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車市“馬太效應”的不斷加劇,頭部車企強者恆強,而處於的邊緣化車企也愈發面臨淘汰壓力。神龍汽車便是後者,這也讓其兩大股東PSA集團與東風汽車集團,在近期動作頻頻。

日前,神龍公司官方宣佈,PSA集團已決定將於今年第四季度向神龍公司提供5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億元)的資金,爲進一步改善公司的經營現狀。此外,自2020年至2037年期間,PSA集團每年將向神龍公司提供上億元人民幣資金,用於東風標緻及東風雪鐵龍雙品牌的品牌形象建設和渠道發展。

從延續至2037年的資金提供上不難看出,PSA集團希望繼續且長期的留在中國市場。但現實卻是,神龍汽車的處境連年不濟,已經持續面臨被市場邊緣化的危機當中,那麼問題來了,僅僅依靠增資就能讓神龍汽車擺脫如今的困局了嗎?

作爲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車企,神龍汽車剛進入中國時也曾有過銷量超70萬的高光時刻,但好景不長,自2016年開始,銷量就開始一路“跌跌不休”。

2016年,神龍汽車銷量跌至60萬,同比下滑14.8%;到2017年僅爲43.4萬輛,銷量攔腰斬斷;2018年僅有26.2萬輛,同比驟跌32%;2019年,神龍汽車全年銷量只有區區11.4萬輛,同比“斷崖式“下跌55%,僅完成了全年銷量目標23.5萬輛的不到一半。

而這還遠不是最壞的時刻。年初在武漢爆發開來的新冠疫情,再度對神龍汽車“雪上加霜”,由於其在華三家工廠中有兩家都位於湖北,導致年初工廠一度無法復工。因此,在第一季度,神龍汽車的銷量竟然只有6385輛,同比下滑81.6%。

截至今年8月,神龍汽車的累計銷量仍然才2.9萬輛,儘管今年其並未公開銷量目標,但是8個月的時間裏旗下兩個品牌加起來的銷量甚至都不足3萬,足以顯現出神龍汽車目前在市場中的處境不容樂觀。

神龍汽車舉步維艱,但僅僅依靠增資就能緩解神龍汽車的困局嗎?在筆者看來,這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的確,大量現金流能夠給到現階段的神龍提供一些財務上的支持,但從根本要解決的問題,是神龍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愈發”水土不服“,比如旗下產品在市場中缺乏競爭力和過於頻繁的高層人事變動等。

目前來看,標緻與雪鐵龍兩個品牌在市場中都沒有銷量能打的“拳頭“產品。截至今年8月,標緻4008、愛麗舍、天逸C5等車型,分別的累計銷量都沒有超過5000輛,三者8個月的總銷量還不如市場中暢銷車型單月銷量,說明產品極度缺乏市場競爭力。

但有意思的是,面對銷量的驟減,頻繁的人事變動似乎成了神龍汽車在挽救市場中所作的重點努力。據不完整統計,自2016年至今,僅四年的時間裏,神龍汽車就有多大9次的公司高層變更,甚至就在16天前,公司的執行副總經理、黨委書記再度換人。

在神龍汽車來看,彷彿想通過頻繁更換高層的方式更瞭解市場、更懂消費者,從而提升銷量。但是,一個公司的高層管理者往往牽動着整個公司的整體規劃和走向,頻繁人事變動僅是“換湯不換藥”,實質性的作用並不大。

“我們想要留在中國,我們並不想離開”,這是PSA集團的管理委員會主席唐唯實多次在發言中講到話。其中的每一個字眼,彷彿都在向中國市場宣告PSA集團想要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與信念。

但現實很殘酷,從神龍汽車每況愈下的市場表現來看,空有的一顆“赤子之心”還遠遠不夠。此次增資的作用究竟有多大,還尚不可知,但能夠確定的是,面對增量觸頂、“馬太效應”愈發顯現的當下市場,留給神龍的時間顯然已經不多了。(採寫 |汽車有智慧 唐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