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讀圍城,是因爲朋友的妹妹推薦,她說: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我想這書應該是非常值得閱讀的,遂決定好好去看一遍。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手機上下載的電子版,讀時比較浮躁,理幾個姓氏的人物對話比較混淆,於是想倒回去看看,這時候電子版的劣勢就凸顯出來了,找吧翻起來很麻煩,完全沒有紙質版的快捷和隨意,輕鬆可找到的感覺對於閱讀來說體驗是極佳的。

隨着劇情的鋪展越發覺得“亂”,我說的亂是作爲讀者因爲沒有持一個安靜且認真的心態去對待它才導致的對小說理解不到位的亂,這種亂責任在於讀者。

最近因爲聽人謠傳猜測人類可能是被圈養的,心生聯想,想到了圍城裏的那句話,倒是對圍城提了很大的興趣,於是決定認認真真的再去看圍城這本書。

是的,這次是紙質的書籍。由媳婦從合肥帶過來的,她也是看了一半,糊里糊塗的就放棄了,這又一次激發了我要去看明白這本書的想法。

每晚利用跑步後的時間去閱讀個把小時,初讀對圍城印象深刻的是裏面的一些形象生動的句子,遂摘錄下來以做分享。

只有九龍上岸前看她害羞臉紅的一剎那,心忽然軟的沒力量跳躍。

忽然軟的沒力量跳躍,只有觸動到了內心的柔軟纔會有此感受吧,如此細膩的表述,不得不讓讀者在記憶裏也去搜尋一番:某年某月的某日,我的內心也曾軟的沒力量跳躍,好像那一剎那、短暫的、身不由己的就被俘獲了。

小園草地裏的小蟲瑣瑣屑屑的在夜談。不知哪裏的蛙羣齊心協力地乾號,像聲浪給火煮的發沸。

背景環境的描述,生動而形象,呆過鄉村農家的、住過郊區的房屋的,忽然間會覺得特別親切,在上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在九龍和上海,時間與地理的跨越,也被文字細膩的拉近了距離。

這景色是鴻漸出國前看慣的,可是這時候見了,忽然心擠緊作痛,眼算的要流淚。他才領會到生命的美善、回國的快樂,《滬報》上的新聞和紗窗外的嗡嗡蚊聲一樣不足介懷。

忽然想到跑步時的自己,當內心真正地感受到一股新生的且自認爲正確的信念的時候,會忽然看透好些事情,會忽然的明白自己接下來該去怎麼走,但這絲毫不影響你接下來的自我認可和自我疑惑的矛盾,也絲毫不影響你的猶猶豫豫。

花氣燻人欲破禪,鴻漸看了,會心不遠,覺得和尚們聞到窗外這種花香,確以犯戒,與喫葷相去無幾了。

方鴻漸看唐小姐不笑的時候,臉上還依戀着笑意,像音樂停止後嫋嫋空中的餘音。

依戀着笑的用法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着實讓我對文字的運用有了新的體會,創新和大膽是自我提升的一劑良藥,也是後繼發力的關鍵。我喜歡這樣的詞,讓時間萬事萬物都有了生命,有了鮮明的特色、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