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總是不得不爲生活而奔波,所以,人生的每一次離別又何嘗不是被“生活”所迫?不過,也正是因爲我們經受過離別之痛,也才格外珍惜每一次相逢。當離別太久的兩個人相逢,當相逢的兩個人很快又要離別的時候,他們的內心定然是感慨萬千的。

今天這裏要跟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和人生的相逢有關,不知各位看官再次看到此詩的時候,是否會心生共鳴,我想一定會的。

《喜見外弟又言別》

唐 ·李益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首聯兩句話,卻把二人離別的背景、時間以及再次相見的狀態都寫了進去。李益也是經歷過安史之亂的詩人中的一員,也就是在這場戰亂中,他和表弟遭遇了分離。算來李益和表弟分別時應該都是少年郎,但是在這次相逢中,他們卻再也找不到對方當年的模樣。所以這兩句看似平淡略過,其實寫出了許多的人生坎坷與辛酸。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這兩句是非常具有傳神力度的描寫,作者沒有直接從人物的外貌去下筆,而是通過心理來從側面做烘托。“驚”字用得恰到好處,充分流露出對方十年中的外貌變化,再結合一個“憶”字,使得前後內容得到相互映襯,將一種相見後的驚喜與懷舊中的酸楚表達出來。

有了首聯和頷聯的鋪墊,那麼頸聯的佈局也就自然而成了。兩個久別重逢的人促膝而談,以至於忘記了時間: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滄海”也就是滄海桑田的簡稱,它簡練地概括了作者與表弟分別後的各種人事變遷,體現了時間之久和思念之深,當寺院的鐘聲傳來的時候,他們才發現天已經晚了。那麼擺在面前的就是:二人不得不再次作別。這裏沒有明顯的抒情,卻盡顯依依惜別之意。

尾聯緊隨頸聯而來: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這裏算是以景收篇,這種景屬於腦海裏的想象,並不是作者眼前所見。前面三聯可以說都是在寫題目的前四個字“喜見外弟”,重點在“見”上,而尾聯則落到了“又言別”上來。“秋山又幾重”一句頗具畫面感,彷彿連綿起伏、無窮無盡的秋山就橫在我們面前一樣,充滿蕭條落寞之味,這正是作者惆悵內心的寫照。

我們課程中講解過“以景結情”的寫作方法以及它的效果,那麼李益的這首詩就是非常好的例子。作者以景收篇來代替情感上的純虛寫,能夠將讀者帶入筆下的意境中,從而站在他的角度去體會其中的意蘊。其實詩之情感與意蘊,無論點明也好,暗藏也罷,重點在於能夠以準確的方式和語言去表達出來,味兒足處必會動人;李益的景中見情就做到了這一點。

回頭再看整首詩,最出彩的句子當屬轉合兩聯,將虛實結合,把詩之主調體現得淋漓盡致,不盡滄桑與感慨皆在其中蘊藏。所以,能成爲千古名句,可不是徒有虛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