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对面”对接;3000多名信贷从业人员下沉服务;工业企业新增贷款余额、应急周转资金、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均实现了三个翻番……

助力实体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眉山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出了“清单制”金融服务,引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工业先行,7月8日,眉山市经信局、眉山银保监分局共同下发了《金融支持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通知,针对该市规上工业企业及重点项目的融资需求、存在问题及信用修复等情况,遵循“一户一档,一企一策,一厂一案”的工作原则,开出了“强、稳、扶”三张清单。

下沉服务到工厂

搭建银政企“面对面”对接平台,组织金融机构下一线,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规划和定制融资方案,实时跟踪资金投放成效……

一个多月来,在该市两部门牵头下,眉山政企银三方实现了有效联动。对照清单按图索骥,金融机构支持实体企业找对了路,也走通了路。

截至目前,眉山已实现区域760余户工业企业获得贷款余额约180亿元,对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达到100%。1-8月,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3.3%,居全省第9位,同比提升3位,持续保持稳步回升的态势。

下企业、进车间,着力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眉山开启了金融服务下沉实体“新模式”。

引来金融活水 “救命钱”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这真是一笔救命钱。”在拿到几家银行共6600万元的贷款,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川金象”)总会计师李艳对记者说。

位于眉山高新区的川金象是国内知名化工企业,是此次眉山“清单制”金融服务中的重点企业,其生产的产品远销全球19个国家,是四川三家双氧水生产企业之一。疫情期间,该企业双氧水满负荷运转生产,原材料等需提前支付款项,出口货物滞压,回笼资金差,接踵而来的压力让它陷入了困境。

川金象生产区

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疫情防控重点企业保驾护航。了解情况后,眉山市经信局立即展开金融对接,通过防疫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工行眉山分行仅用一天即完成了3600万元的贷款审批,并于当天实现贷款投放。

金融给力,企业发力,真金白银的支持,让企业开足马力全力生产。

“清单”中的另一家企业李记集团,是眉山本地知名老牌企业,也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近年来,该集团在逐步升级结构,研发投入也在加大。3月份,旗下四川李记酱菜调味品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15万吨/年蔬菜深加工项目”出现了资金紧张。李记集团董事长李国斌说,由于项目正在新建,无法进行质押贷款,本身新建项目就需要融资,疫情影响下,公司资金需求更迫切了。

李记泡菜厂区

政府发挥出了银企有效对接的桥梁作用。经过摸排对接,眉山农商银行主动请缨,为李记集团定制了融资方案。通过洽谈,双方当月便签订了金融合作协议,眉山农商银行整体向李记授信1.5个亿,3月26日向其发放了5000万的项目贷款,6至7月期间又向其累计发放流动资金贷款5000万。

记者了解到,在眉山这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项活动中,截至目前,各银行机构已对该市811户企业开展了银企对接;为162户企业量身定制了融资方案,为131户企业新投放贷款9.93亿元,为26户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金额2.25亿元,为65户企业降低利息金额302.59万元。其中,7-8月新增贷款7.68亿元。

该市的应急周转资金,规模从2亿元提升至5亿元;风险补偿基金,规模从1.2亿元提升至2亿元,对发展潜力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进行了增信。

“三张清单”精准滴灌 金融服务“下深水”

在重点帮扶的企业中,记者注意到,金融机构的资金不仅投向了眉山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同样惠及了中小微企业。

“保企业就是保金融,稳企业就是稳信心。重点项目、重点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可以有效带动关联产业的复苏和发展。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细胞,中小微企业稳,就业保障则稳。”眉山市经信局局长彭盆告诉记者,该局协同眉山银保监分局,通过对眉山全市工业企业进行大调研、大排查,全面摸底整理出了“强、稳、扶”“三张清单”:梯次培育,优化环境“强主体”;纾困解难,精准施策“稳主体”;诊断救助,化危为机“扶主体”。

银行工作人员下车间

眉山银保监分局党委书记、局长岳志军向记者具体介绍道,“清单制”金融服务按“目标导向,按月监测,考评挂钩”的工作原则,通过对单点企业快速响应、重点企业全面覆盖、难点企业顾问支招,把落实金融纾困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情况与银行高管年度履职评价、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等挂钩;通过“线上+线下”授信模式,着力提高支持精度,同时扩展对接广度,提升服务深度。他表示,从7—8月情况看,大部分目标的进展情况比预期要好。

分类清单绘路径,按图索骥找对路,金融支持实体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为提高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政府当好带路人,陪同银行走企业,进工厂,眉山金融服务企业可谓“下深水”。

据相关统计,自眉山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项活动启动以来,金融机构深入区县、园区开展了10场“清单制”金融服务对接活动,与150余户工业企业“面对面”交流,与93户企业达成意向融资32亿元。对未参与面对面交流的企业,则通过“互联网+”模式,及时将企业融资需求推送到金融机构,由银行、担保、证券、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同时跟踪推进。对存在信用瑕疵的企业,鼓励其联系人民银行眉山中支及具有资质的信用修复公司开展信用修复,让企业尽快和银行重新建立起信贷关系。

川金象生产区

“原来企业找银行,如今变为了银行找企业。”张英是李记集团旗下乐宝公司的财务经理,月初刚参加完政府组织的金融培训,感触很深。“以前都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种融资渠道!通过市经信局牵线搭桥,我们与多家银行进行了对接,还获得了企业融资、贷款合规使用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清单制”还延伸了眉山金融服务的范畴。

“在‘清单制’基础上,金融机构还对眉山的企业进行了融资辅导,定制融资方案。银行贷多少是合理的、不贷的原因是什么、企业怎样改善才能贷到款……这些问题在现场,银企之间就直接沟通解决了,双方成本都大大降低。”在岳志军看来,金融精准服务实体,首先要解决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地方上大多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往往对银行机构信贷产品缺乏深入了解,对自身融资需求也不能精准反映。通过银企对接,提高了沟通效率,银行和企业能够快速掌握彼此情况,也是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另一方面,从金融机构角度上看,重心下沉,也带来了很好的反馈。“‘清单制’为我们大大节约了前期调研等成本,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金融服务能力,还扩大了我们的客户群。”成都银行眉山分行行长李昆说,政府部门帮助联系企业,陪同走访,对接效率大大提升,企业对银行的信任度也明显改善。

从担忧到享受红利,眉山一些成功获得“首贷”的企业表示,银企之间建立起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让他们吃了“定心丸”。“以前常听说贷款难、首次贷款更难。本以为会手续繁琐、门槛较高、办理时限较长,但是通过这次专项行动,彻底改变了原有观念。”

未来“有进有出” 创新升级护航实体

受疫情影响,企业资金需求大、时间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机制正在加速重构。西南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表示,这不仅仅考验基层经济金融体系和产品服务能力,更考验地方政府机构对经济周期、政策周期以及经济体制的理解与判断。在他看来,此次的眉山经验,也成为了地方政府综合治理体系自我革新的一个缩影。

在这次金融服务企业浩浩荡荡的大行动中,眉山工业率先探路。对此,眉山市经信局局长彭盆表示,“此次专项活动只是一个起点,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对的。在工业领域取得的经验,接下来将推广至其他产业试行。”

放宽准入,同时还要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彭盆表示,下一步,眉山市经信局与银保监系统还将加强合作,完善“有进有出”的市场秩序,进一步优化“清单制”。对于已无法实现正常经营、丧失救助价值,或少数“僵尸企业”“逃废债”企业,则纳入“出清”名单,坚决予以出清。

一线查阅数据

金融助力实体“开花结果”,记者了解到,在“清单制”的基础上,银行授信、银行+银行、银行+保险资金、银行+担保、产业基金、产业链金融、融资租赁等多种金融方式在眉山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初探供应链金融也成效显著。

金融层面,根据制造业企业特点及需求,眉山农商银行印发《供应链融资业务管理办法》,制定了相应的差异化授信政策和定价政策。截至8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达90931.79万元,比年初增长17.34%,制造业贷款增速高于该行各项贷款平均增速7个百分点。

实体层面,以产业链核心企业为带动,眉山市经信局在全市范围推广应收账款融资,推动启明星铝业、四川南亚铝膜等多家企业为核心加入人民银行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并带动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积极参与。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在向更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转变,通过对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资源整合,眉山逐步形成了以“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为产业基础的产融模式。

彭盆表示,整个业务过程积累了大量开展供应链管理服务经验,企业的优劣变得更加清晰,相关数据将进一步优化“清单”。

随着金融科技、大数据金融的发展,眉山过去人对人的传统金融服务,也在逐渐往线上、云端等转移。应对未来疫情常态化,各类金融服务方式在眉山还在不断升级。

护航实体经济,这场金融创新之路,眉山蹄疾而步稳,跑出了保障信贷资源供给的“加速度”,也实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的“高质效”。(四川经济网记者 魏雯静 常坚 刘枢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