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就是我們血脈相連的親人,洗洛鎮就是‘嶽麓區的第18個街鎮’。”2017年以來,嶽麓區開始對口幫扶龍山縣洗洛鎮,送資金、送人才、送技術,四年來,洗洛鎮的貧困人數不斷下降,產業項目、居民收入不斷增加。

在這過程中,許多嶽麓人來到龍山,盡全力幫扶龍山,嶽麓區第二批對口幫扶龍山工作隊隊長王國軍就是其中一個。

“從今天開始,我就是龍山人了。”2019年3月8日,王國軍告別家人前往龍山縣洗洛鎮,當天他在自己的微信簽名寫下這句話。

他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

扶貧有方向 製作出全鎮扶貧地圖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加宅園。”正如這句順口溜所唱的,龍山縣多山地少耕地。初到龍山縣洗洛鎮,當地人對土地的珍惜給王國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爲了防止土壤流失,村民會逆着山坡的走勢鋤地,這樣雖然費時費力卻能留住土壤;就連石頭縫裏的一小片土地,村民也種上了百合……

要實現脫貧奔小康,最終還是要靠人,村民們的狀態給了初來乍到的王國軍很大的信心。要開展工作,首先要了解情況,於是王國軍開始用腳步丈量洗洛的土地。

和村民們拉家常、和幹部們開座談、跟着當地人一起趕集……一個多月的時間裏,王國軍走遍了洗洛鎮21個村莊,這裏地形、經濟情況等等的輪廓都在他心裏也漸漸清晰。

心中有圖還不夠,爲了明確扶貧小分隊的目標,王國軍還製作了一張獨一無二的“作戰圖”。

從前,洗洛鎮並沒有一張單獨的地圖,王國軍只能從龍山縣的大地圖中把圖“摳”出來,畫上主要道路和河流,一張簡易的地圖便成型了。21個村莊的貧困人口數量排布在地圖四周,未脫貧人數一欄可動態更新;洗洛鎮青少年宮項目、灣塘九年制學校綜合樓項目等12個嶽麓區推進實施的項目被清楚地標註在圖紙上;油茶種植需要土壤層厚、背風向陽且靠近水源的地方,王國軍召集起當地幹部,一同爲油茶、半夏種植點定好了位置。

就這樣,洗洛鎮的第一張“扶貧地圖”誕生了,也成了嶽麓區扶貧工作隊精準幫扶洗洛鎮人民的“指南針”。

扶貧有技術 幫助老產業煥發新活力

“製作扶貧地圖的過程,也是我不斷深入瞭解洗洛鎮的過程。”王國軍笑稱,有些問題就是他趕集“趕”出來的。看到攤子上個頭不大的百合,他意識到:百合種植不能僅靠經驗,必須藉助技術力量提高百合品質。

龍山縣種植百合的歷史已有數十年,走到洗洛鎮的集市,隨處可見散賣的卷丹百合,但個頭和品質基本不能達到產業化種植的水平。此外,百合種植需要休耕,帶來的經濟效益並不理想。

回到嶽麓區,王國軍先後拜訪了多位高校教授,瞭解了土壤學、農作物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找到了百合無法連耕的原因。原來,爲了限制百合珠芽無限制地生長,百合根部會分泌一種破壞土壤菌羣的抑制劑,只要使用特質的菌肥就可以不休耕種植百合,提高種植效益。

找出原因,王國軍先是多方詢問、多次實驗,終於發現江蘇一家廠商的肥料符合要求。於是,他向上申請了7萬餘元資金購買了30噸菌肥,用於100畝百合種植地的有機種植實驗。

在王國軍的爭取之下,廠商每賣出1噸菌肥就會捐出20元作洗洛鎮的扶貧資金。同時,扶貧隊與受益村民還約定:將拿出增產的效益的40%幫扶貧困戶。“這件事做好,對村民們來說就是多贏。”王國軍說,今年是試驗的第一年,有了經驗之後可以造福更多村民。

扶貧有溫度 幫助截肢女孩爭取假肢

除了問診大產業,個人的小困境也是王國軍放不下的。

走訪中,王國軍會和幹部們拉家常,去年7月,他無意間聽到了女孩童童的經歷。“紅石村有個小女孩真的可憐,半歲沒了父親、母親也失聯了,現在又遭遇車禍截肢了……定製假肢要2萬多家裏根本拿不出這個錢!”

回到嶽麓區,他第一時間來到區民政局諮詢,但由於童童並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且年齡未達到16歲,不符合政策要求,難以爲她爭取到免費假肢。

可一想起小童童的遭遇,王國軍不願意就這樣放棄。於是,他輾轉找到了省民政廳的相關科室,繼續詢問有關殘疾兒童的幫扶項目。幸運的是,一個省級助殘公益項目可以爲童童提供免費定製的假肢,之後每三年可進行重新定製。就這樣,2019年年底,童童來到了長沙,戴上了定製的假肢。經過康復訓練,她又可以盡情地和夥伴們一起玩耍了。

“孩子從龍山到長沙都是王隊長接送,還爲我們籌集了上萬塊愛心款,真的感謝他。”說起王國軍,童童爺爺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說,安裝了假肢,孩子就不會耽誤正常上學了。

幫助了洗洛鎮的這些家庭,卻沒顧得上自己家,說起妻兒,王國軍滿是歉疚:“女兒小升初、妻子產檢我都沒陪伴在身邊。現在二寶三個多月,我總共也沒帶幾天。”

2019年,帶着嶽麓區支持洗洛鎮產業扶貧的777萬資金,王國軍重點幫助發展這裏的靈芝種植、油茶、百合、果蔬採摘、光伏發電等產業,幫助全鎮的貧困發生率已由12.9%下降到0.8%。

“逮飯了嗎?下了工去逮杯酒?”紮根龍山一年多,王國軍熟悉了這裏的風土人情,不時還能蹦出幾句方言。他早已把自己當作了龍山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