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餐,相当于让家人在疾病面前裸奔。”

还记得张文宏医生在疫情期间语重心长的劝诫吗?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前两天看了杭州市疾控中心做的一个实验,才发现小小的一双筷子,原来这!么!可!怕!

实验让工作人员点了6份菜,每份菜分两份,对比了用公筷和不用公筷的细菌数

用餐人员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夹同一道菜必须使用公筷和非公筷交替进行,保证每个人对每盘菜的下手次数保持一致。

最后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非公筷的菜品菌落数,全部远高于用公筷那一组。

像干锅茶树菇、咸菜八爪鱼这些菜,相差竟然达到几十倍上百倍!

为什么会这样的?

因为如果不使用公筷,大家就会把自身携带的细菌通过筷子传到菜里,不同菜之间也会交叉传染。

这吃的哪是饭啊?是病菌在狂欢!

有人肯定会反驳我:

一家人吃饭哪有相互嫌脏的?至于这么讲究吗?

这还真不是我矫情。

要知道,成年人中的唾液有上万种病菌,只要在外面混餐过,相当于把外面的病菌也带回家。

这些病菌里,最常见的就是幽门螺旋杆菌。

它会引起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不说,还可能造成孩子缺铁性贫血、厌食,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增加以后患胃癌的风险。

严重的,还会直接威胁到孩子的生命。

关键是,由于它的表现有时并不明显,比如只是偶尔的腹胀、腹痛等,所以很多人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细菌。

再加上幽门螺杆菌比乙肝的更强的传染力,就经常造成一人得病,全家传染的状况,真的不容小觑。

据统计,它在中国的感染率有近60%,将近7亿人感染。

好在,对于大多数的成年人而言,由于自身的抵抗力良好,是可以和幽门螺杆菌和平共处的。

但是对于抵抗力较弱的孩子,致病性会更高。

除了幽门螺杆菌之外,EB 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 6 型、甚至是成人嘴里的蛀牙菌,也能间接传染给孩子。

口对口的传播,是这些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所以要想远离它们,不光要用公筷,更要注意以下用餐细节:

很多家长给娃喂饭的时候,怕饭菜烫口,习惯性的会给“吹一吹”,这样的一个小动作,就可能把病菌随着口水也“吹”进了饭菜里,传染孩子。

要我说,饭菜太烫了就晾一会,大不了就拿小风扇吹一吹呗?

更不要说前面新闻里那种,把嚼碎的食物喂给宝宝的行为了,这是生怕细菌传染的慢吗?!

其实,和孩子一起吃饭呢,只要孩子能自己吃,就给他分好食物,让他自己发挥就行了。

就算抛开病菌的事,分餐也是好处多多的。

就拿口味清淡的事来说。

大多数老人味觉开始退化,只有“重口味”的饭菜才能有胃口吃,所以做的菜要么太咸要么太油,对孩子来讲确实不健康啊~

包妈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讲过,孩子每天的盐建议摄入量普遍比成人低很多。

再加上零食里多多少少都会有隐形盐,按照大人的口味吃,一天盐摄入量很容易就超标了。

同时,也极其容易让孩子从小养成了喜欢吃咸的饮食偏好,长大后身体因为高盐饮食受影响时,到时候想改就难了。

从营养均衡的角度看,更需要分餐了。

哪怕是大家都能吃饱饭的今天,我国每年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人数里,有一半以上是因为营养不良。

而这种营养不良,很多时候是由于孩子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

你想想,一家人坐着一块吃饭,孩子少夹一口菜,多夹一口肥肉也没人注意到。

假如采取分餐制,家长就可以按照孩子每天需要的营养搭配饭菜,孩子吃剩什么一目了然。

不要等孩子过度肥胖,或者贫血缺铁,长不高、性早熟等情况出现,到时候后悔可能也来不及了。

后台回复关键字“隐形饥饿”,看看宝宝每天怎么吃才能营养均衡。

包妈碎碎念

其实我也明白,分餐制虽然每年都在提倡,但实施起来难度太大了。

首先不管做饭还是刷碗,工作量都要翻倍;

其次碍于情面,不好回绝别人的热情投喂;

还要照顾家里长辈的玻璃心,担心他们觉得自己被嫌弃。

这个生活习惯的改变,确实对我们从小所受的礼仪教育是有不小冲击的,想要做到其实不仅要付诸更多的时间精力,还要有颗强大的内心去面对各种误会和曲解。

但要知道,我们的环境也在变啊!

以前的病毒,充其量传播的范围也有限。现在因为交通的发达,不管多远的病毒都能短时间在全球爆发,这次的疫情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们这时候不改变,还指望病毒能迁就我们吗?

分餐制,多用公筷,别把病菌传给别人,更别把病菌带回家,才是对身边的人最大的礼貌!

让我们,从现在起,牢记张文宏医生的劝诫:

筷子不要碰一起,间接碰一起也不行;不要用自己的勺子去盘里盛汤;别用自己的筷子互相夹菜。

为了别人,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家人!

转发这篇文章,从现在开始养成分餐制的习惯。

多一个人看到,就多一分理解,就多一个人参与。

我们的家人的健康也就因此多一份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