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死後,他的20萬起義軍去了哪裏?足令清軍頭疼了20年

中國歷史上明朝末期,談論起最有名的叛亂絕對非李自成莫屬了,從一個農民拉起起義隊伍,入主京城,消滅了明朝,逼得崇禎皇帝自縊。這樣一個人物可以算得上是一時的梟雄了。

1644年,李自成大軍渡過黃河進攻太原,李自成已經買通了城內的士兵,內外夾擊下,太原淪陷。李自成乘勝追擊向代州進發。同年三月,農民軍抵達居庸關,當地守城將領不戰而降,李自成兵馬勢如破竹,沒過幾天就兵臨北京城下。三月十八日清晨,北京城內守將偷偷打開大門,放起義軍入城,城中百姓四散逃跑,這是坐在皇位上的崇禎見到無力迴天,在太監的陪伴下前往煤山自縊而亡,建國兩百七十六年的明朝宣告滅亡。

崇禎已死,但是明朝軍隊尚在,尤其是守衛在外的吳三桂更是讓李自成頭疼,爲了避免夜長夢多李自成沒有等吳三桂打上門來,就主動決定率領十萬大軍進攻山海關,與吳三桂展開大戰。起初吳三桂節節敗退,就在眼看就要敗落的時候,吳三桂竟然暗地裏串通滿族,雙方聯手最終擊潰李自成。山海關一戰,李自成元氣大損,回到京城後只剩三萬多人。自知無法守衛京城,只好一路逃竄。清軍入關以後勢如破竹,追着農民軍打。到1645年,當李自成逃到湖北的時候竟然被當地農民殺死。一代梟雄就這樣落幕。

不過李自成雖死,但是他生前有20萬起義軍,這些人最後去了什麼地方?

翻開明末清初的地圖,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清軍八面包圍之中,湖北西部四川東部有一小塊地方,近二十年間,一直寫着個大大的明字。原來在李自成戰死之後,他的下屬郝永忠、劉體純、李來亨等人一改消滅明朝的策略,轉而聯明抗清在湖北興山縣附近的茅麓山匯聚,共同推舉劉體純作爲義軍首領,在夔州、遠安、竹溪等地區的崇山峻嶺間,與清軍周旋,史稱“夔(kuí)東十三家。”

當時清朝統治者剛剛接手中原,眼中自然容不得湖北出現這樣一個割據政權,於是派遣攝政王多爾袞多次率領清軍對這股農民軍勢力進行圍剿。夔東這裏山高水急,形勢險要,從軍事上來說,切斷了四川同湖北的通道,易守難攻。所以多爾袞在這裏並沒有討到一點便宜。幾次圍剿都以失敗告終。

我們都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頭髮不僅僅是身體的一部分,更是其精神和文化的象徵,清軍入關之初,要求漢人剃髮易服,這是漢人所無法接受的。因此,民衆的抵抗要比普通的改朝換代更加嚴重。這就導致反清復明的勢力越來越大。就這樣這個反清組織一直和清軍對抗了十多年。

到康熙繼位後,康熙胸有大志,當時清廷國庫充足,清軍實力也大大增加,所以康熙於1662年命李國英等大將,率軍10萬剿滅義軍。面對如此多的清軍,義軍誓死抵抗,最終還是寡不敵衆,被合圍起來。由於圍困時間較長,斷水斷糧,就有人堅持不住做了叛徒,爲清軍指明瞭進山的道路。12月,義軍總指揮劉體純戰死。第二年8月,起義軍糧草斷絕,首領李來亨帶領全家老小放火自焚,至此起義軍徹底被打敗。

小編有話說:儘管“夔東十三家”的抗清鬥爭最後以失敗告終,但是在李自成去世之後,從1646年進入山區至1664李來亨全家自殺,夔東十三家堅持抗擊清朝近二十年時間。這讓清人看到了漢人的不屈與堅持,迫使清朝統治者不得不改變統治策略,從而由一開始的屠殺壓迫政策改爲懷柔政策。讓漢人更好存活下來的同時,也讓清廷爲後來的“康乾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礎。

對此大家又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