室工作,還有張汝京曾經的老部下、臺積電的老員工......

放棄了國外的高薪、積累數十年的資歷,來到中芯國際從頭開始。

目的只有一個:以中國爲起點,做世界芯片業第一

庸兵爲錢而戰,精兵爲理想而戰。

張汝京知道芯片業,是數十年埋頭苦幹、上億美元投入都不聽響的行業。

沒點挑戰精神的人,根本幹不來!

一個時代的變遷,需要最敢冒險的一羣人推動;

一個行業的興起,需要最精英的一批人努力。

但時代並不會因此獎賞他們。

張汝京帶着中芯國際,4年裏建成3座工廠,收購摩托羅拉的一個8英寸工廠。

隨即,中傷的聲音像蝗蟲一樣黑壓壓的遮住了張汝京的天空。

剛建廠,有人四處說中芯的地基不穩;

建好了說中芯沒錢了;

準備投產了說中芯是騙子,不可能做高科技;

開始投產了又說中芯根本沒能力生產......

忙於建廠的張汝京倒也沒時間理會這些聲音。


但是!

2002年,阿扁執政的臺灣,命令張汝京在6個月之內,從大陸撤資,接連罰款1500萬臺幣。

並聲稱,此罰款將一直罰到他撤資爲止。

見張汝京不爲所動,阿扁隨即下發通緝令,取消張汝京臺籍身份,10年內不得踏入臺灣一步。

幫張汝京融資的臺灣公司,受到株連;投資的臺商,也開始撤資。

沒戶籍了,可以留在中國;沒錢了,可以再去融資。

但誰也沒意識到,這只是對張汝京萬里圍剿的第一步。

05

割地賠款

靠着低廉的價格、快速的供貨速度,中芯國際接二連三的卡走了行業巨頭的業務,拿下了IBM、東芝、高通等大公司的單子。

中芯在發展,一場針對中芯的圍獵行動也拉開了序幕。

有一段時間,張汝京手下的高管陸續離職,怎麼都勸不住。

從海外來的技術骨幹,開始辭職,理由含糊其詞。

香港來了一個電話,一位“要人”約張汝京見面談談。

張汝京有些納悶的到了香港,這位大佬臉色陰沉:“你和你的‘中芯國際’偷盜了我的技術!”

離職員工的“認罪書”被甩到張汝京臉上。

那是從臺積電來到中芯工作的員工,承認了自己“商業間諜”的行爲。

張汝京仰天長嘆,認栽了。

剩下就是談判。

大佬指出三條路:

1.我們臺積電收購你中芯

2.打官司,讓中芯身敗名裂

3.張汝京離開中芯,從此後不得從事芯片與電子行業

無論哪一條,都是死路,張汝京都無法接受。


上一次創辦世大公司,被臺積電夥同股東悄沒聲的收購了,這一次,又是同樣的招數。

這就像你膝蓋摔破了結了一個痂,他上來就要把這片痂撕走。

疼,疼的牙縫都嘶嘶冒冷氣!

從2003年開始,臺積電就向美國三家法院提出訴訟,狀告中芯國際侵權、竊取商業機密,索賠10億美元。那是中芯一年銷售額的3倍。

庭外,是一份屈辱的和解協議:

中芯國際賠償臺積電1.75億美元,此後必須將自己的技術存入第三方託管帳戶,臺積電隨時檢查是否侵權,爲期兩年。

張汝京正全力籌劃上市,以求中芯國際的擴張,加之落人口實,答應了和解條件。

2004 年,“中芯國際”在香港和美國上市,創造了全球第三大IPO,再次成爲成長最快的半導體代工企業。

蓋了“紅色”章的中芯國際,開始在國際上迅速佔領市場。

臺積電坐不住了,再次懷疑發展如此迅速的中芯國際,必然偷了自己的技術。

2006年,一紙訴狀,又將中芯國際告上美國法院。

張汝京第一次割地賠款,只換來一年半的安寧。

官司一打就是三年。

臺積電又贏了,拿了中芯國際2億美元賠償,和10%的股權,成爲大股東之一。

並且,要求張汝京三年不得從事芯片業。

一直被臺灣當局針對內地投資政策所限制的臺積電,終於靠訴訟進入了大陸。

這就是中國半導體產業史上著名的“割地賠款”案。

61歲的張汝京,在電話裏失聲痛哭。

此案過後,中芯國際元氣大傷。

當年引進張汝京的上海市副祕書長江上舟,臨危受命,穩住了局面。

身患癌症的江上舟,每天工作16個小時,爲中芯國際撐了兩年,撒手人寰。

06

續命

舊傷未愈,又添新傷。連連受挫的中芯國際失去了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量。

到了2010年,虧損30億。

而臺積電一年的研發費用,幾乎是中芯國際20年的費用。

臺積電升級一次工藝,中芯國際就只能把他們放棄的那部分,接過來。

這時,張汝京的舊部梁孟松,接管了中芯國際。時至今日,中芯國際已經成長中國最大、世界第四的芯片製造商。

在梁孟松加入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帶領團隊攻克14納米芯片,正式與華爲合作。

那一次,中芯國際上海公司,幾乎每個人都拿到一臺搭載了自家芯片的榮耀手機。

而那位放棄了臺灣大本營,來到一無所有的內地建廠的張汝京,成了人們指責的對象。

當年中芯在芯片業並不成熟的中國四處建廠、全力擴張、侵權臺積電、鉅額虧損,隨便拎一條,都要將張汝京凌遲。

翻開那幾年的新聞,對張汝京譭譽參半。

是非功過只能留給後人評說,但在當時,只有張汝京在做。

如果沒有他憑一己之力,生拉硬拽着內地往前奔跑,中國今天的半導體業,不會是這個樣子。

即便如此,他也慢慢被遺忘了。

自古殺人放火金腰帶,補路修橋屍無骸。

勝者爲王敗者寇,沒什麼好爭的。


張汝京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放棄了在臺灣所有一切,在大陸投資的這20年,幾乎全是失敗的。

他渴望的中國芯片發展,離預期太遠太遠。有時不能怪自己無能無力,只是對手實在太強大。

回國的那一個前夜,他是否也曾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芯片製造業有三個重要環節:設計、製造、封測。

1997年,在無錫,張汝京49歲,創立世大,立足臺灣專注製造。

2000年,在上海,張汝京52歲,創立中芯國際,專注代工製造。

2014年,66歲的張汝京再次創業,創立上海新昇,專注芯片成本最大的材料“硅”。

2018年,70歲的張汝京又一次創業,建立成立芯恩(青島)集成電路,集合芯片設計、製造、封測三個環節。

從始至終,張汝京一直在認真地,想要補齊中國內地芯片產業鏈中的薄弱環節。

他留在芯片業,太陽不落山,他的一天就不結束。

07

寫在最後

我們都在說自己“強大”的時候,其實軟肋早被別人看的一清二楚,一打一個準。

用手指小心擦掉一小塊霧濛濛的玻璃,就會看到窗外很多東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貿組織,凡是可以左右世界全局性的制度,都是西方人控制的。

霸權一臉兇相,實力使然。

罵幾句帝國主義不能成爲英雄,物質上的實力才能對抗霸權!

上一個20年,不屬於中國,也不屬於大陸芯片。

下一個20年,又會屬於誰呢?

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1.《打造“中國芯”》,臺商園地,趙楠

2.《張汝京緣何遭封殺》,互聯網週刊,陳鋼

3.《中芯,打造中國芯片神話》,財經界,張華僑

4.《張汝京與臺積電10年恩怨》,CASE法律,潘燈

5.《誰捅了張汝京的軟肋》,董事會,楊思卓

6.《張汝京:“芯”的征程》,財經人物週刊,20190942

(ID:keeppuresmile)

寫在最後:各位朋友,囿於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快刀財經部分文章被強制性刪除。現在我們做了另一個有特色的公號,會將不少深度原創分流過去。爲防失聯,可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備用號,篇篇也都是精品。

快刀財經已同步入駐:36氪、虎嗅網、鈦媒體、i黑馬、品途網、商界、***、砍柴網、梅花王、艾瑞專欄、億歐網、創業邦、知乎、雪球、****、百度百家、界面新聞、****、網易號、搜狐***、鳳凰網、新浪財經頭條、新浪看點、UC大魚號、天天快報、企鵝***、投資界、思達派、獵雲網、簡書等30多家***平臺。

快刀財經

社羣 | 內容 | 連接 | 商學院

商業快媒體、思維孵化器、價值試驗場和洗欲中心。專注互聯網以及互聯網正在影響的其他行業。有趣、有料、有態度,加入我們,擁有您的私人商學院。致力於爲用戶提供營銷策劃、社羣電商、創業投資和知識充電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