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自秦漢以來,在我國的北方就生活着諸如匈奴、突厥、契丹、党項等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對我國北方的襲擾和破壞很大,所以無論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他們在位期間都同北方的少數民族進行過你死我活的戰爭。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這段和少數民族的交戰史是在武則天時候發生的,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自從唐高宗李治病死之後,武則天就掌管了大唐的一切大權。此時的突厥首領骨咄祿趁大唐政權更迭未穩之際,接連攻下朔州、代州等地,武則天派淳于處平征討骨咄祿,結果在忻州和突厥遭遇,大敗而歸,損失了5000多士兵。後來骨咄祿死了,他的弟弟默啜奪權自立爲可汗,這個默啜比較狡猾,他深知和大唐實力上有着懸殊的差距,所以他就採取一面攻打大唐,一面就詐降的辦法,與大唐進行周旋,這一週旋就是幾十年。

在這期間默啜可沒少對大唐發動戰爭和襲擾,比如攻打靈州、勝州、涼州並生擒了許欽明;向大唐提出歸還六州降戶、割讓產于都護府之地、索要谷種農具鐵等無理要求;侮辱並囚禁武則天的侄孫武廷秀;甚至還列出了武則天四大罪狀,並對唐朝宣戰。默啜的肆無忌憚終於讓武則天忍無可忍了,於是武則天就任用武重規、沙叱忠義、張仁願、閻敬容四人率五十萬大軍攻打東突厥,但並未獲得實質性的戰果,相反默啜卻連克飛狐、定州、趙州,殺刺史孫彥高。

面對東突厥的節節勝利,武則天也是想方設法調兵遣將,她任用李顯爲河北道元帥,狄仁傑爲副元帥,到處招兵買馬,默啜得到情報後將擄掠的趙州定州萬餘人殺掉後逃回漠北,但沙叱忠義卻不敢與之交戰,經過這次戰爭,東突厥有四十萬大軍,萬里土地,中國北方各少數民族唯他馬首是瞻,不再聽命於大唐了。

中宗李顯繼位後,就大力任用張仁願,張仁願也不負衆望,他利用默啜率兵出擊這個機會,領兵攻擊東突厥兵力空虛的漠南地區,並且在黃河北岸修築了東中西三座受降城的防禦體系,互爲犄角,首尾呼應,用來斷絕默啜的南下之路。張仁願的這個措施效果非常的明顯,從此,東突厥不敢再南下騷擾唐朝。

眼看南下侵擾唐朝的策略失敗,默啜又故伎重施,開始要和唐朝和親,向唐稱臣,只不過人算不如天算,這次和親最終因爲李隆基的上臺而沒能成功。再後來,唐玄宗一方面利用和親等政策麻痹默啜,另一方面加強緊和東突厥其他各部族聯繫,挑撥他們與默啜的關係,並給他們授官加爵,鼓動他們攻打默啜,消耗默啜實力,最終在開元四年也就是公元716年,默啜被伏擊,被砍下頭顱,至此東突厥以及契丹等少數民族部落都歸順了唐朝。

自武則天開始,到李隆基時止,因爲政權更迭頻繁,政策穩定性差等原因,默啜危害侵擾了唐朝北方邊境幾十年,利用自己的老奸巨猾和遊牧民族騎兵的優勢,屢屢攻擊唐朝,而每當唐朝真的下決心攻打他們的時候,他又假裝和親、稱臣來麻痹唐朝。俗話說得好,欲讓其滅亡,先讓其瘋狂,唐朝從縱容到降伏東突厥,很好的詮釋了這句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