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當代年輕人對於婚姻的儀式感已經消耗殆盡,但是拍婚紗照卻是每對新人最期待的事情。

朋友圈曬一波,在婚禮上循環播放,洗出來掛在牀頭,在家裏各處擺放婚紗照擺件,甚至連小檯燈也有新人的身影。

可是,當滿懷期待,做了無數關於婚紗照的美夢,真正到了拍婚紗的那天,卻是以美好的期待開始,一段受難夢碎之旅,崩潰的邊緣結束。

很多人看到朋友圈曬出來的婚紗照,以爲婚紗照是這個樣子的: 老公穿着光鮮的西裝,老婆穿着美美的婚紗,兩人在美麗的海邊、草地、公路上嬉鬧,身旁的攝影師安靜記錄下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實際上呢,你會發現,大部分婚紗照的拍攝過程,都是始於想象、終於幻滅。

沒有攝影團隊豐富的想象力,修圖師的精修,估計看到原圖和最後成品的你會覺得這完全就是兩回事。

第一,體力消耗程度,完全就是八百米加馬拉松加鐵人三項。

純粹室內的還好一點,但是出來的效果,就得靠後期的修圖師的本事了。

所以大家更多的選擇往往是內景加附近的外景。

你可以想象一下,早上八點達到門店,然後化妝兩小時,然後拍內景,中午一個飯盒頂一下,然後就補妝,等待出發去附近的外景,然後一兩個小時的車程,好了到達地點,擺拍,回程,往往晚上回到門店都已經九點十點,甚至有些十一點。整個人都已經精疲力盡,腳下起泡。

至於旅拍,那完完全全就是體力活加體力活加體力活加體力活。

前一晚興奮地打包行李,抵達目的地,第二天還要起個大早,然後換衣服試衣服到崩潰,然後一整天都拎着各種道具,在不同景點甚至不同城市之間來回折騰。

第二,厚重的行頭,炎熱的天氣。

外景意味着失去了空調的庇護,往往是35度左右的天氣,路人一身短袖短褲都感覺要中暑了,他們卻要穿着厚重的婚紗和禮服,在草地和樹叢之間滾來滾去,爬上礁石,站在海水中。

第三,兩個人只是提線的木偶。

攝影師全程這樣:好,來,往左一點,頭低一點,好,微笑。

倆人:哦,好,微笑。

攝影師:你們怎麼這麼笑,不好看,重新來,對,嘴角上揚一點。

攝影師:好,來,頭往上仰,好,手放肚子,嗯,踮起腳。

連笑的弧度、拉裙子的角度、力度、姿勢,全部都要按着攝影師的要求完成。

於是十二小時後,倆人都肌肉僵硬,身體像麻花被一樣扭來扭去之後身心俱疲地結束這趟旅程。

第四,格式化的套路

如果你去看所有的婚紗照,你會發現基本上都是差不多模式。

一路上穿着類似的新娘,拿着相同的道具,去相同的地方,拍着流水線般的照片。

擺造型十分鐘,按快門一秒鐘,行就下一個,不行就繼續。

但是,當成品出來之後,當很多年以後重新拿起這些照片,

或許只會記得那些美麗的景色,曾經年少的倆人,

或許還會笑談拍照時自己有多麼的狼狽,多麼精疲力盡。

不管怎樣,還是一段奇妙的人生旅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