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新超短网剧《平妖往事》在网上火了,这种每集只有2分钟的剧情很是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它为什么这么短?还能这么火?

这大概是最近几年短视频火爆背景下,电视剧创作的某个新趋势

个人猜测,主创团队应该有两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2分钟超短剧的形式已经被验证在分发上更便利,更利用于传播,迎合了观众碎片化阅读的需要。

特别是如今的短视频平台,影视类的内容创作上,有两类模式已经被证实是非常容易火的了。

一类便是影视剪辑,都是自媒体作者节选电视剧电影里的精彩片段,利用最短的时间刺激到观众的兴趣点。这种形式下,很多不火的电视剧,都因为这些短小、有趣的片段,而重新“翻红”,甚至说很多整体质量不佳、大众评分较低的剧,因为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而重新收获了一波口碑。

另一类便是注重故事性和剧情的短视频创作,人物少、体量小,但注重强故事情节、叙事节奏非常快。据我的统计,基本上是三分钟内至少设置两个笑料和一个反转。

网剧《平妖往事》显然是在结合这两点优势,一方面,讲故事分割成超短剧,两分钟的体量和短视频一样,会让更多有闲暇时间但时间并不充裕的观众愿意去观看;

另一方面,搞笑的无厘头题材确实非常适合短剧的体量,短剧2分钟的时间里,人物的插科打诨不会被其他故事情节所干扰,效果会被凸显出来,同时观众由于有了思维上的停顿和缓冲,对于笑料的接受程度会更高。尤其是《平妖往事》加上高颜值演员的加入,大众喜闻乐见,优势被发挥出来了。

主创团队另一方面的考量,应该是《平妖往事》作为《重启之极海听雷》这个热门IP的番外,衍生品是不需要太长的体量的,短剧的内容创作形式更能够发挥番外的优势。

这种人物番外,最注重的是人物塑造,故事都是为了人物刻画服务的,最终的目的是将人物角色丰富起来,形成IP宇宙,强化IP影响,深耕粉丝拥趸。在这个前提下,主创采用短剧的形式,创作的自由程度得以最大化,这样做的好处在我看来,有几点:

第一点便是实现“强情节”、“快叙事”的风格。《平妖往事》的风格是无厘头喜剧和悬疑反转的古装剧,基本上短剧的形式,可以一开场就直接设置矛盾冲突,没有铺垫,直接通过各种矛盾冲突的刺激,人物插科打诨产生的喜剧效果,来实现强故事情节的吸引力,并且依托各种剧情上的起伏和反转来实现观众追更的动力。

第二点,短剧的形式可以更好的凸显人物塑造,更好的实现人物设定成熟,与已有的ip宇宙串联,深耕拥趸群体。我们不难发现,整部短剧所有的镜头基本上都是对着人物,基本上全程靠着人物的表现和对话来带动整个故事的发展。这样操作的好处,就是最大程度上凸显了人物,比如和尚南门灯海人设的“铁憨憨”,和道士刘浅墨人设的“奶气可爱”。

第三点,短剧的形式下,氛围渲染的作用很大,很容易实现风格美学。和短视频一样,时长的限制可以让整个故事文本不需要有传统剧目上的铺垫,直接切入矛盾冲突进入高潮。这个时候,主创需要运用好配乐,通过配乐贯穿整个一集的矛盾冲突,即可做到该集的氛围统一和谐,并且风格化明显。

《平妖往事》整部剧的配乐很明显偏向于港风,再加上画面色彩,很容易便塑造出了一种浓厚的港片怀旧风格。

第四点,这种短剧,剪辑如果足够巧妙,在故事发展的关键点进行切割,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利用观众的思维停顿,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特别是某些集数的结尾进行剧情反转的话,效果更好。就比如道士刘浅墨以为自己消灭了五通神实际上只是骗局的转折,如果剧情连贯起来变成一集,起伏并不是特别大,但观众经过多次思维停顿之后,就显得反转有点惊人了,这也是主创团队在剧本创作上,才用超短剧形式的一个非常大的优势。

以上就是我认为这部剧一集只有两分钟的原因,最后还是要感慨一下:这部剧的编剧,居然是南派三叔!

从人物设定,到捉妖除魔的过程,到人物的无厘头对话,乃至于后期的摄影画面,配乐音效,整部短剧实在是太像是一部香港导演执导的一部老港片了,万万没想到,居然是盗墓笔记的作者编出的故事。

从这部剧最后的反转来看,南派三叔还是想把“灵异故事”往“人心算计”的角度上来靠,将无厘头的轻喜剧发展成一部带有现实色彩的古装剧,尤其是从南门灯海嘴里蹦出的那一句“或许放下仇恨获得解脱比得到真相更重要,所以人们才会迷信偶像”。

从这个反转中,还是可以看出南派三叔想要拓宽题材和创作风格的野心的,《平妖往事》应该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