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爲將Fitbit收入囊中,谷歌選擇再次向歐盟低頭

去年11月1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佈以21億美元收購智能可穿戴設備廠商Fitbit,當時稱此次收購將在2020年完成。然而當2020年已經走過了四分之三後,收購Fitbit這事尚未塵埃落定,因爲此次收購被卡在了歐盟手上。

爲了獲得歐盟方面的批准,谷歌選擇做出妥協。日前據路透社的報道顯示,谷歌方面在一份聲明中稱,“我們承諾將支持Android上的其他可穿戴設備製造商,並繼續允許Fitbit用戶通過API連接到第三方服務”。也也就意味着在獲得了用戶的同意後,第三方APP也將能繼續訪問Fitbit用戶的相關數據。

當然,這並不是谷歌第一次就Fitbit收購案向歐盟妥協。今年7月谷歌方面就曾承諾,在10年內不會使用Fitbit生成的健康數據來向用戶推送個性化廣告。不過由於在歐盟反壟斷機構的眼中,谷歌在“壟斷”這件事上可謂是前科累累,因此這番承諾可以說是 “對着瞎子拋媚眼”,所以在一個月後歐盟委員會就宣佈,對谷歌收購Fitbit的交易展開深入的反壟斷調查。

歐盟方面在發起調查時表示,“谷歌提升個性化廣告的數據優勢後,競爭對手將更難提供可與谷歌媲美的服務。該交易將提高谷歌競爭對手進入和擴張的門檻。最終,廣告商與出版商將面臨更高的價格和更少的選擇”。並且歐洲消費者組織BEUC此前也曾表示,谷歌收購Fitbit的交易可能會損害消費者利益,並阻礙創新,這筆交易將會改變數字健康市場的遊戲規則。

在歐盟與谷歌的競爭對手看來,谷歌收購了Fitbit的問題在於,這不僅僅會使得其獲得在可穿戴設備市場中推出硬件設備的能力,更可以獲得Fitbit所積累的2800萬活躍用戶。海量的用戶健康數據加上谷歌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方面的優勢,最終的結果就是或將進一步幫助谷歌的用戶畫像,使得其在數字廣告業務的競爭力再上一個臺階,進而對數字廣告業的其他服務商造成更大的威脅,因此不利於行業的良性競爭與發展。

簡而言之,由於爲了增強自家數字廣告業務的競爭力,谷歌此前在Android生態中做出了限制競爭對手的舉措,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降低了其在歐盟反壟斷機構面前的信譽度。因此針對谷歌的又一次妥協,歐盟方面回應稱,將徵求競爭對手和用戶的反饋,然後再決定是接受谷歌的讓步,還是要求其作出更多妥協。

事實上,歐盟針對谷歌收購Fitbit的反壟斷調查將持續到12月23日,因此在最終“審判日”到來之前,谷歌就連續做出了兩次妥協,也將其想要把Fitbit收入囊中的心態昭然若揭。而Fitbit之所以讓谷歌難以割捨,或許是因爲其將成谷歌滲透健康領域的突破口,同時也可能是其補齊硬件生態短板的捷徑。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全球可穿戴市場的出貨量將達到2.229億臺,並且5年內的複合增長率爲7.9%。但不同於智能手機領域,可以通過Android系統來“宏觀調控”,谷歌爲智能可穿戴設備開發的Wear OS(Android Wear),並沒有得到設備製造商的青睞。而隨着三星及華爲等重量級品牌的先後離開,Wear OS如今基本失去了對智能穿戴設備市場的話語權。

儘管說在蘋果、三星,和華爲的擠壓下,作爲智能可穿戴設備的鼻祖,Fitbit如今依然在智能穿戴領域有着近10%的市場份額,再加上浸淫該領域多年,所積累的人力和技術資源也是客觀存的。因此在收購了Fitbit之後,谷歌很快就擁有了打造自家硬件的能力。

而除了與老對手蘋果之間的軟硬件較量,Fitbit作爲可穿戴設備提供商,同時也是谷歌“環境計算(ambient computing)”願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谷歌去年的秋季新品發佈會上,曾提出了環境計算的概念,當時谷歌的設備及服務副總裁Rick Osterich是這樣解釋的,“在你的一天中,設備會消失在背景中,人工智能和軟件則將一起工作來幫助你”。

簡單來說,谷歌希望用戶能夠使用統一的方法和指令,無論在工作、家中,還是在移動,都可以訪問到谷歌所提供的可靠且及時的服務,使得其可以做到“無處不在”。

爲了實現設備、服務,以及人工智能協作的無處不在,谷歌目前的硬件產品線中已經有了Pixel系列智能手機、Chromebook/Pixelbook電腦、Nest智能家居設備、Pixel Buds真無線耳機,以及Google Home智能音箱等,在很大程度上也實現了對用戶生活與工作場景的覆蓋。

然而智能可穿戴設備是收集個人生理數據的關鍵,同時也更是數字健康領域的抓手,在有了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幫助後,谷歌就能夠爲用戶提供例如醫療健康等服務。這也使得谷歌對Fitbit的收購,將直接補足谷歌在智能可穿戴設備上的硬件缺口,並彌補環境計算所需要的信息收集缺口。

所以在Fitbit如此重要的情況下,顯然也值得谷歌一而再再而三的進行妥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