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在壯大,購車方式自然也是越來越豐富。但對於消費者來說,不論是哪種方式購車,求的當然都是一個實惠、一個省心。

最常規的購車途徑,當然就是選擇4S店了。4S店的意思,其實就是一種集合了正常銷售、零配件、售後服務以及信息反饋的四位一體汽車銷售企業。但更重要的是,4S店是汽車品牌直屬的服務單位,是車企授權的經銷商,其不論是售後、保養還是維修都會更正規更有保障。而除了4S店以外,另一種購車方式也在逐漸普及,那就是汽車貿易店了。

汽車貿易店與4S店最明顯的不同,那就是運營成本更加低,無需更專業的銷售人員,無需更完整的售後體系,從而車輛售價也能更低廉實惠,不過也當然,其在售後方面也難以比得上4S店。如何選擇,當然不同消費者有不同選擇。

雖然目的都是爲購車更實惠、更省心,但始終,購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哪怕是貨比三家,也並非就確保能做到事事順心。

糟心購車經歷,不止是假臨牌

在汽車網評此前的一篇文章《給假臨牌還讓車主承擔後果!售後“踢皮球”,一汽豐田口碑讓人堪憂?》中,小編就對了一則發表在汽車投訴網的投訴案例進行了分析。而案例中的主人公——一汽豐田奕澤車主劉先生,就是剛剛在汽車貿易公司,經歷了一次極其糟心、波折的購車歷程。

關於整件事的來去,其實從《高密市富安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提供假臨時號牌導致無法正常上牌》的投訴標題就能看出一二。劉先生通過介紹來到了高密市富安汽車貿易公司購車,然後在銷售人員徐先生的安排下,去到了另一家一汽豐田4S店進行提車,當然包括金融貸款、保險、臨牌等等都是徐先生安排操作的。最後在6月17日,車輛在使用中被交警攔截,查知臨時牌照爲假牌照。

假臨牌的突然發現,無疑給了車主劉先生以及新車留下了不少問題所在。一個就是因爲車輛爲國五排放表現,是需要在7月1日前上牌的,如此一來車輛上牌無疑就遙遙無期以及更加困難;第二個那就是新車的使用者哪怕是不知情,但也確實是使用了假臨牌,從而不得不面臨着拘留12天、扣分罰款等等的一連串處罰。可見,最終後果,都落在車主身上。

但毫無疑問,這些高密市富安汽車貿易公司犯下的過錯,都不應由車主承擔的。

所以在上一篇文章中,小編就給出了三問。兩問高密市富安汽車貿易公司和徐先生的種種無意或有意的操作失誤,以及其態度惡劣的售後,最後一問,則是給到了一汽豐田的售後不理睬。要解決問題,必先要正視問題,而最先給出答覆的,是一汽豐田。

答覆有了,車主就能安心?

這其實是一個插曲。

在假臨牌投訴無果之後,劉先生撥打了一汽豐田的投訴電話,但得到的回覆是一汽豐田與該汽車貿易公司已經解約,但當劉先生詢問道銷售人員徐先生時,徐先生卻表示富安汽車貿易公司依然是一汽豐田的代理商。不一樣的說法無疑就讓車主劉先生,成爲了兩者之間的“皮球”。那麼事實到底是如何?

小編從汽車投訴網瞭解到,一汽豐田廠家給出的答覆中明確了三點。一個,高密市富安汽車貿易公司並非一汽豐田授權4S店,並且還倒賣除一汽豐田以外的其他品牌車型;第二個,貸款服務、上牌服務等等方面,都只是由富安汽車貿易公司與車主雙方達成;第三個,劉先生找到一汽豐田反饋時,一汽豐田主動聯繫,以及建議劉先生與汽車貿易公司協商解決的,對此,劉先生也是表示理解的。

一方清了嫌,那麼另一方面必定就會罪加一等。而這裏的另一方,無疑就是指高密市富安汽車貿易公司以及處理劉先生購車事項的徐先生了。對此,小編也不免再次拋出一個問題給到高密市汽車貿易公司以及徐先生,徐先生所言的:“高密市富安汽車貿易有限公司還是風雨汽車品牌的代理商”,這句話又是何解?

當然了,對於劉先生的假臨牌事件,後續遠不止是一汽豐田給出的答覆。但再後續,那就不得不牽連到了問責方面了。

後續問責,銷售方能否獨善其身?

從汽車投訴網瞭解到,車主劉先生後來也是提出了自己的索賠要求:新車出現如此嚴重的問題,高密市汽車貿易公司要麼就是給劉先生更換車輛,要麼就是賠償50萬元。對此,高密市富安汽車貿易公司是不接受的,所以雙方也就有着產生了較大的分歧,意見到現時也並沒達成一致。

要探討如此賠償如此合理,其實更需要從汽車貿易公司的責任說起。

在劉先生的整個購車過程中,除了假臨牌以外,小插曲其實還有非常多。其中一個就是車輛保險的使用。高密市富安汽車貿易公里在與劉先生已經協商好的情況下,擅自把保險公司換成了陽光保險,就此,高密市富安汽車貿易公司就已經是涉嫌消費欺詐。

至於關乎責任的最重大一點,那當然就是假臨牌事件了。

網絡一查可以發現,4S店、經銷商、汽車貿易公司出現假臨牌的案例並不少,而因此而導致入刑的事件,同樣不少。事實上在相關法律中,對於假車牌也是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規定的:機動車車牌屬於國家機關證件,製作、銷售假車牌的,涉嫌僞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所以相應的法律責任,高密市富安汽車貿易公司絕對是難以逃脫的,而且,還有車輛使用者所面臨的扣車、罰款、扣分等等處罰,這些賬無疑都需要計算在內。雖然,暫時無法斷定劉先生要求的賠償是否合理,但起碼,高密市富安汽車貿易公司絕不應還能獨善其身。

購車應有的喜悅與劉先生現時顯然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對比,相信劉先生也猜不到,真金白銀拿錢出來的購車計劃,只因對方出現的錯漏,卻變成了一次遙遙無期的投訴歷程。實際上,在不少消費者中,難免都會出現這些哪些的不平等條約,而此時,消費者必須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而劉先生的假臨牌案例,汽車網評也會繼續關注,等待富安汽車貿易公司的一個回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