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遺夢》是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說而改編的一部電影。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梅麗爾·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裏遇到了《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在經歷了短暫的浪漫纏綿後,弗朗西斯卡因不願捨棄家庭而與羅伯特·金凱痛苦地分手。但是對金凱的愛戀卻縈繞了弗朗西斯卡的後半生 。

在夢菲同學看來,真正的悲劇,有一種撕心裂肺的美。這種撕心裂肺的力量在於:一面是激烈的愛,一面是巨大的剋制。

羅伯特說:“我終於明白我爲什麼要攝影,攝影之於我的意義,是使我越來越走向你,這麼明確的事,一輩子就一次。”——這是愛的宣言:我爲你而生,此生只你一人。

弗朗西斯卡說:“他(她老公)一輩子沒做壞事,他不該受這樣的遭遇。”——這是道德的宣言: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人若不負我,我絕不負人。

當這兩種力量短兵相接,便洶湧澎湃,驚心動魄,猶如燎原之火和傾盆之雨,猶如世界之初和世界之末。

雖然愛情只有短短四日,但卻是如此完整的包含了愛情裏所有的貪慾嗔念和癡狂,她們做飯、做愛、做傾心之談,她因爲他可能根本不存在的遍佈於世界各地的女友而醋意橫生大發雷霆。她擔心相愛容易相處難。她擔心他只是一時的心動而不會永遠的愛她。

夢菲同學覺得伊斯特伍德和斯特里普的演技無可挑剔,經典的好萊塢牛仔和法國中尉的女人,在屏幕上他們溫存的體會着各自的呼吸,讓電影有了美國鄉村民謠一般動人的靈魂。他們硬是把一個通俗的傷感言情故事昇華爲理想與責任熱情與幻滅的高度。

張愛玲說,對於年輕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也許對於弗朗西斯卡來說,那四天便已是一生。

影片最後雨中,兩人在一前一後兩輛汽車離開的場景裏哭得不成人樣。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站在漫天大雨裏,那樣頹然,那樣哀傷,溼漉的他似乎隨時都可能倒下。他用乞求的眼神望車窗內的她,求她跟他走。她是想的,她是想的,我知她是想的。綠燈亮了很久了,她丈夫不斷的按喇叭,有些急躁,爲什麼前面那輛車還不走。他的眼神在後視鏡裏深深地望過去,望了很久很久,然後他緩慢地彎下腰,掛上她的鏈子,緩慢地拉起手剎,發動。她緊抓着車門的手頹然松下。這一切,再也回不去了。

弗朗西絲卡的抉擇是正確的嗎?夢菲同學覺得沒有人能回答,或許,哪怕她走出了那一步,哪怕她能令一個浪跡天涯的男人安定,但是正如前面所說的,愛情的捉摸不定註定了兩人間幸福感的不確定性,羅伯特展現的未來生活的幸福就如她丈夫曾經令她憧憬的小鎮生活一般,令人嚮往。

“曾經的夢,都是美夢,雖未成真,但慶幸我曾擁有過”,攝影師寫下這樣的句子。而弗朗西斯卡在日記的最後說:“我把生命獻給家庭,把所剩下的給羅伯特。” ——連同她的心,她的亢奮與激情,她餘生每個日日夜夜癡纏繾綣的思緒。也許,就在弗朗西斯卡幫全家人晾曬衣服、準備晚餐的間隙,她便把那四個悶熱、黏膩、甜苦交加、好似不會結束,卻終於在某個大雨天落幕了的夏日,又度過了一次,且此生還要度過很多很多次。

從影片結束來看弗朗西斯卡的選擇,夢菲同學覺得也許這纔是最好的結局,生不同寢死同穴,她愛着丈夫和家庭,也愛這段夢幻一般的外遇,她的生活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干擾,她用這四天來抵抗命運,給她微不足道的一生一個交代,也釋去了人生的焦慮,甚至,她留給兒女的遺物--6大本祕密日記--重新開啓了一雙兒女的人生。從此他們再也不願忍受各自不理想的生活,我想,作爲母親,這是最偉大的遺囑。

關於影片《廊橋遺夢》,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和夢菲同學留言互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