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对某种事物越感兴趣,就越容易对该事物产生注意力,因此,应尽可能利用新颖有趣、色彩鲜艳、富于变化的物体刺激孩子的兴趣。

1-2岁的宝宝经常会发出声音,并不一定是针对特定的人或者特定的事物、宝宝真正意义上的称呼,必须有意识地称呼和能够分清称呼为标准。

让给宝宝有意识地称呼别人:宝宝在7-8个月时可能就已经学会发出类似于“ma-ma”、“ba-ba”的声音,很多父母在听到这期许已久的发音时,自然十分兴奋,以为宝宝终于会称呼自己了。

其实并不然,这个时候宝宝的发音一般是无意识的,并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称呼。父母要让宝宝在无意识发音的基础上学会有意识的称呼大人。

比如:当妈妈下班回家时,宝宝可能会伸开双手要求妈妈抱一抱。这个时候妈妈要抓住时机,对宝宝说“叫妈妈。叫妈妈才会抱”,等他发出“妈妈”这个声音时,才把他抱起来。

或者当宝宝要吃香蕉时,妈妈可以说“先叫妈妈,不叫不给吃”,这个时候宝宝为了尽快吃到香蕉,自然会叫出妈妈这个词语。

虽然这个时候宝宝发出这个声音是无意识的,但是经常、反复的训练,宝宝就会建立这种条件反射——只要发出“妈妈”这个声音,就会得到拥抱或者吃到香蕉吃,长此以往,宝宝就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妈妈”。

等到宝宝自己寻求妈妈的帮助时就会主动地喊“妈妈”,这就是有意识地在发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