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 躬行農事知節儉。”勞動教育被列爲海陵區教育系統年度工作重點工作之一,海陵區各中小學把勞動教育納入學校的工作計劃,嚴格按照課程計劃,開齊開足勞技課程,把勞動教育滲透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以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方方面面。同時要求學校把勞動教育和節約糧食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體驗糧食的來之不易,體驗勞動的艱辛和快樂,讓孩子們從心底裏真正銘刻上愛糧、惜糧的意識,並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

蘇陳實小的男生扯挖花生

蘇陳實小的女生摘花生

泰州市蘇陳小學和九龍實驗學校都是鄉鎮學校,開展農耕勞動教育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兩所學校都有面積較大的種植園和小農場。秋天到了,蘇陳實小開展了收獲節,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收穫“責任田”裏的花生,男生挖,女生摘,還有同學到地裏撿遺落的花生。汗水溼透了孩子們的衣服,模糊了孩子們的雙眼,汗水和泥土混合在一起,刺激得他們的手臂和臉蛋生疼。衛彥良同學說,我的腰都直不起來了,幹農活真是辛苦,今天我才明白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但看着一粒粒花生,我還是很開心,因爲是我們自己的勞動所得。“

九龍實驗學校的孩子們清除小農場的雜草

九龍實驗學校也組織孩子們到小農場裏摘菜、除草。五(5)班陳媛媛同學說:“沒有親身體驗,總覺得種莊稼好玩有趣,自己幹起來才知道不是件容易的事。農民伯伯從春天插秧到秋天收割,非常辛苦,我們都要感謝他們,要愛惜他們種出的糧食。”孩子們把收來的農產品賣了,所得的錢一部分用於購買種子、化肥,另一部分用給家庭貧困的同學購買文具。

“原來收餐盤的時候倒掉的飯、菜比較多,真是可惜。這幾天我們收的盤子都是乾乾淨淨的,不僅節約了糧食,我們清洗餐具也比以前輕鬆多了。”說這話的是泰州市大浦小學附屬幼兒園負責餐桌管理的仇來珍阿姨。

園長領頭在倡議書上簽名

你走進泰州市大浦小學附屬幼兒園,就會看到校園裏張貼着以節約糧食爲主題的標語、海報。該園開展了“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的活動,向全園教師發出“厲行節約,杜絕浪費”的倡議。老師們積極參加活動,響應倡議,紛紛許下承諾,就餐時喫多少盛多少,勤取少拿,不剩飯、不剩菜。

園長黃秋香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約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愛惜糧食更是人們永遠關注的話題。老師要教育小朋友從小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但是幼兒節約的意識相對單薄,教師爲小朋友做出榜樣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老師們喫多少盛多少

活動開展後,老師們不僅每天比賽似的“曬”出自己的“光盤”,還找來《一粒米的故事》《我們爲什麼要節約糧食?》《節約糧食,和你還房貸關係很大》等文章進行學習。老師們懂得了一粒稻穗要經過耕地、播種、插秧、灌溉、施肥、防害、收割纔能有收穫,還要脫粒、販賣、烹煮才能爲人所享用,還懂得了節約糧食和國運興衰的關係。

老師們“曬光盤”

老師們的言傳身教,孩子們看在眼裏跟着學,每天比賽誰的碗裏粒米不剩、誰的盤子乾乾淨淨。綠色健康新“食”尚在大浦附幼蔚然成風。

泰州市裏華小學的孩子們在橫幅上簽名

海陵區全區有20多所中小學,近50所幼兒園都開展了節約糧食的活動,堅決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同學們還把活動帶回家,向家人、親朋宣傳“光盤行動”。泰州里華中心小學的少先隊員們在“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從我做起”的宣傳條幅上簽名,堅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自覺做到不浪費、不鋪張、光盤每一餐,做節約糧食的宣傳者、推動者、踐行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