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長賈春玲正在進行狙擊瞄準訓練

無論什麼時候,部隊裏的“大齡排長”、女幹部,都能引起一定的關注。

畢竟,與同批軍官相比,這羣人面臨着更多的艱難與挑戰。

而當一名軍人,集齊“大齡排長”“女幹部”兩個標籤於一身時,她所要面臨的壓力,就堪稱是倍增了。

2020年9月25日的《解放軍報》5版,關注了一名“大齡”女排長

她的的名字,叫賈春玲

▲截圖至9月25日《解放軍報》5版

談起她的經歷,其實跟很多“大齡排長”,都有點類似——

22歲,大學畢業,參軍入伍;

26歲,提幹,進入軍校學習;

28歲,軍校畢業,成爲新疆軍區某旅一名基層排長。

看上去還蠻順的,但是當一步一步走過來才發現——

生活,永遠都有解決不了的麻煩。

當你以爲終於成了一名軍官時,才發現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一點也不比之前來的少。

對於28歲的排長來說,年齡偏大、職務偏低,是不可迴避的問題。

其實,對於很多提幹出生的排長,都有這樣一個稱呼——大齡排長

一直以來,大齡排長,都是一個相對尷尬的羣體。

他們的尷尬,主要在於——

尷尬一:士兵當中的佼佼者,在進入軍官隊伍之後,瞬間被扣上了“年齡偏大”“職務偏低”的帽子。起步上的年齡差距,可能會造成在今後職務提升時“卡”年齡,出現“一步慢、步步慢”的情況。尷尬二:本打算大幹一場,卻發現留給自己的發展空間,已經非常狹小。運氣差一點的,甚至連“踩線提拔”“達齡轉業”都不能趕得上。尷尬三:學歷偏低、後勁不足,很多提幹排長在學歷方面處於劣勢,相當一部分沒有本科學歷。這會導致他們在日後的任職生涯中,長期處於基層, 難以進入機關,會導致任職經歷單一,且無端地少了不少機會。另外,從現實情況來看,大部分人在畢業時會定位正排職、授予少尉軍銜,年齡在25—27歲左右。

而按照《基層軍官管理規定》:

副連職排長晉升爲正連職,在排長崗位實際工作必須滿3年,再加上2年院校培訓時間,基本到正連職時多數年齡已經年滿或者超過了30週歲,少尉排長的時間跨度更長。就算提升爲副連職在27—29歲左右,在副連職崗位再幹2—3年,基本上接近達超齡年限(副連職務達超齡32歲)。

年齡偏大、職務偏低,是大齡排長心中難解的痛。

恰如報道所言:

28歲,同齡人奮鬥的事業成果已經有所積澱,賈春玲的軍官生涯剛剛開啓嶄新篇章。28歲的女排長,不僅僅比同單位的所有排長年紀都大,甚至比連長指導員都大!28歲的女排長,面臨許多難解的困惑難選的抉擇——

“我這個年紀,究竟怎樣才意味着成功?”是去技術崗位、順利調職,還是到基層去帶兵?……28歲的女排長,是從兵起步的。

她曾拼盡全力,成爲一個好兵,如今爲了帶好兵,她需要付出更多——

她對自己“心狠手辣”,卻把最大的寬容給了女兵;她自己累累“傷痕”,卻要照看好女兵們的身體和心靈。……這些滿腹的心事,這些難搞的瑣事,讓她不止一次偷偷抹淚,甚至有女兵們說“曾聽到排長的房間裏經常傳出捶打桌子的聲音”。

萬般委屈,卻少有能聊心事的朋友。

這一切,該如何化解呢?

對於這個問題,軍報裏講述的這名“28歲的女排長”,更多地還是靠自己想通了——

對待軍區組織陸軍“四會”教練員比武海選,“不論結果是喜是悲,總不枉拼搏一場。”對待各種短期或者長期的目標,她後來想通了,“能得到什麼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經歷了什麼。” 對待自己的軍旅職業生涯,在屬於自己的“時區”裏,沒有比較,沒有對手,她只顧一路向前。如此,當然很好。

可是,諸如此類的“想通”,並不難更多地解決她的困境和問題。

最後,哨位君想從政策規定層面,解答一下最爲核心的問題——

大齡排長的路,在何方?

依據某項今年最新出臺的規定,優秀的大齡排長,可以提前晉升。

主要參考依據有4點:德才優秀、實績顯著、工作需要、特別優秀。

按照原先的規定,排長的最低任職年限是3年,而按照新的規定,符合前面那16個字的大齡排長,可以提前晉升。

我們當然知道,大齡排長的難,不可能僅靠這條規定予以化解。

可是,這則規定的確在很大程度上,讓這個原本優秀卻尷尬的羣體,看到了一些希望。

任何問題的解決,都有內外兩種因素,具體到破解大齡排長的任職艱難,就是既要靠自己,也要靠組織。

如今,組織以政策規定的形式,拿出了辦法,釋放了誠意。

具體效果如何,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檢驗。

不過對於大齡排長自身而言,是否應該立足自身,認真思量:

自己有着怎樣的短板和不足,又具備哪些別人所無法媲美的優勢和長處,如何補短、如何揚長。

每個想繼續有所作爲、有所發展的大齡排長,都應該認真思考、付諸行動、堅持不懈。

總之,對於“大齡排長”,制度上的關懷真的是有了!

我們期待,每名頂着“大齡排長”這頂帽子的戰友,都能在自己的時區裏,一直向前奔跑。

我們等待,28歲女排長賈春玲,能夠傳來更多的好消息。

本文素材及圖片來源:解放軍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