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分享官#

本次的内容是前天那一篇的延续,关于对教孩子对自己错误的认知以及行动问题,家长和老师到底在这两个层面犯了什么错误?

为了让广大网友有更好的阅读体验,所以上一篇的链接马上呈现给大家,在此内容我只是简单进行一个阐述,在9月27日晚上我下班时候路过公司背后的幼儿园,看见一个大一点的幼儿园孩子抢了三个低年级孩子上课做的手工,然后三个低年级的家长都在不约而同地跟孩子说没什么大不了,甚至大孩子的母亲带着孩子归还物品时候还没等说对不起,三个孩子的母亲就主动替孩子说没关系的教育方式引起了我的气愤。

对孩子教育除了灌输理论知识也请捎带点实际行动的范畴

“对不起”后一定得跟一句“没关系”是什么道理

老师和家长都会教孩子犯了错要说对不起,别人犯了错对自己说对不起之后,要大度地跟对方说没关系。针对这个问题我到觉得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根本就是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

本身“对不起”说出口的目的是主动承认错误的行为,并不是逼迫对方原谅的手段。如今不论是幼儿园还是游乐场我总能发现一种现象就是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误,只需要说一句对不起,那么对方的父母就会替孩子原谅。

还记得这张图片的当事人吗?

我印象中很多年前我看《今日说法》的时候有一期栏目就讲述了关于对不起和没关系之后的法律纠纷,同样是孩子在打闹,结果越玩越过,最后一个孩子(简称甲)丢了一块石头砸到了另一个孩子(简称乙)的头,当时乙的头就流了血。

甲的父母知道后赶紧带着甲给乙的父母道歉并且承担了医药费,最后的法律纠纷在于乙的头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极有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褪去,于是乙方要求甲方追加额外赔偿,但是甲方却一口咬定孩子本身不是故意的况且乙方孩子也主动参与了打闹,况且当时已经带着孩子甲去道歉已经获得了乙方的谅解,所以拒绝赔付。

先不讨论事件的原本对错,单说乙的父母因为一句轻易的“没关系”,最终带来的是一场法律纠纷,原本自己的孩子是第一受害人,却最终把自己的角色变成了得理不饶人的那一方。

但是孩子乙的父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敢说一定不是个例。很多家长也是如此,就好像27号我遇见的那三个孩子的家长一样。一句对不起总是下意识地脱口而出,那么为什么很多人都存在这种下意识举动呢?

没人教犯错一方该如何道歉,却人人都在教原谅那个犯错的人

“对不起”说出来就是三个字,嘴一张一合就能喷出来。道歉是一种行为,但打心底认错并且以此为警戒告诫自己则是一种认知。在我上初中的时候班里曾经就发生了不和谐的一幕。

有一个男生平时就调皮捣蛋,所以每次班里有了事,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认定就是他干的。于是有一次一名班干部(女生)就公然冤枉了他,这导致了捣乱同学的爆发,后来经过查实的确他是无辜的,班主任就让冤枉他的班干部给他道歉,但任凭班干部怎么说,那位捣乱同学就是把脸一扭拒绝原谅班干部。

后来班主任看上课时间早已过了,接着替捣乱学生原谅了班干部还让捣乱学生回去自己认真想一想。

其实在校园生活中这种问题就已经十分的凸显,只要不是肢体上重伤了人,不论打错小错都统一用对不起接没关系的方式来敷衍,因为老师很忙要备课,没时间处理这类问题,叫家长的话一来怕家长很忙觉得老师多事儿小题大做,二来也真怕家长之间起了冲突最后自己被殃及。

所以说这种认知的缺失是家庭和学校联动之后的结果,对于犯错的人显得过于宽容,一旦追究的话又会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

对不起该怎样说,在什么情况下说

虽然前面铺垫了很多,但不能因为现在人把对不起搞得很掉价而忽略了这三个字本因有的分量。“对不起”的来历最初是指清高的读书人为了表示歉意而放下面子,放下里子,放下架子虚心接受指导和批评的用语。

所以对不起必须要结合场景和语境。同时说这句话的人当然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打心里承认了错误,而且甘愿承担对方的指责与惩罚,以此来表示自己认错的决心和态度。

在上一篇的评论区里有一位朋友就质疑过我的观点说不就是孩子不懂事胡闹吗?况且已经说了对不起了,还要怎么样?

其实在上一篇原文中我就提到了我为什么而气愤。首先大一点的孩子去道歉的行为是被迫的,也就是说他的心里并没有觉得这么做是错的,抢你们的东西跟你玩怎么了?你们承受力差怪我喽?

没有对错误的主动认知,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犯了错,互联网上每天都有各种关于冲突的最新报道,有的甚至还出了人命,但是冲突的一开始形态是什么?是没有一方认为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长期缺乏这种自我审视的判断认知,带来的后果说必定殃及社会也一点不为过。

最后总结一下,对不起不要轻易的说,如果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说出来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一旦说了就代表自己必须承担由对方开出的惩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