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利畢業,對於研究生和博士生而言,是繼續深造學習之後最爲重要的事情,沒有之一。很多研究生和博士跟了一個爲人正直且有責任心的導師,能夠憑藉自己的個人能力和導師的含辛茹苦指導學業,順利拿到畢業證書,但也有的高材生因爲無所作爲的導師的“壞”沒辦法順利畢業,也許延期畢業,也許……

在這樣的情況下,今天聽到有朋友在討論:導師自主決定碩博士能否畢業?教育部將採納了,大家卻都炸鍋了!

朋友茜茜(化名)認爲他的導師對他很是負責,不僅教導他學習,還幫助他學會如何與人打交道;不僅在學習上幫助他,還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心他。所以,如果導師能夠自主決定博士生、碩士生能否畢業,那不是能夠更好地培養出更多對社會、對國家更加有用的人才嗎?

但這時候又有朋友表示這樣說似乎有點說不過去,這太考驗一個導師的人品和水平了。如果一個被人崇拜的導師一直搞科研,看文獻,好好地培養人才,這都是可以的。但就像一鍋粥裏會出現老鼠屎一樣,高校的導師裏面除了好導師也會有坑人的導師,如果這一小部分導師可以左右學生能否畢業,那麼,是不是會讓一部分優秀的人才受到不公平的對呢?

栗子姐姐也去專門看了一下這個建議的出處和前因後果,原來發現很多朋友都“斷章取義”了。這一個“回覆”裏面確實提到了要充分採納這個建議,但是卻也提到了受到啓發之後所要採取的方式方法。

大家可以看下圖所示,例如要注重研究生、博士生的課程學習、實習實踐、學位論文開題、中期考覈等等環節都要細化老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責任等;例如要提高考覈研究生、博士生的方式方法要注重科學性、有效性;例如評價碩士、博士的能力和水平不應該只看分數、升學、文憑、論文、“帽子”等等。教育部的一系列的工作安排中無一不彰顯着爲學生考慮的初衷。

所以,大家要學會深入地去了解一件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不要“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美國學者理查德·保羅說過一句話,“批判性思維其實就是對思維的再思考。”當你學會批判性思維,學會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纔算是一個新時代的人。

當然,當所有的一切思考開始以學生爲主時,學生本身也應該努力上進。

高等學府不是溫柔鄉,考上了更高層次的學府的學生不應該浪費自己的才華,在學校裏浪費人生,享受生活。無所作爲的學生,當然受不起好待遇,當然會被無情的開除。

那麼,作爲研究生、博士如何才能順利的畢業呢?

首先,思想要端正。能夠憑藉個人實力考上研究生、博士,那更應該憑實力畢業。如果懷揣着考上了就輕鬆的心思讀研讀博,那等到要畢業時,幾乎沒有機會通過導師和學校的考覈。只有正視學習時光,努力做好自己該做的學術研究,學好自己要學的專業知識才是正確的。

其次,學習要認真。不管是小學生還是研究生、博士,作爲學生的首要任務都是學習,如果你選擇繼續深造只是爲了在課堂裏不聽課,呼呼大睡,玩手機,混日子,不完成導師所安排的合理的學業任務,這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作爲高等人才當然也不是說要你在學校“死讀書,讀死書”,而是要把心思花在學習上,不僅是學知識,還有學習爲人處世,學習專業技能等等。

最後,心胸要開闊。有人說,現在很多研究生、博士生的心理壓力太大了。不僅要接收來自昔日同學踏入社會之後,開好車,賺大錢等等的信息;還要承受導師的壓力和學業的負擔;更多地還要承受來自父母無形中所給的期盼的壓力等。這都是讓他們心態失衡的導火索,但其實栗子姐姐認爲沒有必要給自己這麼深沉的壓力,心態放平,努力讓自己快樂一點,實在不行可以選擇緩一緩再繼續學習,沒有過不去的坎,開心過好每一天才行。

真正有才華的學生會以自身的實力來鋪墊未來人生的道路。所以,不要擔心自己是否能畢業,走好自己的每一步,世界都會爲你讓路。

備註:圖片來源網絡,侵聯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