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淅川县委、县政府着眼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生活质量,持续加大投入,全力加快城市建设,一批新建的街道、桥梁等实体先后竣工并交付使用。为方便城区居民工作生活,经多种途径广泛征集,反复研讨论证,全面公示征询形成一致意见。现将各类实体命名更名通知如下:

街道命名

范蠡大道:商圣大桥(原钒矿大桥)经淅西路口至丹阳社区(原西坪头红绿灯),长9.5公里,红线宽度60米,南北向。即原东环路,为城区景观大道。范蠡文化是淅川最响亮的文化名片,同时该大道指向范蠡故里寺湾方向。

南环路:丹阳社区(西坪头)红绿灯经石灰窑过淅川大桥至下吴店永安路,长8.1公里,红线宽度50米,该路东西走向,城区南端,依山而筑,绕城成环,故名之。

人民西路:X011线城区段(二桥西至江沟水库),长2.1公里,红线宽度50米,东西向。该街道地处人民路西段,与人民路过鹳河二桥相连,为人民路向西延伸段。

南阳西路:鹳河大桥西至金河镇金江社区江沟水库,长2.6公里,红线宽度50米,东西向。原为丹江大道西段,丹江大道更名为南阳路后,该街道随之命名。

康宁路:新县医院门前路,长0.5公里,红线宽度60米,东西向,寓意健康安宁,祈愿人民健康,天下无恙,故名。

荆楚路:上集镇钟观社区荆楚路过钟观路至东滨河路,长0.9公里,红线宽度40米,东西向。为荆楚路向西延伸段,即由原荆楚路过钟观路延伸至新县医院后,再穿过渠首大道至丹阳大道。

荆楚西路:永安路至西滨河路(新福森药业门前在建街道)长1.15公里,红线宽度40米,东西向。往东隔河与新县医院后荆楚路相望,将来在此建桥后为荆楚路向西延伸街道。

丹淅大道:上集镇东川至丹阳社区(原西坪头)红绿灯,长2.8公里,红线宽度60米,西北--东南向,为沪陕高速丹水至淅川快速通道,以道路实际指向命名。

荆淅大道:渑淅高速淅川北站至商圣大桥(原钒矿大桥)段,长3.2公里,红线宽度60米,南北向。为荆紫关至淅川快速通道的城区部分,以道路实际指向命名。

尚贤路:位于金河镇金源社区,正蒙书院南边街道,东西向,长1.15千米,红线宽度10米。因邻正蒙书院,意崇尚贤才,人才荟萃。

书香路:位于金河镇金源社区,正蒙书院北边街道,东西向,长0.84千米,红线宽度30米。因邻正蒙书院,意为书香芬芳,人才辈出。

桥梁命名

鹳河大桥:丹江大道连接鹳河路、西滨河路的桥梁(俗称一桥)。长1公里,宽15米,东西向。连接老鹳河东、西两岸的大桥,多年称鹳河大桥已成俗,故名。

楚都大桥:人民路西至福森金蓝湾前大桥(俗称二桥),长0.37公里,宽13米,东西向。我县为楚国始都所在地,该桥东端与所建楚都公园相连,为弘扬地域文化命名,同时体现地理实体命名的一致性。

富强大桥:富强路至永安路之间的大桥(俗称三桥),长0.32公里,宽50米,东西向。因该桥过新区后连接富强路,寓意水清民富县强。

淅川大桥:连接南环路至下吴店大桥(俗称四桥)长0.51公里,宽40米,东西向。淅川与顺阳、板桥并称三川,已被丹江口水库淹没,将该桥与县域同名,寓意既体现为全县标志性工程,又纪念传承被库水淹没的淅川地名。

商圣大桥:淅川大桥,俗称钒矿大桥,长0.3公里,红线宽度50米,南北向。原为淅川城区第一座大桥,地处范蠡大道与渑淅高速城北出口连线之间,命名既传承了淅川名人文化,又体现了路桥冠名的一致性。

公园与小区命名

楚都公园:渠首大道以西,东滨河路以东,二桥以南,已建成1.5万平方米,楚都丹阳位于我县,为弘扬淅川地域文化而命名。

体育公园:渠首大道以西,东滨河路以东,一桥以北,已建成1.6万平方米,因体育设施齐全,为市民健身娱乐场所。

中心文化广场:地处城区大十字中心,已建成0.8万平方米,文化娱乐设施齐全,为城区居民文化娱乐活动场所。

怡心园广场:原气象站前广场,已建成0.55万平方米,因体育设施齐全,为市民健身娱乐场所。

崇德公园:北区政务中心前公园,已建成0.85万平方米,绿植面积较大,有健身娱乐设施,为市民健身娱乐场所,命名体现崇德向善,陶冶情操。

同人公园:位于新县高中后,英才路以东,已建成0.67万平方米,源于易经,寓意所有人志向相同。寄语莘莘学子同心同德,学业有成,振兴乡梓,报效祖国。

北辰小区:位于上集镇铁庙村,为北区群众拆迁新建小区。已建成1.8万平方米,孔子曰“为政以德,辟如北辰”。北辰即北斗星,寓意该小区如我县城区北边闪烁着的一颗璀璨明星。

更名命名

丹阳路更名为“东风路”

自盐库岭经移民局、电业局至范蠡公园西门,南北走向。报建时城建局命名为东风路,市民已叫俗。

丹江大道更名为“南阳路”

连接范蠡大道与鹳河大桥,全长5公里,宽50米,东西走向。报建时建设局命名为南阳路,市民已叫俗。更名后可将金河段命名为“南阳西路”。

渠首大道更名为“丹江大道”

连接淅西路口经二初中、三小、新县医院至南环路,全长6.8公里,宽50米,南北向,为城区主干道之一,丹江为纵贯我县境内的主要河流,一江两岸文化底蕴丰厚,民风民俗淳朴,以其命名体现山水文化。

煤建路更名为“陶朱巷”

范蠡公园西大门往西南至鹳河路,为县住建局门前路,因邻鹳河路原是煤建公司所在地而命名,现煤建公司已破产,命名无实际意义。范蠡功成引退后曾三次经商成为巨富,并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为纪念而命名。

汽运路更名为“楚韵巷”

地处狮子路社区,连接鹳河路和解放路。因原汽运公司已迁址新建,命名已无意义。该巷有楚都时代广场,富有繁华景象,折射楚风楚韵。

北一环路更名为“崇德路”

地处北区政务中心北侧,规划连接新县一高和县三小。崇德向善是一种自我追求,尊崇品德,努力向善,意在号召全社会形成一种高尚品质。

北二环路更名为“启贤路”

地处北区中心,连接铁庙经新县一高至祥瑞首府。《六韬.武韬.三疑》“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贤之有启,以王天下”。寓意民众中可涌现贤人,贤人如有人启迪,便可用以统治天下。有希望淅川人才辈出之意。

北三环路更名为“顺阳路”

地处北区中心,规划连接铁庙经新县一高、新公安局至老街,为纪念南水北调淹没的顺阳川而命名。

东滨河路更名为“丹阳大道”

地处城区鹳河以东,规划建成为渑淅高速淅川县城南北两个出口的快速连线。为纪念已被丹江口水库淹没的楚始都丹阳所在地而命名。

配图:杨义琳杨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