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場是個權力場,新人或者女性往往成爲被侵犯的對象。

前幾天,“新員工不喝領導敬酒被打耳光辱罵”的事件在網上熱傳,引起衆多網友憤慨。楊某因個人原因無法喝酒,十年來滴酒未沾。可是,在銀行的第一次聚餐中,因爲沒喝“A角”敬的酒,被某領導扇巴掌並爆粗口大罵。在離開時還有部分同事追罵其至電梯處。

這個消息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前幾年鬧得動靜挺大的一件事:馮小剛在家裏請客,其間讓《芳華》的女主角苗苗跳段舞。苗苗尷尬地表示沒有準備,而陳道明也指責馮小剛不該這樣。但爲了讓大家都下來臺,苗苗到底是把舞也跳了,陳道明還做了鋼琴伴奏。馮小剛的面子,算是從地上撿起來了。但是也說明,在這場標準的“中國式酒局”中,沒有話語權的新人、或者女性,就成了掌握權力的老男人在權力場中侵犯和消遣的對象。

拼酒和敬酒,早已演變成了忠誠度與真誠度的測試。

酒場關乎權力,在酒桌文化這個權力場當中,拼酒和敬酒,也早已演變成了忠誠度與真誠度的測試。一名員工向領導表決心,如果不喝上一杯白酒,總覺得是“光動嘴,沒有行動”。但如果能豪氣干雲的喝下滿滿一杯白酒,往往會贏得他人的喝彩和領導的信任,認爲這名員工有能力,有魄力,忠誠度高。尤其是飲用劇烈傷身的白酒,更是一種投名狀,表示利益的結盟和權力的效忠。

所以,在一些場合中,領導敬的酒,是一種權力的彰顯,不喝完就代表着對領導權力的不尊重。中國自古就有這樣的所謂“酒文化”:

西晉首富石崇,讓美人勸酒。如果賓客一杯酒沒有喝完,就要殺掉這個美人。宰相王導怕他殺人,就勉爲其難的喝了,而將軍王敦不買帳,拒不喝酒,石崇於是怒斬三個美人。王敦卻冷漠地對王導說:他殺自己的家人,關你什麼事?

當然,這是酒文化中的糟粕,但也說明了用喝酒測試忠誠的老傳統,以這種方式讓下屬喝酒,無疑是一種脅迫與恐嚇,在彰顯自己的權力與支配性。

直到現在,我們私下的一些聚會,也同樣不能免俗,而且不同的地域還有着不同的風俗。比如某人作爲新員工入職到某地域的某個單位,在第一次聚餐時有的要有見面酒。所謂的見面酒,就是“拜碼頭”的意思。簡單說就是要“打一圈”,也就是要和桌上的每個人喝酒。而這“打一圈”並非是簡單地喝一杯酒,而是對方喝一杯,自己要喝三杯。這一圈下來,基本上就雲裏霧裏了。但這一場酒下來,也就證明你被這個團體所接納了。

法國哲學家福坷說:人類社會從酷刑到相對溫柔的暴力,無論怎麼深化,目的都是要使被統治者臣服,讓他們自覺的接受“規訓”。

他們要的就是原形畢露的感覺

在酒桌上,強勢的人有權利發難,弱勢的人是接受還是拒絕呢?接受了,自己難受,但是可能潛在的收益更大。尤其是在業務場合,“酒量代表銷量”這句話,似乎對很多人並不陌生。所以在一場涉及業務關係的酒桌上,弱勢方往往是拼死了喝。

在酒桌上,其實很多人樂於看到這種場面。他們心知肚明,這裏面可能會牽扯到財與色、忠誠與算計,順從與對抗等等擺不到檯面上的事情,每一個酒局,其實並不簡單。而文章開頭所說的,職場新員工,以自己不會喝酒爲由,拒絕領導敬酒。在很多人看來,難免是“不識時務”,自然要被教訓。

當然,酒桌上難免會喝多了醜態畢現,喝到吐甚至鑽到桌子底下去了。甚至有的人談生意,喝完酒還要唱歌,還要泡澡。其實他們要的就是這種原形畢露的感覺,有了這種感覺,互相才能信任,纔會有可能達到什麼交易,從而成了一個牢固的利益共同體。

年輕一代的反擊

酒場文化由來已久,可是年輕人對這一套越來越不屑,不願意陪着領導演戲。新人拒絕喝酒,被扇耳光,雖然遭受到暴力,但也充分說明,這件事已經撕開了酒桌文化遮羞布的一角,傳統的規則正在慢慢的失去效力。酒桌上的效忠,能量會越來越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