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英法帝國們用槍炮艦船,把慈禧老佛爺欺負的夠嗆,慈禧外逃路上,可曾想過,三百多年前,朱棣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成建制的火器部隊——神機營。

神機營是明朝三大京師營之一,作爲成建制的火器營,它比歐洲最早的火器建制部隊——西班牙火槍隊,還早了一個世紀。

神機營的武器有槍、炮和火箭,在當時,槍被稱爲“銃”,火槍、火炮和火箭和現在不一樣,它們都是利用炸藥的衝擊力彈射諸如石塊的硬物,來起到戰場殺傷力的效果。

朱棣建立的神機營一共5000人左右,具體編制是:步兵3600人,騎兵1000人,炮兵400人。

既然是火器部隊,所有兵種人員配備的武器全是火器。

也就是說,在明成祖朱棣當政的1410年,放眼世界全是冷兵器戰爭的時代,我們就有了編制健全的熱兵器部隊。

利用神機營,我們可以打一場全熱戰的表演仗!

爲什麼是表演仗呢?

在敵我對戰中,面對單點突破的時候,神機營能夠扮演碾壓式的摧毀角色,也就是所謂的降維打擊!

但是由於技術發展限制,它的機動性、靈活性和殺傷性還遠遠不夠,無法承擔主要作戰任務。

即使如此,也已經是很厲害了,如果之後繼續重視和大力發展火器,哪裏還會出現西方拿着槍炮來轟大清朝的局面!

朱棣建立了神機營,卻沒有制定火器系統的發展規劃,他死後,這支部隊就被晾在了一邊,火器的研究和改進工作也無從談起了。

1449年,明英宗率軍親征蒙軍,剛出北京沒多遠,他就被敵人俘虜了,大軍也被打的七零八散,蒙軍趁勢繼續南進,直逼京師。

情急之下,大臣于謙急忙聯合朝臣另立新主,並且召集20萬軍隊,才勉強打退了蒙軍的進攻。

在這次戰鬥中,神機營受到啓用,參與了作戰,但是自此以後,火器的發展和應用又被冷落下來,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加長的明長城!

明朝修了那麼多長城,提防北邊的遊牧騎兵,結果是海外的槍炮艦船從東南沿海打了進來,當然,這已經是大清朝的故事了!

明朝末年,面對遼東女真騎兵的兇猛進攻,戰鬥力低下的明朝步兵屢屢打敗,著名將領袁崇煥把注意力放到了火器身上。

1626年,金軍進犯寧遠,袁崇煥靠着11門“紅衣大炮”,打敗了金軍,並且打傷了努爾哈赤,不久努爾哈赤便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努爾哈赤的死一直存在爭議,有不少人認爲,正是寧遠一戰,被明軍火炮擊傷,最終而亡。

在袁崇煥手裏,紅衣大炮大顯神威,但是紅衣大炮屬於進口產品,原名“紅夷大炮”,是由荷蘭生產的一種重炮。後來看着確實好用,明朝纔開始仿製。

明末清初,是火器發展的一個覺醒期,自此,西歐諸國開始由冷兵器時代向熱兵器時代過渡。

但是,明清朝廷們,卻仗着自己地大物博、四海臣服的錯覺,完美錯過了最好的上車時機。

從這裏來看,太安逸不好,“危機感”是個好東西,大到一個國家的發展,小到我們個人的奮鬥,危機感纔是奮進最大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