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盤丨生蠔】

大餐如大戰,先要面對對方的斥候(偵察兵),掂量一下今天自己的狀態。生蠔有兩種,都是上等的——吉拉多生蠔和貝隆生蠔,都產自法國。吉拉多生蠔柔嫩豐滿,又帶着些許脆感,鮮甜中,大海的氣息和榛果的香味相互交融,不愧被稱作“蠔中之後”;貝隆生蠔則是“蠔中之王”,蠔肉堅實而有彈性,更是有排山倒海的大洋氣息湧來,同時還帶有奇特的金屬氣息,那是因爲貝隆生蠔生長的水域中,銅元素的含量略高,才造就了這種令人上癮的風味。

我之前一直在各種書籍中查找,世界上哪裏的人最嗜好生蠔,後來發現,還是法國人最癡迷此物。Bill Buford在《後廚機密》中,記敘了法國諾曼底地區的傳統宴請,頭盤就是每人先喫下100多隻生蠔,然後才拍拍肚子,表示已經開胃,可以開始正式喫飯了。

【前菜丨培根卷魔鬼蝦配辣椒、奶油芝士】

評價一頓牛排大餐是否合格,海鮮前菜是很重要的一項,畢竟食客們一擲千金的豪客們,並不只是爲了喫一塊牛肉而來。

於是,全世界知名的牛排館裏,都會有自己拿手的海鮮前菜,來作爲整場牛排大餐的先鋒。

這道培根卷魔鬼蝦,原料魔鬼蝦產自東南亞,個頭非常大,纔有“魔鬼”之名。因爲肉質厚實,如果不切開烹飪,很難入味,但是又不捨得切,怕影響了它偉岸的身姿,於是去殼後用培根裹起來,在烤箱裏慢烤,令培根的鹹鮮味滲進蝦肉裏,再用辣椒、奶油、奶酪調成渾厚濃郁的醬汁,來搭配這位“魔鬼”。

【麪食丨波士頓龍蝦意大利麪】

我在新疆的時候,當地村子裏的維族老鄉招待我,每餐都是先來一些開胃的瓜果小食,然後上一碗拉條子,喫完後,才正式開始上肉。而在意大利,也是這種喫法,前菜喫完,先給你一份意麪壓壓胃,再開始上正菜。

當意大利菜的元素被加入到美式的牛排大餐裏後,意麪就成了連接前菜和主菜之間的橋樑。不過,這橋樑也有點太過雄偉了——一整隻波士頓龍蝦拆出的肉,拌上一大份意麪,還配上兩片長長的烤麪包,來讓你蘸鮮美的汁水喫,要不是我們戰鬥力還可以,差點就過不了這個“橋”。

記得很多年前,也是喫牛排大餐,前菜是一整隻白洋蔥,切過後,底部還連在一起,在麪粉裏裹一圈,用油一炸,像一大朵怒放的花一樣,又香又甜,我跟另一個朋友喫了個精光,結果牛排上來,已經飽了……

【熱菜丨地中海海鮮燴】

牛排前還有一道熱菜,依舊是海鮮流派,傳統的地中海燴菜,算是兩軍正式交鋒了吧。蟹肉、大蝦、帝王蟹腿、青口貝、魷魚燒在一起,鮮味濃得化不開,所以依舊是發了兩片烤麪包,可以吸飽了湯汁來喫,以免浪費。

這道海鮮燴裏面,還會添加魚肉。點菜的時候,服務生來詢問,需要加那種魚肉,我選了海鱸魚,因爲我覺得海鱸魚配上這濃鮮或許更合適一些。其實,我很想跟服務生說,能不能跟你們大廚商量商量,給我加條東海黃魚?

【主菜丨芝加哥上等帶骨肉眼牛排】

好了,對面的主將終於出場了,肚子裏還有多少空間,都動員起來吧。如果說這是一場攻堅戰,那麼,建功立業的時刻到來了!

因爲正宗的牛排館,裝牛排的盤子也是高溫的,所以牛排端上桌子的瞬間,是滋滋作響的,隨之香氣四溢,切開後,更是香得過分。肉烤到三分熟,這是我比較喜歡的熟度,香味有了,外表焦褐,裏面的肉呈現桃紅色,嫩度剛剛好,汁水足,一口下去,就是幸福到無憂無慮的感覺。

牛排是切開大家分享的,我留了一點肚子,瞄準了那塊切完後還帶着一點兒肉的骨頭。要知道,“靠古香”,這骨邊的肉,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棄的。

其實,餐後還是有甜點的,紐約芝士蛋糕和黑巧克力。但那個時候,我已經撐得有些恍惚了,只能站起來出去走走,喫甜點這種打掃戰場的事情就交給戰友們了,我相信,你們肯定有一個備用的胃,專門用來裝甜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