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車展上,各品牌都紛紛展示自己的最先進的技術理念,而提到“高科技配置”肯定會想到“與日俱增”的車載中控大屏。

特斯拉Model X,作爲老牌新能源選手,中控屏幕的尺寸無論是在新能源車型裏還是所有的乘用車中,都是數一數二的。

實話實說,人們之所以覺得汽車大屏代表高科技,很大程度上“拜特斯拉所賜”——特斯拉是汽車大屏的始作俑者。

高合HiPhi X的展臺正好是在特斯拉的隔壁,這樣的設計是巧合?車內三屏的設計的確非常搶眼,但內飾整體的質感最重要的是靠整體UI設計,還有現場工作人員的經常“保養”,如果這麼多的屏幕上都沾上指紋的話也是不忍直視的。

哪吒U打造“透明A柱的設計理念”看上去挺酷炫的,但這樣的設計也只是增加噱頭和成本,並不實用。加了個屏幕A柱這麼粗,還不如將A柱設計細一些,或者後移來得實在。

天際ME7可以說是堪稱車展上屏幕最多的車型了,前排三個大屏,後排也有兩個屏幕,中控基本沒有物理按鍵。看着視覺效果的確挺酷炫的,但缺少物理按鍵基本無法盲操,實屬“花裏胡哨”

野馬Mustang Mach-E可以看做野馬的電動化,中控大屏的加入,讓這款美式肌肉跑車看起來更有科技感,同時也算是迎合大趨勢的妥協。

比亞迪參展的全系車型都搭載了可旋轉式的大屏,圖爲唐EV,在國產車中旋轉式屏幕設計還是挺有創意的。

這次奔馳全新S級可以說是網友議論最多的一代,根源就是它的大屏內飾,在豪華D級車上使用中控大屏,雖然有科技感但失去了穩重(網友評論)。

帥鈴T9作爲江淮汽車首發的旗艦型皮卡,內飾採用了大屏設計,這在一向定義爲“工具車”的皮卡上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這也是皮卡乘用化的一個改變。

但是這個大屏的穩定性是不是能耐得住皮卡用戶的粗放式使用,這可能就需要上市後讓用戶發言了。

物極必反,過猶不及。不否認觸控式大屏對整車人機交互所帶來的改變。只是,在這樣一個車輛依舊需要駕駛者去人爲操控的時代下,一個合理的人機交互界面的設計,應該是出於駕駛者的實際駕駛需求去進行結合的設計。

物理按鍵也真不見得就是一種糟粕,大屏並不見得就是科技與逼格。如果很難去定義一套好的人機交互界面,或者說如何去平衡觸控、物理按鍵之間的人機關係,去看看一些日系車的設計,或許會有很大的收穫。

說到這裏,我想起一個網友的評論:造不出百公里油耗5升的汽車,只能對屏幕下狠手了。

所以馬自達的車載屏幕很小(上圖),因爲車輛油耗很低——其搭載最新Skyactiv-X技術的馬自達3昂克賽拉,百公里綜合油耗才5.2L(2.0L排量)。

無論到何時,汽車的第一屬性依然是交通工具,安全、高品質、節能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算是附屬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