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直播】

嘉實基金 黃福大&嘉實基金 王宇恆&人氣理財導師 曉鷗姐姐:創新世界,到底有多牛?

華安基金 馬韜:如何選滬深300裏的優秀生!

廣發基金 夏浩洋:震盪加劇的市場, 該如何投?

華寶基金 王洋陽:領跌全球的港股,四季度還有機會嗎?

易方達 範冰&納斯達克 葉致慧:深度解析納斯達克100指數

淳石資本 楊如意:那些優秀的股票多頭

匯添富 胡昕煒:堅信價值 佈局長期 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混合運作回顧及投資展望

華盛證券:第4季大宗商品投資策略與基本面分析

投資中資美元債還有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

銀河策略會 | 消費PK科技:大國品牌PK科技崛起

原標題:創業板“虹吸效應”推波助瀾,全市場交易制度儘快統一呼聲高 | 聚焦20%漲跌幅

記者 王兆寰 北京報道

近日,證監會表示已對天山生物(300313.SZ)等股票異常交易行爲立案調查。這節前利落的監管引發了業內高度關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創業板20%漲跌幅的調整令深滬主板及中小板的交易量受到巨大影響,創業板“虹吸效應”給市場帶來衝擊和思考。

9月27日, 由《華夏時報》主辦的“局部20%漲跌幅對全市場的影響、改革建議及投資策略應對”投資沙龍召開,幾十名來自券商、基金、投資界的代表,以及專家學者,從多角度、全方位進行交流,剖析市場影響,展望發展趨勢,提出應對策略,爲制度改革建言獻策。

著名財經評論家水皮在沙龍上指出,中國市場是一個散戶市場,要正視這個特徵。從市場參與者的角度來講,應該儘快推動全市場實行註冊制。

與會嘉賓中的激進派一致認爲,應儘快完善A股的交易制度,統一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交易制度,可選擇在中小板試點註冊制,出臺T+0等與國際化接軌的交易制度。應堅定推進改革,完善基礎制度,加大懲處力度。

同時,加大投資者風險教育,讓他們持續修煉內功,覺得不是進來股市就能賺錢,而是有很大風險的,並且只有去享受長期穩定收益,才能讓自己的財富穩定增值。

當然,穩健派則表示,應該給予新制度更多的包容,營造一個好的環境。推出一個東西讓它運行一段時間看看,有問題的時候不斷地進行修正,這樣的話對於整個市場纔是一件好事。正所謂“讓子彈飛一會”。

短期波動不可避免

20%漲跌幅制度在創業板實施後,掀起軒然大波。以天山生物爲代表的創業板的妖股,興風作浪不亦樂乎。從8月下旬開始,天山生物股價連續暴漲,累計漲幅一度接近5倍,被稱爲創業板改革後的“第一妖股”。

9月21日,證監會稱已對天山生物等股票異常交易行爲立案調查。此前,深交所已按規定對天山生物、豫金剛石長方集團3只股票的交易情況進行全面覈查,並將相關異常交易線索上報證監會,證監會稽查部門已分別對3只股票存在異常交易的相關賬戶正式立案調查。

《華夏時報》副總編輯陳鋒在會上指出,受20%漲跌幅制度影響,市場正在發生着變化。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860家創業板企業,過去4周總成交額爲5.5萬億元,較之前4周的4萬億元增長了1.5萬億元,同比上升36.7%。970家中小板企業,過去4周總成交額爲3.57萬億元,較之前4周的5.28萬億元同比下降32.3%。

在他看來,相當一部分資金流向創業板,於是造成創業板暴漲暴跌的現象,同時對大盤股也存在較大影響。小盤股或許有重組等機會,但大盤股卻不一定有。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裏,如果缺少概念或業績預期,有的大盤股可能會被資金冷落。

中銀證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師王永健在發言時表示,創業板註冊制下漲跌幅擴大到20%,避不開的一個背景是國內是散戶市場。事實上,國內的個人投資者在市場上的劣勢依然較大,主要包括信息不對稱、資金規模、投資理念上短期追逐高收益等三方面。

王永健認爲,漲跌幅放開之後,短期市場波動加大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在於之前的10%漲跌停限制,給了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一個冷靜期。漲跌幅放開後,相關信息帶來的衝擊,在市場裏被放大了。不過,中長期而言,市場波動率可能會降低。在經歷了不好的持股體驗後,機構投資者會更加註重他們自己或者是市場上研究比較深的股票,而個人投資者可能會改變入市的方式。

雲一資產董事長張子華作爲買方機構在會上分享了他的觀點。他認爲,創業板註冊制自8月實行後,諸多機構看空,產生了悲觀的情緒,這僅是時間節點問題。創業板註冊制推出的時間節點在8月,當時創業板已經從年初漲到今年最高的2896點,漲幅超過60%,指數成份股基本實現了漲幅翻倍。在此背景下,變更交易制度,造成市場出現炒低價股、資金虹吸和板塊快速輪動都是正常現象,本質上也是輪動進入後期的標誌,這是市場的規律。

改革勢在必行

水皮建議,未來可以取消漲跌停限制和實行T+0,只有這樣纔算是跟國際接軌。現在QFII、RQFII進一步放開限制,北上資金也進一步加大中國股票的配置,都需要交易制度跟國際接軌,這是一個趨勢。

另一方面,如果還要漸進式改革做試點,是不是可以在藍籌股上先行先試,有效激活這些嚴重低估的金融資產。比如說T+0,現在來看T+0更符合市場穩定的標準和預期,可以管控。水皮認爲,T+0應該儘快出臺,因爲股指期貨是T+0,如果T+0要做試點,建議在金融藍籌股板塊,至少在滬深300這種指數權重股上放開,可能對推動中國資本市場形成價值投資的氛圍有一定的好處。

在陳鋒看來,現在市場走得很糾結,如今市場上有一種情緒,希望政策層面出臺利好政策,比如T+0、降低印花稅。當然樂見這些政策出臺,但光靠政策的A股或許走不長遠。更要從長牛的美國市場學習先進的經驗,從完善基礎制度開始,踏踏實實向上走,改變牛短熊長的問題。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中國市場學會學術委員付立春在沙龍上建議,應加速提前推行註冊制。 第一,在現有的監管環境下,在所有市場加快落實建制度、不干預和零容忍。第二,加快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的專業化。

付立春認爲,可以在主板以及其他的板塊逐步推進,比如說中小板可以嘗試去推進試點註冊制。按照現在的路徑,與科創板和創業板最接近的是中小板,可以嘗試逐步推進。

另外,讓既有的試點註冊制內容更新或者是深化,創業板中的一些更靈活、更市場化的試點成功的內容,可以推廣到其他的板塊。比如說在中小板、新三板精選層是可以推進試點註冊制的。

央廣經濟之聲《交易實況》欄目主持人梓量在會上表示,直接取消漲跌停限制並推出T+0制度,恐怕仍難以避免天山生物這類“妖股”的出現,應該在市場進一步增加做空機制。

梓量認爲,其接觸到的很多投資人,在尋找能夠炒作的標的時,首先一個要求就是不能有融券,因爲能夠融券的股票會讓做莊的人增加更多成本。事實上,融券緩解了短期市場高波動的影響。“有了相對做空機制的時候,多頭就不能肆無忌憚的在短期內拿到足夠籌碼。”

北京鼎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趙棟則認爲,逐步穩健地跟國際接軌,逐步穩健地放開T+0,放開20%漲跌幅的限制。然後在這個維度上花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精力,更大的資源配置,完善它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涉及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幾個“必”要落到實處,不能選擇性執法。

投資者急需修煉內功

在投資沙龍近3個小時的討論中,面對加速推行註冊制,儘快統一市場的激進建議,仍有一些專家持穩健的態度。

粵開證券債務融資部副總裁劉廣鈺指出,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即使是在主板這樣嚴監管的情況下,依然還是有很多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業務造假。註冊制之後散戶怎麼去分辨這個公司真的好壞?”

劉廣鈺建議,監管力度應繼續加大,例如在信息披露的要求方面進一步深化。同時,對於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業務造假要進行更深刻的懲罰,讓他們不敢有造假的想法。

遠見未來創始人趙鑫認爲,讓子彈再飛一會兒。無論是歐美市場,還是港股市場,都存在制度落後市場的情況。制度總是趕不上市場,總是滯後的。制度並不是最核心的問題,很多制度都是推得慢了,現在是慢慢推。“監管層已經做了很多保護投資者的措施,投資者是不是也要自我保護。”

日照港原副總、董祕餘慧芳在發言時表示,投資者非常關注20%、10%的漲跌幅問題。從上市公司角度看,原來並不把市值、股價當做公司的管理戰略,更重視生產經營和公司長期發展方向,並據此排兵佈陣。受現在20%漲跌幅和退市制度影響,上市公司很容易觸及退市的標線,面臨退市威脅,這將促使上市公司去做市值管理或者做維持股價的工作。她的一個建議是,退市制度是否也應該進行調整。

“從未來長遠方向上來說,我們希望改進、提升、優化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生態、投資文化。”餘慧芳如是說,“從投資者角度而言,不管研究基本面還是研究技術面,不同偏好的投資者應該從偏好的角度上形成自己的投資心態、投資理念、投資技巧和技術。”

她同時呼籲,新《證券法》實施以後,應發揮好集體訴訟制度的作用。已經查處的違法違規案件,從立案到覈查再到出階段性結果,應及時公之於衆,這爲引導市場和進一步規範有導向作用。

可以看到,未來A股與國際接軌之後,資產配置的地位會凸顯,需要股票、期貨、期權等跨品類、跨工具的共同配置,而不是隻集中在買股票。張子華建議,A股的投資人保持持續學習的精神,對於未來的資本市場投資,要放到更高的資產配置角度來制定策略,不能僅僅集中在股票方面。

海島資產董事長張銳則坦言,目前股市裏散戶佔比很高,作爲一位私募從業人士,希望可以推出更多專業化的衍生產品,讓散戶有更多、更專業的選擇。同時希望管理層能夠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向持牌正規私募機構提供更多宣傳、推廣的渠道。否則會給不合規的行爲留下大量空間興風作浪,干擾市場。

此外,還有一些參與沙龍的市場人士表示,創業板改革整體來說叫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註冊制是一個核心,並不是全部。要放開漲跌幅,實現T+0,這種制度設計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中國的實際情況。

在他們看來,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監管在推這個政策的時候,也在強調是新的設計,會出現不少新問題,可能需要時間去消化或者磨合。創業板改革剛剛實行一個多月,最後出現的問題到底會怎麼演變,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拉平總體的判斷。

“創業板跟科創板不同的是,科創板完全是增量的改革,創業板則是從增量到存量。這是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沒有過的現象,這個更需要用時間評估它。但是,改肯定是比不改好的,要用前進的眼光看問題,方向肯定是好的,肯定是對的。”一位來自上海的市場人士如是說。

該人士指出,變化永遠存在,從投資者自身的角度來說要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從機構的角度要進行專業化的資產配置思路。現在市場改革比較多,廣度和深度都在拓展,容量也在不斷地擴大。新制度的推出,對以往投資炒作的手法提出一些挑戰,而新產品的出臺更對投資者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