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這個人在東北歷史上,乃至中國近現代史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歷史地位,而且對他的爭議也是頗多,有人覺得他就是個風流公子,有人覺得他是歷史的罪人,也有人覺得他對抗日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爲此而被蔣介石軟禁一生,不管怎麼樣都贖清了自己的罪。歷史本就錯綜複雜,對於歷史人物的評述衆說紛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對於他究竟是怎樣的人,我們無權評說,但是如果沒有他,中國近現代史會如何發展,小編倒是有興趣研究一番。

張學良

張作霖張大帥因爲拒不滿足日本人的利益要求,而被炸死在皇姑屯後,其子張學良很快就名正言順地成爲東北的統治者,人稱少帥。少帥年輕氣盛,對於楊宇霆等人的不敬,他根本無法容忍,找機會他就·殺掉了楊宇霆,目的是殺一儆百,可結果並不如他所想,他因爲這件事失去了“留洋派”的人心,楊宇霆是整個奉軍的智囊,當時的東北正夾於國俄日三方之間,彼此關係非常微妙,楊宇霆利用三方的心理在中間周旋,使哪方也不敢輕舉妄動。而殺掉楊宇霆之後,東北再無人能夠維持這種平衡,這件事也爲以後的“九一八事變”埋下伏筆。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全國通電東北易幟,正式加入國民政府。這件事徹底激怒了日本人,作爲東北地區的統治者,他政治思想太不成熟,日本軍中武力侵犯東北的呼聲愈發高漲。1929年7月,張學良聽信蔣介石的建議,武力收回中東路鐵路管理權,結果與蘇聯爆發戰爭,並且大敗。這一戰讓日本人徹底看清了東北軍的真正實力,堅定了主戰派入侵東北的決心,並且這次東北和蘇撕破臉,也完全打破了局勢平衡,更加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張學良和蔣介石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此時的張學良還在聽從蔣介石的命令,拒不抵抗,30萬東北軍全面內撤,富饒遼闊的東北地區拱手送給了日本人。這大概是抗戰史上最屈辱的事件之一了,這件事助長了日本人侵略的野心,甚至也爲侵華戰爭埋下了伏筆。爲什麼這麼說呢?

其實當時日本國內的意見並不統一,國會並不主張武力入侵,主戰派主要是軍部的一些軍官。日本關東軍爲了實現他們的野心,精心策劃了這場事變,其實這也是試探性地進攻,如果當時東北軍抵抗,那麼日本國內就會爆發起對主戰派的批判,主和派佔據上風,未來一段時間內,根本不會再對中國有大的侵略活動。

而且失去東北的戰略意義並不只在於其本身,在張作霖的苦心經營下,東北當時已經成爲國內相當先進的區域,擁有全國最先進的兵工廠,財政體系完善,而這麼發達的一塊區域,卻白白送給了日本人。可憐老帥多年經營,原來卻只是爲他人作嫁衣裳,還是送給了侵略者。日本人接手東北之後,在其原本就不錯的基礎上予以發展,實力愈發強大,侵略條件更加充足,試想沒有東北的基礎,可能全面侵華也沒那麼容易。而且日本本身是島國,與中國大陸隔着海洋,其實他們直接入侵中國是有一定難度的,而東北恰好爲他們了一塊巨大的跳板,成爲全面侵華的基地。

所以沒有張學良,中國近現代史會怎麼發展呢?一切盡在不言中,有人說“西安事變”張學良功勞巨大,沒人否認這一點,但是如果沒有張學良,日本的全面侵華戰爭也未必會打得那麼容易吧。

以上只是小編個人意見,希望各位大神多多批評指教。歡迎大家多多關注轉發,下期爲大家更新劉志丹死因之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