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投資界

作者:閆啓

今天,49歲的賴梅松迎來了人生的第二次敲鐘。

投資界(ID:pedialy2012)消息,今日,中通快遞正式在港交所掛牌發行,成功二次上市。此次發行價爲每股218港元,開盤大漲11.93%,股價達244港元/股,市值2070億港元。

2002年,賴梅松創立了中通快遞。這在“三通一達”中是起步最晚的,爲此中通率先走出桐廬到外地布點,抓住了網購的東風,一躍成爲民營快遞巨頭。2020上半年,中通快遞包裹總量市場份額穩居“通達系”之首,也是國內唯一一家市場份額超過20%的快遞公司。

中通快遞創始人賴梅松,出生於“快遞之鄉”桐廬,他的逆襲故事堪稱勵志:早年輟學,從一個木匠辛苦打拼成爲快遞大佬。目前,賴海松持有中通27.3%的股份,按照2070億的市值計算,其身家達565億。

而中通背後,也有着衆多VC/PE的長久支持,包括紅杉中國、華平投資、高瓴資本等,阿里也是重要投資方。其中,作爲中通快遞最早的外部機構投資人,紅杉中國自2013年起連續投資了三輪。

從桐廬走出來的快遞巨頭

開盤漲了近12%,市值達2000億

可能誰也不會想到,一個人口僅40萬的小縣城桐廬,竟然走出了一衆快遞大佬,“三通一達”支撐起了中國快遞界的大半江山。

而賴梅松就是其中之一。

2002年5月8日,32歲的賴梅松在朋友的鼓動下誤入快遞行業。那一年,中通快遞在上海成立。

不過在中通入場時,快遞市場幾乎已經被瓜分殆盡。

在“三通一達”中,中通快遞成立的最晚。聶騰飛與詹際盛早在1993年就已成立申通快遞,彼時已經聲名鵲起。1999年,聶騰飛的弟弟聶騰雲創立了韻達速遞;2000年,申通快遞的會計張小娟與丈夫喻渭蛟創立圓通快遞。巧的是,賴梅松與申通董事長陳德軍、圓通董事長喻渭蛟的妻子張小娟是同班同學。

看起來,中通似乎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但誰也沒有料想到,起步最晚的中通卻成了成長最快的那個。

2005年,中通快遞走出桐廬,來到長三角、廣東和北京等地,成爲第一個開通跨省際網絡班車的民營快遞企業,這在當時這需要相當大的勇氣。

隨後,淘寶誕生了,網購大門的開啓讓快遞行業迎來了狂歡,中通快遞趁此東風不斷提高業務量和營收。到2016年,中通的市場份額達到了15%,正式成爲了快遞行業的龍頭企業。

2019年,中通快遞年業務量突破100億件,成爲中國乃至全球首家創造此記錄的快遞企業。

同年10月27日,中通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不但在當年創下“繼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後規模最大的美股IPO”的記錄,同時也是當時中國唯一一家成功赴美上市的快遞企業。

如今,中通已經發展成一家以快遞爲核心業務,集跨境、快運、商業、雲倉、航空、金融、智能、傳媒等生態版塊於一體的綜合物流服務企業。中通快遞的網絡覆蓋了中國99.2%以上的城市和縣區,包含約30000個攬件/派件網點、以及超過50000個末端驛站,已在中國建立了最廣泛和最可靠的配送網絡之一。

4年時間,中通的市值已經由在美股上市之初的121億美元上漲到了250億美元,成功實現翻倍。今天,中通成功在香港二次上市,開盤大漲11.93%,市值達2070億。

頂級VC/PE雲集:紅杉、華平、高瓴

阿里是第二大股東

早在中通赴美上市之前,其就獲得了衆多VC/PE的支持,包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華平投資、高瓴資本、阿里巴巴等。

其中,紅杉中國是中通快遞最早的外部機構投資人,自2013年起,紅杉中國三年三次持續投資中通快遞。

當時的快遞行業,企業很多,公開數據卻很少,紅杉中國花了很多功夫去建立比較幾家快遞企業的方法。他們當時的判斷是,快遞行業取勝的關鍵之一是成本控制能力。對整個快遞行業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後,紅杉中國鎖定了對中通投資,這一投就是連續3輪。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劉星感慨:“在過去的12個月裏,中通快遞全網近50萬人爲中國消費者配送了超過148億件包裹。把這些包裹排成隊,可以繞地球105圈。自2013年A輪投資以來,紅杉中國陪伴中通走過了8個年頭,見證了中通從一家後起之秀躍居爲行業第一,成爲千千萬萬電商賣家和客戶的首選。”

2014年,華平投資也開始接觸中通,並在2015年領投了中通的B輪融資。

華平投資中國聯席總裁魏臻表示,自從2015年投資中通以來,華平有幸見證了中通的高速成長,中通目前是國內快遞業市場佔有率最大,也是通達系中市值最高、盈利能力最強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

“目前中國快遞行業的市場格局已經基本成型。”魏臻分析,整個行業已經由商業模式驅動,逐漸轉向通過科技提升效率、由物流拓展至供應鏈、由快遞拓展至多產品線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時代。在中國消費市場快速增長和技術變革的雙重驅動下,相信未來中通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

而隨後阿里巴巴的戰略入股,對於中通的發展尤爲關鍵。

招股書顯示,至2020年6月,中通的總包裹量中有90%以上來自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與中通快遞的合作,要追溯到2018年5月,阿里巴巴及菜鳥當時投資了中通快遞13.8億美元,持股比例達到10%。目前,阿里巴巴對中通快遞持股8.43%,是中通快遞的第二大股東。

阿里在快遞行業的佈局已久,近期持續加碼的步伐還在加速。不久前,阿里以32.95億元獲得申通快遞10.35%的股份,加上2019年3月斥資46.6億元獲取的申通14.65%股權。阿里巴巴累計持有申通快遞25%的股份。

就在9月1日,阿里剛剛以每股17.406元的價格,收購了圓通12%的股份。這也是阿里第二次投資圓通,阿里系將持有圓通的股份比例提升至22.5%。

此外,今年4月,阿里巴巴入股韻達股份,持股比例爲2%,成爲其第八大股東。阿里正式集齊“四通一達”。

49歲身家565億,

賴梅松感慨,幹快遞是條不歸路

如今,隨着中通的二次上市,賴梅松的身家也水漲船高。

招股書顯示,截至目前,中通快遞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賴梅鬆通過Zto Lms Holding Limited持有並控制206100,000股B類普通股及3116420股美國存托股(代表相同數量的A類普通股)及通過Zto Es Holding Limited持有並控制4491893股A類普通股,爲公司大股東,佔股27.3%,並控制了中通快遞總投票權的78.4%。

按照中通今日在港股市場最新市值2070億計算,賴梅松的身家達565億。看起來,這又是一個創業造富的神話,但背後的故事遠比表面上更加曲折。

1970年出生的賴梅松家境十分貧困,16歲時輟學,18歲到家鄉的木材廠做起了木匠。很有經商的頭腦的賴梅松在掌握了木材生意的套路後便開始自己創業,22歲就成爲了當地木材市場最年輕的老闆。

在木材生意做得順風順水的時候,賴梅松卻突然調轉方向一投扎進了快遞行業。中通剛成立時,條件非常艱苦,資源和資金都不如別人。

但賴梅松卻堅信快遞行業有光明的未來前景。爲了殺出重圍,當時賴海松還採取了重要的“低價策略”,在其它快遞公司一公斤快遞至少收費8.5元時,擁有過人魄力的賴海松咬了咬牙,硬是將中通的快遞費用長期壓到了5元以下,這讓中通在快遞市場迅速打開了局面。

“這是一條不歸路”,賴梅松卻曾這樣評價快遞這個行業。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他覺得創業失敗是不歸路,發展起來也是不歸路:“數萬人的生計扛在肩頭,卸不下來,這輩子怕是回不了頭了。”賴梅松還需要面對來自全國各加盟網絡的各種訴求與爭議,利益均衡始終是個大課題。

賴梅松曾回憶,2014年華平投資跟中通談的時候,對方也提到了直營制和加盟制的問題,“我當時就跟他講,未來加盟制一定是有優勢的,因爲加盟制是社會主義2.0版本——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種出來歸誰是非常清晰的。所以我們認爲,只要權責分清楚,加盟不是問題,而且加盟制的效率會更高,今天加盟制快遞佔據了中國大部分的快遞市場,這是一個體現。”

賴梅松關於行業的思考從來沒有停止,當中通份額超越申通和圓通時,他進行了覆盤反思,得出一個結論:快遞市場是遵循規模效益、網絡效益優勢的。也就是說,中通之所以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成爲通達系的老大,其根本原因就是控制成本、時效和質量。

2020年上半年,中通快遞包裹總量市場份額上升至20.6%,穩居“通達系”之首,這也是國內唯一一家市場份額超過20%的快遞公司。

不過,賴梅松顯然對中通有着更大的圖謀,“我相信中國一定會誕生市場份額30%乃至超30%的快遞企業,這是必然的。”隨着本次成功在港二次上市,賴梅松一段新的征程已經開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