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麥可可

編輯| 吳懟懟

9月26日晚八點,杭州的24歲女孩胡曉娜準時進入了「明日家族四季首聚演唱會」,滿眼都是燈光閃耀。

她喜歡了五年的偶像周震南此時正在臺上,深藍的舞臺光將現場營造成海洋,周震南身穿一件淺藍的斗篷,亮晶晶的,「好像把銀河披在身上」。

「小王子長大了」,胡曉娜的眼淚要奪眶而出。從明日之子第一季的人氣學員,到明日之子樂團季的年輕老師,年輕偶像的成長速度,快得驚人。

幾百公里之外的上海,胡曉娜的男友Eric也盯緊了屏幕。他推掉今晚的飯局,只想看「難得營業」的蔡維澤唱幾句。

同爲樂隊主唱,Eric一直羨慕蔡維澤,「要是我也有支和傻子與白癡一樣牛逼的樂隊,就好了。」

無論是對粉絲還是大衆來說,當晚,這場明日家族演唱會是毫無疑問的焦點。熱搜被不斷刷新,爆點還在繼續出現。

當夜晚被無數青春面孔以明日家族的形式集合時,一個行至四年的明日系列,一些一直被討論的、尚未被界定的答案正在呼之欲出。

一個大的IP走到今天,市場的回應和粉絲的呼聲已經彰顯了它的成功和價值,在互聯網快速迭代和偶像文化潮起浪湧的當下,個體的出圈可能是偶然,但一個家族的出圈,背後必然有一套成熟的體系和準則。

而行業更關心的是,支撐起這套成熟運營體系的哇唧唧哇,面對不斷加強的監管語境和時刻變化的市場需求,如何在綜藝的實驗田裏,種出了秋天的第一顆麥穗。

01

偶像正在多元化

哇唧唧哇最近一次走進大衆視野,是周震南的調皮打趣。

明日之子樂團季的決賽夜上,他拿着話筒開玩笑,「歡迎大家來到哇唧唧哇」。臉上,已經褪去了幾年前胡曉娜剛喜歡他時,年輕男孩的忐忑和青澀,現在透出了一股坦然的輕鬆和快樂。

不只是周震南。第一季的選手馬伯騫狀態也不錯。在《快樂大本營》的錄製現場,他公放了一段「龍丹妮倍兒牛」的洗腦旋律爲老闆打call,一旁的嘉賓忍不住笑彎了腰。

和前幾天冰淇淋CP粉夢碎現場不同,在哇唧唧哇,你很少看到藝人的不適和沉重感,就像當晚演唱會的舞臺一樣,四季雪花重新聚首,一種明日家族的溫馨和團結感油然而生。

這種輕鬆感和家族魂,很大程度上來自公司在偶像打造和運營上的「松括感」。當藝人可以真實地展露個性,而不去刻意包裝營造某種人設時,最本質和真誠的一面往往最大程度地被激發。

在尊重個性,包容多元的前提下,藝人之間會相互交流不同音樂領域的內容,也會有家族裏兄姐對弟弟妹妹的照顧,相處起來也更加親近融洽,這些因素都塑造了明日家族的獨特質感。

而公司團魂之下,這麼多個性迥異的藝人,應該如何被推向市場,他們的發展路徑又是什麼,往往就依賴於公司對市場的精準判斷和整體考量。

很顯然,哇唧唧哇對於中國偶像市場的思考正在顯山露水。

在年輕世代崛起的當下,時代的個性化和垂直分層已經被推到了最高點,市場註定不需要一個模板化的固定偶像,把一個垂類做到極致纔能有機會。

由於各種原因,國內的文娛產業,無論是偶像工業,還是音樂和影視,趨同性和單一化讓審美疲勞總是頻繁到來,但歐美市場的打法多元,僅僅在女性偶像領域,流行,diva,重金屬和空靈,幾乎可以平行存在。

在兩個瞬間,龍丹妮和團隊感受到極致類別的衝擊感。

第一次,在明日之子第一季的終極戰上,毛不易安安靜靜地坐在高腳椅子上唱了首歌,《像我這樣的人》。楊冪在點評時問他,你被生活抽過多少耳光?

當晚,這段視頻在熱搜上掛了足足超過12個小時。歌詞裏的脆弱感擊碎了年輕人的神經,「我就是這樣孤單、迷茫又懦弱的人。」

第二次,第二季時蔡維澤來試聲。龍丹妮在之前的採訪回憶道,「他戴着一個小氈帽,我說你們搞一個什麼人來比賽,又不說話。他一唱歌,音樂太好了。一旁的女導演就說好帥啊。」

這兩個瞬間,幾乎決定了後來明日之子的內容方向,甚至是哇唧唧哇長期的音樂戰略,多元化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現在來看,這個多元化的格局已見雛形:有個人solo的音樂人毛不易、張鈺琪,有獨特風格的傻子與白癡,有sis這種大Vocal女子演唱組合,還有新生的樂隊力量。

02

年輕世代的精神洞察

當這種多元化的概念,被明日系列從前兩季的盛世美顏、獨秀、魔音等賽道劃分,到第三季水晶時代的「start」和「restart」的個體突破,再到第四季樂團季的綜藝實驗一一具象化時,這個大型IP在時代的顆粒感上,也在不斷打磨。

對年輕世代的審美文化和精神世界的洞察,幾乎貫穿了明日系列四季的始終。每一季,節目都在試圖追求當下的社會熱點和年輕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狀態,一個符合當下流行趨勢的框架才被逐漸討論和確立。

賽道類型的開闢和多樣化藝人的選擇,以及每季節目的內容方向,這當中已經可以看出哇唧唧哇的選擇,明日系列,絕不是簡單的選出一個偶像。

節目本身的方向以及年輕偶像的音樂作品,這些內容共同傳遞的價值觀,以及在多元化的音樂產品中爲年輕世代提供一個精神家園,纔是哇唧唧哇的重點。

這種考量在明日之子水晶時代中開始凸顯。sis女子演唱組合的出道日,正值國民女團S.H.E出道的20週年,代際交替之間,卻也反襯出一個羣體的失語。市場在期待女性vocal的誕生,因爲他們已經很久聽不到這樣的聲音了。

而被劃分成「start」和「restart」賽道的女孩們,傳達出來的是更爲勇敢的力量。出道多年的組合By2被打零星,再次放在聚光燈下被重新檢驗,但她們,還是願意從頭開始。

對性別意識的思考,女性對流行趨勢的發聲和引領,在水晶時代裏反覆上演,到了明日之子樂團季,一個大的社會語境下,年輕世代個體和團隊的衝突、磨合和成長,也在從兩人樂隊到三人、四人、五人的樂隊組建中被不斷放大和討論。

行業一直遭受的批評是,選秀節目素來的養成屬性,會讓選手在人氣與實力,以及音樂成熟度之間產生錯位。年輕的藝人還不具備自省的能力,一旦被飯圈和秀粉熱捧,很容易就飄起來。

但在樂團季裏,年輕人的真實想法被呈現,來化解這種擔憂和誤會。

於是,對流水化工業體系有不應症和不適感的少年們,半夜在無錫的街頭拼命暴走,試圖用逃離這個舉動,來表達自己真實、自由的青春,以及對成爲明星這件事的抗拒。

年輕人其實很清醒,所以會焦慮。氣運聯盟的人氣處於高位,但作品實力還跟不上。鍵盤手小李想要用退團的方式,來潛心打磨作品。在節目採訪裏,他直接喊話隊友,「我擔心老胡被人氣綁架」。

這些素人選手的真實、自由和勇敢,是節目組在對年輕世代精神世界和生活狀態的深刻洞察之後,給出的善意回應。19歲的大學女生何娉婷是氣運聯盟成員田鴻傑的粉絲,「在節目裏看到他掙扎,就知道他在自我審視,那他就肯定會有進步動力。」

組建一個樂隊並不容易,這裏面不僅有性格和能力的協調,還有不同樂器的匹配,以及音樂風格調性融合的問題,在年輕樂隊成員的衝突、妥協和成長裏,節目想要告訴觀衆的是,你們喜歡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和他們一起成長的過程裏,完成一場自我意識的覺醒,激起再次出發的勇氣。

在2018年偶像元年之後,市場把偶像工業催熟,行業的火熱更需要業內人的冷靜,尤其是對於參與節目的年輕選手。而作爲節目製作方,打造內容時落點在「不只是偶像」上,格局層面就已經領先了一步。

03

鏈條式貫穿的全盤把握

如果回到這一季爲什麼要做樂團,答案似乎更加明顯。

在我們前面已經提到的圈層化市場需求滿足裏,這幾年,國風、搖滾等細分領域不斷出現新機會並被填滿,而樂隊這幾十年的發展中,卻出現了一個明顯斷層。

在前兩季對個體選手進行深挖之後,這一季轉向樂隊,是哇唧唧哇對市場節奏的準確判斷。畢竟,綜藝N代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落入俗套,一個大的IP走到現在,必然要求玩法的創新和內容價值的提升,以滿足不同圈層的粉絲需求。在明日系列上,團隊進行了激烈的爭辯和思考。

直到去年11月,明日之子樂團季才正式啓動。團隊並非沒有擔憂。往常的綜藝節目至少有不少於一年的籌備期,而樂團季本就開始得晚,臨近錄製一個月又迎來了重大調整,自然有壓力。

前期選人幾乎是個推翻重來的過程。一開始選定的年輕男孩被改成樂團方向,選角組深入海內外,抓到了一些幾乎是純素人的真實選手。

在素人這個點上,哇唧唧哇對市場的判斷是準確的。在這幾年的偶像綜藝裏,「素人向」開始成爲觀衆的選擇。大衆厭倦了流水化工業體系培養出來的標準偶像產品,反而傾向一個更加自由真實的靈魂,尤其偏好像普通人一樣會迷茫、會犯錯的偶像。

而中期節目錄制裏,往往被認爲在造星過程中,最需要激烈battle的競爭性被弱化成明日高校的成長線,對抗性的減弱和情感濃度的增加是一個典型的變化,在這裏,節目組的權力被巧妙地讓渡。

在過去的綜藝節目裏,導演組幾乎有着決定性的權力,和評委一起決定選手的生死。但在樂團季,能夠直接導致淘汰的原因,幾乎都來自學員自己。導師的評星只決定選擇順序,公演分數高低隻影響是否拆隊,被淘汰也是因爲沒人選擇其組隊。

而在成團後的長期運營裏,哇唧唧哇更是圍繞着節目的內核和藝人的特質進行。比如,sis很少去綜藝,幾個女孩一直在做和音樂有關的事情。傻子與白癡也多以風格樂隊的形式出現,不會過度放大蔡維澤的個人氣質和態度選擇。

從前期的內容方向討論,價值觀念剖析,到選人和正式的節目錄制,以及後期運營,一個已經走過四季的明日IP已經來到了從單向度爆發轉向多維度落地的十字路口。

而在從前期到後期的長鏈條上,如果被切割,或是多方共同參與,很容易造成偶像定位的模糊和資源的分散,這就要求一個擁有準確市場判斷、成熟運營能力的團隊來把關每個環節,而哇唧唧哇對於新生代偶像的強輔助意義,就在於此。

04

迴歸做音樂的邏輯

在這種強輔助裏,公司還需要對這些孩子有更長期的規劃,來幫助他們避開阻礙,也防止走上彎路。

大衆對於新生代偶像的批評,常常集中在:比起做音樂,演戲似乎是一個更出圈的路子,商業邏輯上也行得通。在此前的採訪裏,龍丹妮也說過,做音樂在中國不是那麼賺錢的事情。但音樂偶像一定是哇唧唧哇的思路,因爲這些孩子能夠成爲蛻變爲偶像,本身就是基於一檔或者多檔音樂節目。

做一檔更好的音樂節目,脫離一個常規的選秀語境,或者陳舊的追夢口號,這本身就很難。而針對不同目標市場,打造「未來音樂榜樣」,似乎更是一個挑戰和難題。

對明日系列的主創團隊來說,明日之子不僅僅是一個偶像節目,這個節目裏選出來的人,未來可能要成爲中國音樂行業代際變化的標誌,以及紮實的原生力量。他們更要印證偶像工業的產業邏輯,並不只是熱錢和飯圈堆出來的曇花一現。

當這個共同認知被確立時,團隊更加鼓勵明日家族的藝人們有真實的自我,有獨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會創作會表達,對自我發展方向也要有清晰的認知。

粉絲胡曉娜告訴吳懟懟工作室,R1SE的隊長周震南此前並不以原創爲主,而是標誌型的rap選手。在和哇唧唧哇的合作裏,團隊鼓勵他不斷與製作人磨合,兩年之後,他的原創能力逐漸成熟,並在《創造營2019》的舞臺上一舉成名。而如今,他也可以指導年輕樂隊的成員了。

在第三季水晶時代裏,龍丹妮不斷強調明日之子的音樂屬性。「我們如果選擇的一個冠軍,她最後是拍戲成功的,那這個節目就是失敗的。」從女孩張鈺琪在奪冠之後,直接入學伯克利,而沒有着急去喫節目積攢下的一波紅利來看,選手自己認知很清醒,而運營團隊也具備耐心。

這種能沉得下心的秉性,和行業內的「快」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僅是團隊,如今,就連龍丹妮本人,90%的時間也是在跟製作人、音樂人等一起工作。公司大會議室裝着效果不錯的音響,很多時候,龍丹妮會坐在裏面聽一下午的demo ,每一個mv的運鏡和造型她也會過問,最後上線的音源也都要聽一遍。有時候細緻到,連細微的氣口,哪個音處理得單不單薄,都會被其敏銳地發現。

迴歸做音樂這件事本身,哇唧唧哇一直在用這些年積累的經驗,針對藝人個體和樂團的特質,爲他們匹配資源,定製出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

回頭來看,數據最能說話。在演唱會的當晚,主持人張大大說了這樣一串數字。

明日之子第一季冠軍毛不易,從《像我這樣的人》到《入海》,出道至今已經發表了2張專輯,31首原創作品,和數場萬人巡演,並在《這就是原創》、《我是唱作人》等原創音樂節目中頻頻出現,逐漸成爲原創領域的重要力量。

而曾經一起住在同一幢房子裏,樂團季的亞軍,午睡留聲機的主唱廖俊濤,也在參加第四季節目之前,就發行了2張專輯,並且舉辦過全國巡演。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張鈺琪登上NASA的舞臺,在美國科學突破獎的頒獎典禮上,演唱了自己的原創作品《Outside》,第一次唱這首歌時,她穿着藍色的工裝服,臉上還有羞怯的笑。

而Eric的偶像蔡維澤,也在這個夏天,叫上了傻子與白癡樂隊的兄弟們,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裏,開始了一場令人期待的旅程。

但他們也許永遠不會忘記,在參加《明日之子》之前,連一個排練場都找不到的他們,在哇唧唧哇的幫助下有了住房、保險和排練場。

樂隊做了三次巡演,雖然在小空間的livehouse,但做音樂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每一次,票都賣光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