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孔子诞辰日|至圣先师 千年智慧

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在那个战火纷争纵横合并的年代,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留下了“弟子三千”、“儒家圣贤”的美誉。如今孔子的各种思想已经被世人所公认,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不仅赢得各个民族的赞同和认可,其独特的“仁”的思想核心也被奉行为当下社会建设一个重要的原则加以推行和发展。这位千年智者给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思想智慧和财富。

孔子提出了君王应该“修已以安百姓”的观点。并且他认为, 自我道德的完善是君王应有的风范,也是成为一个君王的重要条件,提出了“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观点,只有君王首先实现了自我道德的修复和完善,才能给天下百姓做一个楷模,领导全社会走向一个风气日益良好的社会,同时也才能以极高的威慑力巩固君王自身的统治。因为自身的道德完善是以“礼”和“仁”为标准核心的, 目的就是约束个人私欲,规范个人言行因此,孔子的这一观点迎合了社会大众的思想,也从内在上克制君王骄奢淫逸的风气,不失为一种修生养性同时还迎合社会现实。

我们还可以看到孔子的另一个突出成就,就是其伟大的教育成就。孔子门下弟子三千,老少皆有,因乘承着“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的弟子遍及了社会的各个阶层,而在这一广大范围内推行自己的“仁”和“礼”的思想,对于遏制社会的不良风气,养成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孔子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思想,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他的这些教育经验和原则,至今仍对我们的教育实践有着行之有效的指导意义。

“厚德,博学,笃行,致远“是青岛农业大学的校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孔子的思想。青岛农业大学的学生在谨记校训的同时,也在努力践行孔子的思想。其中最明显的是孔子的教学三过程:学-思-行。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对学习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才能牢固掌握。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另外,还要“学以致用”。这是青农学子的行动,也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孔子,至圣先师,留千年智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