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1942年的2月,10万中国军人拿起钢枪,满怀自豪的奔赴缅甸参加战斗。他们就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颇有影响的抗日部队——中国远征军。在此后3年的战斗中,他们历尽艰辛,经历多次的失败,最终反败为胜,重新打通滇缅公路,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时光荏苒,8年后的1950年10月,当我国东北的边防面临美军的巨大威胁时,26万中国军人在彭总的带领下奔赴朝鲜血战美军。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他们将战线牢牢地顶在了38线附近,以无可争议的胜利洗刷近代百年的耻辱,打出了中国的尊严和荣光。

中国远征军和中国志愿军,这两支对我国军事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部队,这两支部队的中国军人都在不同的战场上守护着祖国的安全和尊严。然而,当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去回望当年为国浴血奋战的两支部队,我们不禁会心生疑问:远征军和志愿军这两支部队,哪支中国部队的武器装备更好呢?

要比较两支部队的武器差距,我们可以从三个参考方向做比较:轻武器、炮兵和坦克。

先来看看轻武器。第一批作战的远征军大都装备了汉阳造步枪,捷克式轻机枪和马克沁重机枪。其轻武器和1950年进入朝鲜参战的志愿军并无差别。1943年,远征军新38师和新22师在印度接收美式装备,重新组建中国驻印军。这支新组建的部队,其轻武器相较于1942年的远征军有大幅度改善,但和美军步兵师相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根据老兵回忆,驻印军使用的步枪大都为春田步枪,仅有少量的驻印军步兵装备美式冲锋枪。驻印军新22师和新38师的武器和大部分军迷印象中的“国军美械部队”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而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步兵经过苏式装备的换装,一线步兵大都换装为苏联造莫辛纳甘步枪、苏式波波沙冲锋枪。从整体的火力状况看,换装苏式轻武器的志愿军单兵火力比换装美式轻武器的驻印军略强一些。

说完了双方的轻武器对比,我们再来看看双方的炮兵火力对比。

第一批出征的远征军部队在炮兵火力上和国内的部队几乎是同一编制。根据二战期间中国军队的步兵师编制,1个步兵师下属1个炮兵营,拥有18门75毫米山炮。而1950年入朝的志愿军部队,其步兵师下属的炮兵营拥有12门75毫米山炮。

从上述火力对比我们就能看出,1950年志愿军师属炮兵尚不如1942年参战的远征军。然而,到了志愿军换装苏式装备后,这一情况又发生了改变。

根据志愿军苏械师的装备资料,志愿军苏械步兵师拥有一个炮兵团,下属36门火炮:12门122毫米榴弹炮,12门76.2毫米加农炮和12门120毫米迫击炮。而经过美式武器改装的中国驻印军,其步兵师直属的炮兵拥有12门105毫米榴弹炮,24门75毫米山炮。从整体火力上看,志愿军苏械师的火力已经和远征军后期的部队——中国驻印军平起平坐。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志愿军有强大的直属炮兵作为火力支援。志愿军炮兵司令部下属若干炮兵师,这些炮兵师当中拥有驻印军缺少的2个火箭炮兵师。共240门火箭炮。而驻印军的直属炮兵火力仅有若干重炮团。

整体比较,志愿军的火力超过了远征军。

说完了炮兵,我们再说说坦克。第一批入朝的远征军没有坦克,接收美式装备改装后,驻印军拥有了7个战车营。这里面拥有M3斯图亚特坦克和M4中型坦克。而志愿军坦克兵先后有坦克1师、坦克2师、坦克26师的装甲兵部队入朝参战。论数量,志愿军坦克的数量和驻印军旗鼓相当,但要论质量,志愿军坦克可就比驻印军强多了。我在这里给军迷朋友们科普一下:苏联老大哥给我们志愿军不仅装备了T34坦克和IS2重型坦克,还有SU76自行火炮、ISU122自行火炮。这些自行火炮可是驻印军没有的武器。

从以上比较我们就能看出,志愿军的武器超过了包括驻印军在内的中国远征军。苏联援助志愿军可比美国援助志愿军慷慨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