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全国游泳冠军赛开赛,6个项目中,出现4个预赛第一和一个全国新纪录却都因体能测试成绩不够优秀而直接淘汰。

据了解,此次比赛规定预赛成绩前16名选手中,取体能成绩前八名选手进入决赛,若体测成绩相同再按照游泳成绩排名。体测项目包括垂直纵跳、30米冲刺跑、引体向上、躯干核心力量和3000米计时跑。

男子50米自由泳预赛,广东名将余贺新发挥出色,一马当先游出21秒79的佳绩,打破了宁泽涛保持的21秒91的全国纪录,体能测试排名第9,无缘决赛。

女子100米仰泳预赛中,傅园慧以59秒48的佳绩排名第一,是预赛中唯一游进1分钟大关的选手,但同样因为体能测试得分不高,被挡在决赛之外。

于静瑶在预赛中突破奥运A标,排名预赛第一;而方喆同样拿下预赛第一名,但都因为体测不达标而遭到淘汰。

"体能大比武"是今年各支运动队都投入巨大精力的环节,《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基础体能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中有明确要求,如确定各项目基础体能达标标准,不达标者不得参加奥运选拔等。

如此严苛的体能测试引起了许多选手和公众的质疑:是否真的有必要进行这样全能的体能测试,并且对游泳比赛决赛有如此大的影响?

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体能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弥补中国运动员的短板,以提高他们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这一改革方向会继续坚持并趋向完善。

事实上,周继红主席的回应并没有打消公众的质疑和担忧。

打破亚洲纪录的王简嘉禾也表示:"我们毕竟是水上项目,陆上项目不是太擅长。体能我们也不是不重视,但不能成为决定性的作用,这次以体能成绩来决定前八名,还是稍微有点欠缺点那什么....."

一方面,体育选手包括游泳选手对于体能有一定要求是无可厚非的,但因为参赛项目不同,不同运动员的训练侧重点也肯定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运动员很容易出现体能偏科的情况。例如之前短跑名将苏炳添的3000米成绩只有13分38秒,还引起了外界比较大的非议。此次全国游泳冠军赛的体能测试十分全面,爆发力、耐力、肌肉强度等都有考验,而且要求严苛,公众认为大有让特长生语数外物化全面发展的意味,并不合理。

另一方面,体能测试直接与决赛参与权挂钩显得有"一刀切"的嫌疑,过于刻板。此前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就因为这项体能测试的实行出现了尴尬一幕:拥有正式比赛资格但体能分数过低未能晋级决赛的选手有16人;而没有参赛资格却因为体能测试成绩而跻身前三的运动员有5人。前车之鉴,游泳冠军赛的决赛竞技水平也令人担忧。

素材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