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青團中央公衆號的推送,是一篇漫畫,叫做《70年前,長津湖,縱使天寒地凍……》,講的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中的“長津湖戰役”。

志願軍第9兵團於1950年11月初入朝,爲達成戰役的突然性,十幾萬衣着單薄的志願軍官兵,翻山越嶺,晝伏夜行,嚴密僞裝,忍受着酷寒、飢餓和疲勞在覆蓋着厚厚積雪的山脈和樹林中連續行軍,以驚人的毅力克服千難萬險,悄無聲息地抵達了預設戰場,並通過大範圍的穿插迂迴包抄,在朝鮮長津湖地區成功將美軍第10軍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7師截爲5段,形成了分割圍殲的有利態勢。

他們面對的是美軍最強王牌部隊“陸戰一師”,雙方在零下30-40度的嚴寒中苦戰20天之後,志願軍全殲了美軍精銳"北極熊團”,並且迫使美軍在朝鮮進行了“最長的退卻”,美軍殘部在7艘航空母艦的掩護下,利用海路脫離戰場,這也意味着“聯合國軍”全部被逐出朝鮮東北部。

這場戰役有多麼驚心動魄,網絡上已經有太多的視頻、文章解讀,我就不再複述,誰勝誰敗,歷史自有公論,美國人從來不敢說他們贏了。

就講一點:美軍第10軍的戰略目標,是一舉蕩平朝鮮北部的抵抗力量,佔領全朝鮮,結束戰爭......麥克阿瑟甚至放出話來“在聖誕節前夕解決戰爭,讓孩子們回家”,但最終結果是什麼?

是美軍攻不動、守不住、一退再退、傷亡上萬、一路被志願軍追擊幾百公里,退到平壤以南。美軍在戰略上,已經是重大失敗,因爲他們在東線,遭遇了宋時輪9兵團血戰長津湖,在西線,遭遇了梁興初將軍的“萬歲軍”38軍,連續踢到了兩塊鐵板......

漫畫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志願軍九兵團將士們的穿着,對於將士們頭上戴的“大蓋帽”,網絡上已經引起了熱議,很多網友覺得,這和大家傳統印象、影視作品中的志願軍形象不太符合。

實際上,這個漫畫的細節做得特別好,真實反映了當時志願軍九兵團的着裝。

因爲這個大蓋帽,就是9兵團將士們的夏季軍裝,大家可以去看老照片,包括宋時輪將軍、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在內的志願軍所有指戰員,很多人都是這個裝束。

特級戰鬥英雄楊根思,和他的戰友們登上火車時,穿的就是南方的單衣,因爲9兵團入朝的時間緊迫,雖然國內軍民已經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籌備冬裝棉衣,但是在那個時候,棉衣不足,運力也不足,沒有辦法讓9兵團的將士們得到充足的禦寒衣物。

時間緊迫,久居江南的九兵團戰士原定在瀋陽換冬裝的計劃也被壓縮,十幾萬志願軍穿着南方的單薄棉衣,就入朝了。除了最後一批入朝的26軍換上了一些冬裝,大部分的九兵團士兵,有的分到一件棉衣,有的分到一條棉褲,但更多的就是穿着單薄的衣褲,戴着根本就不能抵禦風寒的大蓋帽,腳踏單薄的膠底鞋,進入了極度嚴寒的朝鮮

上圖是全國軍民爲志願軍趕製棉衣的景象,總後勤部曾發電華東軍區,要求“由華東負責即補充發齊棉衣、棉被”,東北則負責棉帽、大衣、背心、絨褲、手套、襪子和棉皮鞋,且因時間趕不及,要到十二月十五日前,才能前送朝鮮補充該兵團。周恩來在總後報告上批示須於十一月內補充完畢,不能延至十二月中。此時距九兵團出動不過一個星期的時間,當時沒有人知道時間竟然如此緊迫。

入朝急迫,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著名學者、民主人士、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張東蓀,堅持自己幼稚的“中間路線”,幻想可以在中美之間“斡旋”,他竟然主動接觸了美國特務王志奇,希望通過民間渠道把自己的“和平意見”傳達到美國高層,“請求美國不要把戰火燒到中國來”。

張東蓀甚至拿出了一份政協名單,並將其中認爲可與他自己合作的人用筆勾出。不僅如此,張東蓀直接掩護了與其接頭的臺灣保密局情報人員,並提供私藏的電臺。其中最重要的情報——宋時輪率領九兵團入朝這一信息、軍列的運行時間、可能的投入方向——就是通過其提供的電臺傳送出去的。可以想象具有絕對空中優勢的美國人,獲得這一情報對九兵團是何等的威脅。雖然中共很快知道了這一情報的泄露,這時候的九兵團,已經是離弦之箭,縱然前面是刀山火海,也只有闖過去一條路了。震驚之下的毛澤東電令彭德懷:“加強隱蔽、強化防空、軍隊夜間行動。”但九兵團本來已經極爲倉促的行動變得更加倉促,而之後,就是血戰長津湖……

9兵團入朝的第一週,九兵團就遭遇了朝鮮 50 年不遇的寒流,20軍一個師就有 700 多名士兵因爲嚴重凍傷而失去戰鬥力。但即便如此,9兵團十幾萬人依舊在冰天雪地裏強行軍,曉宿夜行,躲過了美軍的偵察,神不知鬼不覺進入了作戰地點,將美軍分割包圍。

冬天的朝鮮半島,極度嚴寒,很多志願軍的耳朵都被凍掉了,當時的楊根思連長,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衣服的衣兜扯下來,從被子裏面揪下棉花,塞到衣兜裏,然後把衣兜縫到大蓋帽的兩邊,於是大蓋帽就有了“護耳”了。

順便多說幾句,楊根思連長,是我的老鄉,我老家那個鄉,已經因爲楊根思烈士,直接被命名爲“根思鄉”,他所在的連隊,現在就叫做“楊根思連”,他是朝鮮戰場上第一位特級戰鬥英雄.....

1950年冬天,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咸鏡南道美軍戰鬥中,楊根思所在部隊奉命帶1個排扼守1071高地東南小高嶺,負責切斷美軍南逃退路。11月29日,美軍陸戰第1師開始向小高嶺進攻,猛烈的炮火將大部分工事摧毀。美軍第一次進攻被打退後,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對小高嶺實施狂轟濫炸,隨後發起集團衝鋒。楊根思率領全排接連擊退美軍8次進攻。

這時,陣地上只剩下楊根思和兩名傷員,他命令兩名傷員攜帶機槍撤下小高嶺。當美軍發起第九次進攻時,楊根思毅然抱起一包5公斤的炸藥,拉燃導火索,縱身衝向敵羣,與爬上陣地的40多名美軍同歸於盡,年僅28歲。

楊根思,江蘇泰興人,6歲時父母被地主逼債雙雙身亡;8歲給地主當放牛娃;12歲在上海地毯廠給資本家當童工;20歲加入新四軍民兵隊,22歲正式加入新四軍,用長矛刺殺僞軍,繳獲了第一支槍;23歲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爲團戰鬥模範,“華東爆破大王”;26歲,淮海戰役中,他被評爲“華東三級人民英雄”;28歲,成爲全國英模大會的代表,被毛主席和朱總司令接見,同年,跨過鴨綠江,與美軍血戰,犧牲於朝鮮戰場“小高嶺”戰役中......

朝鮮戰場的“特級戰鬥英雄”有兩位,一位是楊根思,一位是黃繼光,過去我們宣傳楊根思比較少,因爲他是軍官,是幹部,我們更傾向於宣傳我們的普通戰士......但有什麼樣的軍官幹部,纔有什麼樣的戰士。

如果9兵團當年的禦寒衣物足夠,如果當年我們多幾門火炮,如果當年我們的運輸補給跟得上,美軍陸戰一師是跑不掉的。

所有參加過長津湖血戰的美國老兵,都會想起1950 年 11 月 27 日晚上22點,那個噩夢一般的寒夜,信號燈亮起,軍號響起,山谷中槍聲大作,茫茫雪原上,那些白天看不見的中國士兵聽到衝鋒號後,穿着單薄的衣褲,從雪地裏一躍而起,怒吼從四面八方衝鋒而來.....

但是,許多埋伏在冰雪裏的志願軍戰士,卻再也沒有起來。大家在許多影視作品中,都見過了“冰雕連”的故事,美陸戰1師在撤退的過程中,發現遠處有一排排志願軍戰士舉着槍,有的還握着手榴彈,但他們看到美軍後卻沒有開槍,於是派人偵查前方情況。走近才發現,原來整連129個志願軍戰士都被凍成了冰雕,而他們的槍口一直都是對着敵人來的方向,保持着準備衝鋒的姿勢。

宋時輪曾在電報中寫道:“戰鬥打響後,該連無一人站起,到打掃戰場時發現,全連幹部、戰士呈戰鬥隊形全部凍死在陣地上。”

在長津湖戰役中,一共發現了3個“冰雕連”,他們分別是志願軍20軍177團6連、27軍242團5連和20軍180團2連。後來,在整理“冰雕連”戰士們的遺物時,找到一名戰士所留下的遺言:“我愛親人和祖國,更愛我的榮譽,我是一名光榮的志願軍戰士,冰雪啊!我絕不屈服於你,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今天,我們震撼於他們的精神、意志,那真的是一些“特殊材料做成的人”,信仰、組織力、戰術素養、對祖國的熱愛、對共產主義的追求,讓他們成爲了當時最強大的軍人。

可是今天,我們依舊會流着眼淚假想,如果他們多一點禦寒衣物、多一點糧食補給、多一點炮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