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辅可不姓高,必须得是我——张居正。

01

高拱猛然从床上惊醒,管家连忙说,“老爷您醒了?”高拱有些木然,而后又突觉一阵头疼,昨天做噩梦了?

“倒杯水来。”管家赶忙给高拱送来一杯茶,本想闭口不说,但眼见情况紧急,他还是颤抖地张开了嘴,“老爷,您快收拾收拾东西走吧,可不能违抗圣旨啊!”

“什么?”高拱猛然回忆起梦里的场景,又是一阵头晕。

“难道昨天的梦都是真的?”他颤颤巍巍地从床上下来,推开门:一片狼藉,家中几十口人无不四处奔波——收拾行李。

“可恶的冯保,竟然被他给暗算了。”高拱紧紧地攥着拳头,气愤填膺,“来人啊,起身去张府。”

“老爷,您忘了?圣旨里可说不允许您与任何大臣见面,即刻启程啊!”

02

镜头一转,数小时前。

高拱正大摇大摆地去上朝,这一天,他可真称得上是乐开了花,为什么?小皇帝第一天上朝?当然不是,能让他高兴的只有一件事——冯保要遭殃了。

此次上朝,内阁、五府、六部都来了。而在此之前,高拱正联合了几位“拱党”弹劾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得意的他以为,今天小皇帝搞这么大阵势就是为了“法办”冯保。

然而,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03

“大人,张大人说他抱恙,无法上朝。”

“什么?他看没看信?”

“看了,小人亲眼所见。”

奇怪了,高拱在信中明明白白地说要和张居正一同弹劾冯保,而且事都由他一人来说,张居正只需要点个头就行。

那张居正这是真病还是假病呢?不清楚,难道他是怕了?太岳啊太岳(张居正),没想到你竟如此胆小。

高拱固执地以为,张居正就是个胆小鬼,却丝毫没有怀疑张居正有鬼。为什么呢?张居正心高气傲,怎么会和一个阉人结党?何况自己和他都是裕王府里出来的,这些年一直和自己在一条战线上。

“罢了,罢了,我一人便可将那阉人绳之以法。”

04

金銮殿上,小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看起来有些滑稽。然而,大殿庄严的气氛却让人笑不起来。高拱正往大殿里走,却发现冯保也站在小皇帝旁边。

高拱心里一惊,直勾勾地盯着冯保,这阉人怎么还在这?也是,让他再享受一会吧,待会我就让他尝尝我的厉害。

“圣旨到!……不许停留,钦此!”

说我图谋不轨?如同晴天霹雳一样,高拱听到圣旨后被吓得两眼冒金星,不觉身体一软,如同一滩烂泥一般倒了下去。

此时高拱的脸上充满了怀疑,同时冷汗直流。他拍拍自己的脸,竟然没了感觉,他以为这是个梦。

这时,那个“胆小鬼”将他扶起。“太岳,你来了,告诉我这不是真的。”“先回去再说。”

事件起因1:冯保与陈洪、高拱的恩怨

冯保从小便喜好读书写字,却又出身贫苦,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净身入宫。一步一步,这才爬到了秉笔太监的位子。然而,就在他正要登上梦寐以求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太监老大,有批红权)的位子时,陈洪出现了。

这个人很机灵。当年隆庆帝要给他奖励,他不要,反要进入司礼监。而隆庆帝说司礼监正缺掌印太监,半开玩笑地问他,“这个职位你能胜任吗?”结果陈洪顺势推舟,直接“谢主隆恩”。

君无戏言啊,陈洪就这样巧妙地当上了掌印太监。然而在这之前,隆庆帝本来想要冯保接任。所以,冯保就这样跟陈洪结下了梁子。不过这跟高拱有什么关系?答:高拱和陈洪是一伙的。

先前高拱辞官回家,靠着陈洪这层关系才顺利复职。高拱在这之后平步青云,一路做到首辅的高位。一个“内相”,一个“外相”,里应外合。冯保想要扳倒陈洪,这可就有难度了。

而且,纵使冯保解决了陈洪,也必须把高拱给办了,为什么?定时炸弹啊,谁触碰了利益集团的红线,谁就得付出代价。

事件起因2:张居正和高拱的恩怨

张居正和高拱同居裕王府,而且张居正还是前前任首辅徐阶的学生。徐阶和高拱的关系三个字概括,死对头。

高拱野心大,一直想扳倒徐阶。可徐阶也不是个善茬,高拱“偷鸡不成蚀把米”,最后黯然辞职。不过高拱和隆庆帝关系匪浅,高拱一直攻击徐阶,最后自食其果,而这在隆庆帝那看来就是徐阶下的“毒手”。

无奈之下,徐阶只好赶在隆庆帝下手之前,自己主动辞职。而后高拱借着陈洪回归,却也不放过已经告老还乡的徐阶,非要给他点惩罚。徐阶下场很惨,家都被烧没了,儿子也被充军,最后无奈只得投靠西北亲戚。

作为徐阶的爱徒,张居正自然对高拱恨得牙痒痒。同时,只要高拱在位一天,自己就永远当不上首辅,也就意味着他成为名相的梦想破灭。

隆庆帝驾崩,冯保上位

病重的隆庆帝值得一提的是,在隆庆帝驾崩以前,冯保的死对头陈洪就被冯保设计逐出了宫。然而,继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并不是冯保,而是陈洪的亲戚孟冲。当然,这个人是高拱推荐的。

冯保愤怒了,自己的苦心经营全被高拱给打破了。而光靠他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他想到了一个人——张居正,因为二人的共同对手都是高拱。

正当二人琢磨着该怎么对付高拱时,隆庆帝就病重了。预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后,隆庆帝叫来内阁大臣准备后事。

这天,高拱得知消息后,急匆匆地赶到乾清宫。作为内阁首辅,高拱自以为自己是第一个知道消息的,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乾清宫里有陈皇后(无子)、李贵妃(太子生母)、太子,这没问题,可为什么偏偏多出来个冯保?“对,他是秉笔太监,拟遗诏的话也得需要他。”高拱给自己的疑惑找了个答案。

正当他释然时,另一个人出现了——张居正。“什么?他怎么知道消息的?”原来,冯保早就和张居正“串通一气”,而作为内臣老二(冯保有很多干儿子),冯保自然是第一个知道消息的。

然而,高拱可顾不得那么多,纵使他觉得哪里奇怪,也得首先去见隆庆帝。而隆庆帝也在等他,开口第一句便是,“先生,太子年幼,日后还多靠你了。”

这句话让高拱感动不已,没想到皇上病重之时还想着自己,不禁回忆起在裕王府的点点滴滴,竟是泪眼婆娑。

神秘的遗诏不过,高拱最想听到的可不是一句“拜托”,而是那至关重要的遗诏。可事不遂人愿,还没等高拱说两句话,隆庆帝就又睡过去了。

高拱没办法,只得离开。不久后,他就听到了隆庆帝驾崩的消息。这时,高拱才猛然想起来,遗诏他还不知道呢。

这时候,冯保这个秉笔太监竟然站出来念遗诏了。“……司礼监掌印与内阁共同辅政……”什么?遗诏什么时候拟的,我竟然不知道?高拱纵使有百个不解,也只得接受。

况且,冯保敢念这遗诏,陈皇后和李贵妃肯定是默许了的,高拱也不好当面对峙。再说,就算这遗诏是真的,说的也是掌印太监和内阁共同辅政,关冯保何事?

高拱也就“坦然”接受了,心里却又想着,“好你个冯保,竟然这么嚣张,看我之后怎么治你。”

新晋掌印太监——冯保然而,就在高拱还在盘算着怎么整冯保时,孟冲却被逐出宫了。先前高拱就觉得奇怪,这个孟冲这两天跑哪去了,半天不见个人影。原来,一切都是冯保在搞鬼。

果不其然,孟冲倒台后,冯保立马接任,成为了下一任掌印太监。

冯保(张居正)和高拱的战争:巅峰对决

高拱第一击——宦官不得干政高拱是个急性子,在得知自己被算计后,立马准备反击。理由是什么?“宦官不得干政。”遗诏里竟然指名道姓,要让掌印太监辅政,这不坏了祖制吗(貌似早就破坏了)?

众多“拱党”联合上书,冯保顶不住了,只得去找张居正。

放弃辅政权为什么遗诏中有句“掌印太监辅政”?这还得从隆庆帝病重时说起。先前的那份遗诏不管是真是假,多少有点让人难以相信,哪位皇帝会托孤给一个太监?何况是明朝。

这句话啊,多半是冯保自己加上去的,而这件事张居正自然也是知晓。按照张居正老练且阴沉的性格,他是绝不会同意冯保加上这句话的,无论是出于保险还是私心。

冯保想要更大的权力,自然是贪了点,可他终究只是走一步看一步,却没想到这第二步就给高拱落下把柄。

张居正无奈道,“眼下只有一个办法,放弃辅政权,依祖制就行了,毕竟遗诏可是‘真’的。”

高拱第二击——遗诏造假!“冯保弃卒保车?本官偏不让他得逞!”于是乎,高拱又派了礼部给事中弹劾冯保,理由是什么?遗诏造假,若是先帝口述遗诏,怎么排号都轮不上秉笔太监啊!纯粹是内阁的事,一个太监有什么资格拟遗诏?

按明律,冯保是要掉脑袋的!

遗诏是真的?“高拱这是要置咱家于死地啊!”

冯保的脸已经被吓得煞白,然而他可顾不得恐慌,当即“飞奔”到了太后那里。

“太后娘娘,奴才可不敢伪造圣旨啊……”先皇遗诏有没有造假,李太后心知肚明,这件事她也有参与。

李太后总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吧。于是,当天小皇帝就下了道圣旨,“遗诏是真的,谁再敢怀疑,杀无赦!”

高拱第三击——冯保想做第二个刘瑾冯保脱手,高拱感到有些意外,不过倒不是没有收获,毕竟冯保还是没了辅政权。

“冯保啊冯保,你以为你能逃过一劫吗?”

高拱正说着,心里已经酝酿了接下来的计划——继续弹劾。理由:冯保野心勃勃,想做第二个刘瑾。

刘瑾的大名想必人尽皆知,那个“立皇帝”威名赫赫,算得上是冯保的偶像。不过他的下场也很惨,被活活剐死了。

是啊,现在的冯保就如同当年的刘瑾,都是太监老大,且一样野心勃勃。可冯保毕竟与那刘瑾不同,他可知道刘瑾的下场,算是前车之鉴了。

这次弹劾,高拱算是动真格了,想要联合内阁一起弹劾冯保。内阁满共三人,高仪对他忠心耿耿不用说,关键是他还特意登门造访了张居正。

若要是张居正和那冯保毫无瓜葛,高拱就可真可以说是“只欠东风”了。然而,他错了。

疯狂的反击——十岁小儿,如何作天子!张居正面对高拱的拉拢,思考着该如何是好。一起弹劾冯保?不可能。张居正既然踏上了贼船,就得一直走下去。让那高拱一直骑在自己头上?不可能。

怎么办?谁能赶走高拱呢?内阁首辅,比谁的官都大,当然除了皇上,可小皇帝只有十岁啊!

想到这,张居正又陷入了沉思,十岁小儿,十岁小儿。对了,高拱在先皇驾崩后,曾说过一句话,“十岁小儿,如何治天下。”

张居正望着万里晴空,顿觉心情舒畅。

“十岁小儿,如何治天下,我看高拱如何接招!”

正当他准备去找冯保时,冯保却不请自来。还没等张居正说话,冯保就开门见山,“张大人,高拱这是要把咱家往死里整啊!”

张居正的嘴角已经有了笑意,“冯公公莫担心,我已经有了对策。”

冯保顿时两眼放光,急切地问道,“张大人,什么对策?”

“十岁小儿,如何治天下?”张居正脱口答道。

“张大人啊,都十万火急了,您就别再戏弄咱家了,快快说来吧。”冯保还是一脸疑惑。

“冯公公,我这计策就是‘十岁小儿,如何治天下’。”张居正一脸严肃道。

冯保还是不解,“十岁小儿,如何治天下,这句话不是高拱说的吗?可是也没什么问题啊。”

“冯公公莫急,这句话是没问题,但如果我们改一改呢?不如说成‘十岁小儿,如何做天子’。”

“十岁小儿,如何做天子?十岁小儿,如何做天子……”冯保在嘴里念叨了几遍,如何做天子?高拱这是要谋反啊!

瞬间,冯保紧簇的眉头舒展了,“张大人,您这招真是妙,以后可就仰仗您了。”

高拱谋反?“太后娘娘,高拱想要谋反!”

冯保登时一句“谋反”,立刻让李太后的神经紧绷了起来,但作为太后,她还得不紧不慢地问道,“高拱怎么想谋反了?”

冯保见太后脸色阴沉,心中暗喜,但还是“痛心疾首”地列举了这几日高拱这几日对他的弹劾,意思就是要掩盖自己谋反的意图。接着,他还说了最重要的一点——“十岁小儿,如何做天子”。

“什么?高拱好大的胆子!”高拱说这话的时候,李太后是在场的,只不过她当时太过悲伤,倒记不清高拱说的是什么了。这下冯保又提出来,李太后怎能不怀疑?

历朝历代,幼主即位都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如果托孤大臣有异心,改朝换代也不是不可能。李太后不敢再往下想,而正当她准备处置高拱时,又突然停了下来。

冯保?这个人可信吗?高拱可是先帝指定的托孤大臣,凭冯保这一言之词,可信吗?李太后很谨慎,但高拱的嫌疑逃不了,为此她必须再找一个人佐证。

张居正:确有此事这个人必须得有“一身正气”,且很有能力,还得位高权重。找谁呢?李太后想到了一个人——张居正。

张居正她是熟悉的,在裕王府里,李太后就见过他,当然也见过高拱。不过,区别是她对高拱印象很差。

也许是自己出身卑贱的缘故,高拱对自己很是无礼,一点不把她当作裕王妃。而张居正不一样,彬彬有礼,做起事来很有分寸,且能力也有。

既然高拱不忠心,那就让张居正接替他!

李太后随后找来张居正,问道,“冯保说高拱想要谋反,你怎么看?”

令李太后没想到的是,张居正竟然脱口答道,“确有此事。”

他顿了顿,又说道,“我曾听说,高拱对当今圣上不满,想另立藩王。”

连张居正都这么说,李太后再也不用顾虑是真是假了,“好你个高拱,枉负先帝信赖,竟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高拱被打倒了,冯保和张居正联手走上了权力的巅峰。然而,这今后的主角可不是冯保,而是张居正。而李太后的无条件信任,又让大明进入了“张居正时代”,也让张居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摄政宰相”。

参考资料:《明史》、《张居正》、《大明首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