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府誥命

神祕的老太妃,逾制的葬禮規格

《紅樓夢》第五十八回上,宮裏那位自元宵節就欠安的老太妃薨了。薨就薨了吧,一位太妃而已,先皇之妾室而已,按制度下葬就好。清朝母輩無太妃一級,相當於皇考某妃的級別,皇考某妃之上,還有皇考某貴妃、皇貴太妃、皇太后,晚輩裏面皇后、皇貴妃的葬禮規格也都要比皇考某妃要高。康熙二十六年,世祖祖母博爾濟吉特氏崩,這還是崩的級別,比薨要高的多,也不過是“官民齋宿凡二十七日”而已,雍正九年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崩,也僅僅“服縞素十三日除”,這位老太妃薨了,怎麼就要敕諭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內不許筵宴音樂,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呢?這既不合理,也不啊。

要是作者生活在現在,像是一些毫無歷史常識的架空小說作者一樣,扯出這些錯誤來,還有情可原,可是作者就是生活在那個年代啊,這種敕諭是遍發天下,務必令人周知的,纔好執行禁令,不可能出現錯誤的。若是作者明知如此,還要這樣寫,就是有他的原因了,這個老太妃應該就不是個太妃,而是有別的、更高的身份。

舒太妃

太妃正常的葬禮規格

清朝紅白喜事有很多祖宗定製,除非很特殊的情況,都是按照定製來進行的。我們先來看看正常的太妃的葬禮規格。

乾隆九年十月十八日午時,寧壽宮的皇祖順懿密太妃(祖輩)薨了,第二天戌時就裝棺入殮了。涉及喪事的範圍有這些:

1、妃宮內衆姑娘、太監、媽媽裏成服和剪髮辮;

2、和碩莊親王及王福晉、愉恪郡王福晉成服、剪髮辮。

3、多羅愉恭郡王、王弟和王妹亦成服;

宮女、太監、媽媽成服、剪辮僅僅限於密太妃房裏的。寧壽宮不小的,裏面住着好些位老太太呢,這些老太太都硬朗着呢,她們的奴才是不會爲了密太妃剪頭髮的,多不吉利啊。

再者就是親兒子、兒媳婦,密太妃生了三個兒子:皇十五子愉恪郡王胤禑,皇十六子莊恪親王胤祿,皇十八子胤祄。胤禑在雍正九年就死了,所以在這裏要剪髮的是愉恪郡王福晉,連側福晉都不用。胤祿過繼給了和碩莊靖親王博果鐸,這是親媽,過繼給別人了,還要回來守喪的。胤祄八歲上就病死了,不計。

再往下就是孫子、孫女兒,一共三個,都是胤禑活到成年的兒女。第三個的多羅愉恭郡王弘慶是胤第三子(前兩子夭折),王弟是三等鎮國將軍弘富,王妹是第三女札薩克多羅郡王繼福晉,其他的都夭折了+。因爲莊恪親王胤祿已經過繼出去了,他的兩子七女是不必爲爲密太妃剪髮的。

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地位很高的老太妃去世,守制的範圍也很有限,僅僅是自己房裏的奴才、親生兒女,的孫子,連關係稍微遠一點的子孫都不必成服、剪髮,更何況是“凡誥命等皆入朝,隨班按爵守制”了。

寧壽宮裏還有兩位皇貴妃,能讓她停棺?

另外,我們看一下密太妃喪禮持續的時間。

十月十八日午時薨逝,十月十九日戌時金棺入殮,十月二十一日戊辰寅時就運出宮外了,僅僅在宮中停棺三日!而《紅樓夢》中的這位老太妃的棺槨在大內偏宮居然停了二十一日,才運往皇陵的。

即便是賈家和老太妃有很密切的親戚關係,需要日日入朝隨祭,一個老太妃去世也不需要“凡誥命等皆入朝,隨班按爵守制”的。一般老太妃去世,金棺在宮中停放時間也不過是三、五、七天,就要移出宮外停留,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日定妃萬琉哈氏在自己兒子履親王府逝世,內務府都不讓多停,向皇帝奏請第五天上將定妃金棺奉移曹八里屯暫安。因爲定妃活了九十六歲,是年紀最大的老妃子,又在皇宮外逝世,皇帝特許多停靈幾日,纔沒有移棺。這位老太妃得是什麼身份,得以在“大內偏宮二十一日”呢?

孝莊太后喪禮規格很高

老太妃的喪禮是按着皇太后的規格來的

我們知道《紅樓夢》的故事是發生在康熙末年到雍正年間的,第二十七回提到的四月二十六日未時交芒種節,前後三百年間,只有康熙四十五年纔是四月二十六日未時交芒種節。

這位老太妃會不會是順治皇帝的妃子呢?順治帝二十四歲駕崩,有四位皇后,七位正妃,九位庶妃,十七位格格,但由於康熙皇帝在位時間太久了,到了康雍年間,這些先皇的妃嬪都掛掉了,雍正年間就沒有順治時期的老太妃了。

這位太妃如果是的話也就只能是康熙朝的了。

有觀點懷疑這位老太妃是順懿密妃王氏, 根據是《一史館藏康熙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之《奏王嬪之母黃氏病故折 》的記載: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十六日蘇州織造李煦具奏 ,王嬪娘娘之母黃氏,七月初二日忽患痢疾,醫治不痊,於七月十四日午時病故,年七十歲。理合奏聞。硃批:知道了。家書留下了,隨便再叫知道罷。

蘇州織造李煦跟《紅樓夢》是有牽連的,這一奏摺顯示王氏似乎與李煦有親屬關係的,從而推斷出這位老太妃有可能是密太妃,但是我們上面分析過,密太妃的級別不是很高,以她的位份還不足以令外命婦們都到宮中守制的。

我們上面說很顯然這位老太妃的葬禮規格是不符合太妃的規制的,地位一定要更高,所以我們基本可以排除掉康熙年間的11位妃位的後宮,那麼就只剩下八位可疑對象了。

康熙皇帝有一位貴妃,即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在康熙二十三年就薨了,不可能是她。

三位皇貴妃,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在康熙三十八年就去世了,生前是沒有位份的,因爲是十三阿哥的母親,雍正朝追封的皇貴妃;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乾隆三十三年戊子三月十四日纔去世,這個時候《紅樓夢》已經寫完了,也不可能是她;皇貴妃佟佳氏。乾隆八年癸亥四月初一纔去世,現在這個時候,賈家還沒有被抄,應該是雍正朝,也不可能是她。

康熙皇帝

再往上就是皇后了,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三位最晚去世的佟佳氏也在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十日就駕崩了,不可能是《紅樓夢》中的人物。

那麼就剩下最後一位了,也就是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那她不是皇太后麼?怎麼成了太妃了?康熙皇帝前三位皇后都是在生前就封了皇后的,孝懿仁皇后在去世前一天,也就是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封的後,第二天去世的,她在生前也當過皇后。可是烏雅氏是一天皇后也沒有當的,連個皇貴妃、貴妃都沒有當過一天,康熙二十年晉爲德妃之後,就再也沒有挪窩,當了四十一年德妃。她兒子胤禛當了皇帝之後,她直接升級爲仁壽皇太后,等到去世後,才“按先儒耐廟之儀:一元后、一繼立、一本生,以次並列。今母后升位次,當首奉孝誠仁皇后,次奉孝昭仁皇后,次奉孝懿仁皇后,次奉孝恭仁皇后。”也就是說,孝恭仁皇后說是皇太后,其實質上是從太妃的位份而來的,要是不便於直接說皇太后,說老太妃也有點譜。

除了這個,我們還有沒有別的證據呢?

皇太后去世,皇帝又以忠孝治天下,讓“凡誥命等皆入朝,隨班按爵守制”,這個不過分吧?康熙皇帝大喪時,就令王公大臣、皇子、皇孫、公主、福晉們都到皇宮成服,二十七日釋服。皇太后駕崩,在大內停二十一天也不爲過吧?

《清史稿》:康熙六十一年,聖祖崩,大斂,命王公大臣入乾清門瞻仰梓宮,並命皇子、皇孫行禮丹墀上,公主、福晉等鹹集几筵殿前,帝及諸皇子成服。以東廡爲倚廬,頒遺詔,諭禮臣增訂儀節。屆時帝立乾清宮外,西鄉,大學士奉遺詔自中道出,帝跪,俟過,還苫次。大學士出乾清門,禮部尚書三拜跪受,餘如故時遺詔。

孝恭仁皇后是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醜刻駕崩的,之後三年忌日,皇帝都要往返五百餘里到皇陵祭祀。這個太后的忌日是很敏感的,幾乎和太后的諡號一樣敏感,一提五月二十三日大家都知道了,所以在文中是不能提的,一時間爲線索倒推原型是不可取。文中的老太妃是在二月到清明前一段時間內薨的,密太妃是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十八日午時薨的,跟這個時間也對不上,勤太妃是乾隆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惠妃雍正十年壬子四月初七日薨,榮妃於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閏三月初六日薨,宜妃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八月二十五日薨,宣妃乾隆元年(1736年)八月初八日薨,成妃乾隆五年十月三十日薨,定妃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日薨,良妃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薨,沒有一個能對上號的,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清東陵

清東陵明明在遵化州,爲何說是孝慈縣呢?

老太妃請靈入先陵,一定是入的清東陵,清西陵是雍正八年纔開始建的,不可能入的清西陵,清東陵也符合“這陵離都來往得十來日之功”的情況。清東陵在康熙十五年清東陵所在的遵化升爲遵化州,領豐潤縣,但是爲何文中說先陵在孝慈縣呢?

這又是從老太妃身上來的,脂批在此處批:隨事命名。

清朝皇后的諡號第一個字都是“孝”字,這是體現了皇帝以孝治天下的宗旨。另外呢,但凡皇帝的生母或養母諡號裏面都有一個“慈”字,顯示了跟皇帝之間的親情聯繫。例如:

太宗文皇帝生母----孝慈昭憲敬順仁徽懿德顯慶承天輔聖高皇后

聖祖仁皇帝生母----孝康慈和莊懿恭惠溫穆端靖崇天育聖章皇后

聖祖仁皇帝養母----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后

世宗憲皇帝生母----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后

世宗憲皇帝養母----孝懿溫誠端仁憲穆和恪慈惠奉天佐聖仁皇后

高宗純皇帝生母----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后

仁宗睿皇帝生母----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

宣宗成皇帝生母----孝淑端和仁莊慈懿敦裕昭肅光天佑聖睿皇后

文宗顯皇帝生母----孝全慈敬寬仁端愨安惠誠敏符天篤聖成皇后

文宗顯皇帝養母----孝靜康慈懿昭端惠莊仁和慎弼天撫聖成皇后

德宗景皇帝養母----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

穆宗毅皇帝生母----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順治的母親孝莊文皇后的諡號是孫子給上的,她的諡號裏面就有孝無慈: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啓聖文皇后。

康熙原配孝誠仁皇后,是太子胤礽的母親,她的諡號裏面也沒有慈: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的諡號也沒有慈: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后。

孝哲毅皇后沒有生育,她的諡號裏面沒有慈: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后

隆裕太后沒有生育,她的諡號也沒有慈: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

大家看出端倪來了吧,只有皇帝生母或養母在死後上的諡號才能帶上“孝慈”二字,否則連原配皇后都不能夠加“慈”字,更何況是一個普通的太妃!所以在這個時間段去世的人,能夠配的上“孝慈”二字的,就只有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烏雅氏,不會有別人。

孝恭仁皇后

只有皇帝生母去世,才配的上“凡誥命等皆入朝,隨班按爵守制”、“大內偏宮二十一日”、“敕諭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內不許筵宴音樂,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這些制度,並且大祭之時,像是北靜王妃這些外命婦都要到場,一個普通的太妃是沒有這個待遇的。

太后烏雅氏駕崩之後,喪儀按世祖孝惠章皇后的規格,非常隆重,因爲太后烏雅氏在聖祖仁皇帝喪期之內,雍正皇帝一繼位就在養心殿守喪,服完聖祖的喪期,又接着服母親烏雅氏的喪期,就沒有再到乾清宮居住。

世祖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五十六年十二月崩。先是疾大漸,禮臣請如孝康後喪禮。帝言:“孝康升遐,朕甫十歲,輔臣治喪,禮恐未備。後見仁孝後喪儀,條理頗晰,如遇大事,其悉議以行。”及崩,會帝病足,舁近几筵,就榻成服。哭而暈, 有間蘇。羣臣環跽叩勸,乃勉舁側殿。將移殯宮,設啓奠,禮臣請遣皇子代。帝曰: “此初祭,朕必親奠,寧壽宮中豈能復行此禮耶?”至日遣代奠爵,仍舁几筵旁榻上行禮。梓宮啓行,舁榻哭送,出寧壽宮西門,仰望不見靈駕,乃止哀,還苫次。 大祭,足疾少愈,即親詣殯宮行禮。諡曰孝惠章皇后,葬孝東陵。雍正元年,世宗母仁壽皇太后烏雅氏崩,喪禮如孝惠,諡曰孝恭仁皇后,與聖祖合葬景陵。時帝遭聖祖喪,齋居養心殿。服竟,仍終太后喪。輔臣援聖祖喪禮請服闋行祫祭,帝曰:“父母之喪,人子之心則一,帝后之禮,國家之制迥殊。今屆 皇妣釋服期,諏日祭告奉先殿,無頒諭中外爲也。”

服喪一般號稱三年,實服二十七月。因皇室有政務,清制“以日代月”,故有“二十七日”之說,雍正皇帝則是沒有縮減喪期,二十七日除服之後,依然服喪,原本雍正二年當有一場八旗秀女選看,也取消了,直到雍正五年才第一次選看,薛寶釵也是因此而超齡了,只能自由嫁娶。

雍正皇帝

大家都知道康熙晚年發生了九王奪嫡事件,朝中很多大臣都站錯了隊,賈家也是其中之一。新皇登基之後,這些官員忐忑不安,趁着國喪,更要向皇帝表忠心,皇帝自己在聖祖喪禮和太后喪禮上表現的極其悲痛,所有喪事都是頂格舉辦,絲毫沒有縮減,不管是不是真的,皇帝都這樣了,他們敢繼續放肆?所以皇帝敕諭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內不許筵宴音樂,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他們更是小心,自己家養着優伶男女的,趕快解散遣發,方纔顯得徹底,這纔有了尤氏和王夫人解散十二官的情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