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2》未播先火。

在導演先導片的採訪中,趙薇以雲淡風輕的態度,用觀點鮮明的一番話,上了熱搜——

“我覺得30+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年齡階段,女性最美的年紀可能就是30+了。希望更多的製片人能夠看到,根本不是所謂的給30+或者40+女演員機會,而是我覺得市場上需要這樣題材的東西。”

“其實很多女性對婚姻的態度是很酷的,有的也是很勵志的,我覺得中國的女性早就改變了。但是我們的題材還是在各種捍衛家庭、忍辱負重,其實這個題材應該out了。”

一些人高度認同、拍手稱讚,但也有人提出了質疑:捍衛家庭的題材不應該存在嗎?不去捍衛,難道去分裂嗎?類似的“誤讀”不在少數。

作爲一名演員,更作爲一名導演和製片人,趙薇嘗試去表達市場創作應該體現當代女性的多面性,影視作品的題材絕不應該只盯着“女性捍衛家庭”這一件事,女性自身多種多樣的特質,不應該被淡化和磨滅。也許趙薇的話糙,但理不糙。

近年來的國產劇市場上,佔比最高、最有流量的題材是懸疑、古裝和甜寵。在這些題材中,30+、40+女性的戲,本就不多;劇集題材的限制,導致中年女演員只能“迴歸家庭”,而家庭劇的質量高低又參差不齊,模式也比較單一。

還記得2011年紅極一時的那部《回家的誘惑》嗎?女主角林品如是單純善良的全職好妻子,卻仍然不被婆婆接受,被閨蜜挖角,被丈夫拋棄。她一心想捍衛家庭,最後徹底絕望,走上覆仇之路。

從“被害者”到“黑化復仇”,情節設計頗爲戲劇化,但其實並不具備什麼現實參考意義,純粹是讓觀衆看着過癮,越“狗血”,收視率就越是飆升,這也代表了那段時間這類劇集的一個特徵——樹立和激化家庭中的女性矛盾,婆媳不和、與小三互撕成爲家庭劇的重頭戲。

到了2017年,大火劇集《我的前半生》裏的女主角羅子君依然是全職太太,也是在婚姻中遭遇背叛,被丈夫拋棄,她和林品如一樣,沒有離婚的本錢和底氣。但這個角色的進步在於,沒有過度渲染她是“被害者”,沒有發泄式的復仇,而是突出轉變,她在閨蜜的扶持下專注自我,成長爲獨立女性。

看似家庭矛盾如出一轍,但更多地探討了女性在婚姻家庭中該如何自處的現實問題,爲現實中的普通女性,提供了可借鑑的通路。

再到今年話題度頗高的《三十而已》,女主顧佳還是一名全職太太,但已不是婚姻中唯唯諾諾的女人,她名校畢業,能力超強,很多事都盡在掌控之中。

面對“太太圈”的排擠,她能屈能伸;對戰小三時,也雙商在線,處理完瑣事後,果斷離婚,並且開闢了自己的新事業。相比過去這類女性角色的“被動”,顧佳顯然更具自主性。

最近的都市情感懸疑劇《白色月光》。設定是“女主外,男主內”,不再是全職太太的家庭問題,而是聚焦成功的職場女性——當她面臨婚姻紅燈時,丈夫既是出軌方,又不想離婚,而她,需要一邊處理工作上的難題,一邊頭腦清晰、邏輯縝密的找出小三。

她體面地結束了婚姻,離婚後的她是釋然的,不否定曾經的自己,也依然相信婚姻與愛情。但這個過程太沉重,太無奈——即便是這樣一個成功的女霸總,也依然會在“懷疑丈夫出軌”這件事上變得焦慮不已,試圖抓住每一點蛛絲馬跡。

到這裏不難看出,國產劇兜兜轉轉繞不開出軌那些事,繞不開“忍辱負重”那一面;但值得肯定的是,女性角色的確在成長,她們對於自己的定位、對待婚姻的態度,都在發生變化:從捍衛家庭,漸漸轉變爲捍衛自己作爲女性的權利。

而現代女性的生活,也不都是圍繞家庭展開的。真正的女性之困,遠不止於婚姻,女性的閃光點,也不止於家庭。

《白色月光》女主張一的閨蜜趙佳琪,個性灑脫,追求自由,是個獨立攝影師,也是不婚主義者。做事雷厲風行,做人也堅守底線。面對張一丈夫的出軌,她敏銳而睿智地幫助張一看清現實,但不做評價,默默陪伴,尊重好友的選擇,做她最堅實的後盾。婚姻給不了趙佳琪安全感,作爲婚姻之外的女人,她活得肆意瀟灑。

最近熱播的另一部行業劇《平凡的榮耀》,則更多的詮釋了女性在職場中的高光時刻。劇中有三位職業女性,除了初入職場的女主角蘭芊翊,還有科技部總經理餘雯麗,在工作中要求完美,性格溫和,氣質出衆,她的判斷總能讓人信服,具有波瀾不驚的睿智。

還有一位潘總,她把控所有項目的風險評估,幾乎是握着全公司投資人的命門。她是男同事口中“嫁給工作的女人”,40+未婚,油鹽不進的女魔頭,沒有人摸得透她的喜好。但當蘭芊翊因項目駁回找她請教時,她以“看似故意刁難,實則用心良苦”的方式,讓蘭芊翊懂得了自身的問題。我們看到的不再是“女人爲難女人”的戲碼,反而是女性之間的惺惺相惜與培養扶持。

有這樣的女性角色固然是好事,但多數時候她們都作爲配角出現,也許是因爲她們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於主流社會上大多數女人的選擇,但這樣的“不同”難道不值得去被挖掘和探討麼?她們所面臨的困境是什麼樣的?這樣一羣在自己生活中是絕對主角的女性,如果只能給相對傳統的女性角色做陪襯,不免有些可惜。

在這一點上,一些海外劇集的探討更爲大膽和多樣——

熱門口碑英劇《倫敦生活》講述了一個“非典型”的30+女性故事。因爲女主角太不“靠譜”,她沒有結婚,沒有穩定的戀愛關係,更沒有像樣的工作,她還像個叛逆的青少年一樣整日渾渾噩噩。但這樣“喪喪”的女性故事不值得去描寫嗎?她的故事之所以能引起那麼強烈的共鳴,就是因爲那些不成熟、焦慮、孤獨,真實地存在於很多女性中間,沒有人規定30+就必須成熟,必須長大,必須長成一個受社會認可的得體又完美的女性。

美劇《殺死伊芙》,儘管吳珊卓飾演的諜報機構的女文員是個已婚的中年女人,但她的戲劇衝突和火花都是與反派女殺手Villanelle產生的。一黑一白兩個女人棋逢對手,有的不只是衝突,還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這種“惺惺相惜”的女性情感也很好品。

日劇《監獄的公主大人》,犯下罪行的五位女子與女教官聯手,爲了替揹負冤屈的女囚討回說法,聯手上演了一場復仇記。她們本是生活、背景都截然不同的女人,因爲年紀,平時總是被人叫“歐巴桑”,但她們很酷,因爲這一件事緊緊地走到一起,各自發揮所長,以正義之名,行正義之事。

如果是放到大銀幕裏,對於熟齡女性的探索就更多了。最近橫掃多個大獎的趙婷的新作《無依之地》,講述一個60多歲的女人在經濟大蕭條中失去了一切,她作爲一個居住在貨車裏的現代遊牧民,開始了穿越美國西部的旅程。這種看似遠離現實生活、屬於“邊緣人”的故事,其實是着眼在人類情感的層面上,體現的東西我們是不陌生的——她勇敢、真誠,這其中也有她的不安和掙扎,一樣讓人可以共情。這種不受制於年齡的對生活、生命的更大探索,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充滿了女性、乃至人性魅力的。

不要用角色去定義女性該在什麼樣的年紀做什麼樣的事、擁有何種生活,20+的女人可以專注家庭,30+、40+的女人一樣可以不圍着丈夫和孩子轉,60+的女人也可以選擇去流浪。任何階段的女性,都有她們獨特的、適合自身生命歷程的選擇,若她願意相信婚姻與愛情,便爲家庭守護一方淨土;若她願意相信事業的回報,便可在職場中叱吒風雲;若她願意忠於內心的自我,便可去自在漂泊。每一位女性,都能尋得最適合自己的棲息之所,這纔是我們想看到的。

編輯:hezi

美術:羅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