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七岁的康熙继位,但皇权由四大辅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掌控,所以在朝廷上,皇帝形同虚设,辅臣相互争斗。对中原地区,辅臣们坚持满清至上,推行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措施,以至于各地怨声载道;三藩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与朝廷分庭抗礼;西北准噶尔,日益做大……康熙亲政后,旧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夺回皇权成为康熙面对的首要问题。

康熙六年,首辅索尼去世,鳌拜铲除了苏克萨哈,因此让鳌拜等人“今日归政于皇上,明日即将苏克萨哈灭族”的阴谋得逞。就这样,在朝堂上,只剩下鳌拜与遏必隆两位辅政大臣。

然而,遏必隆不仅缺少主见,并且是典型的两头草,一边与鳌拜“暧昧”,一边又不敢得罪康熙。于是,鳌拜仗着自己的势力,多次欺负康熙,“班行奏章,鳌拜皆前列”。即便当着康熙帝的面,鳌拜也敢大声吆喝群臣,完全无视君臣之礼。更让康熙气愤的是,在康熙八年的新年朝贺典礼上,鳌拜竟然公开穿着黄袍,仅仅顶戴与皇帝不同而已。

多年来,鳌拜广布党羽,打击对手,以下属对自己的忠诚度决定荣辱升迁。他虽是辅政大臣之末,却通过权谋,将朝政操控于自己之手。对于鳌拜的专横跋扈,朝野有目共睹。康熙亲政后,对鳌拜深恶痛绝。与此同时,熊赐履对朝政直言不讳的批评和要求康熙崇尚汉族礼仪的建议,对鳌拜公开指责,使少年康熙决心摆脱辅政大臣的掣肘,准备有计划地清除鳌拜集团。

另外,鳌拜作恶多年,对手也不少,这就促使各种反对力量开始集结到康熙周边。考虑到顾命大臣名重一时,且鳌拜耳目众多,公开捉拿容易引起事变,因此,寻找有利时机以及合适的捉拿方式成了君臣对决的关键。

康熙八年春,鳌拜称病,康熙亲自登门慰问,走到床前,竟见一把锋利的腰刀。按照清朝的规定:大臣面见皇帝,身边不允许携带任何兵器。由此可见,鳌拜压根没有把康熙放在眼里。不过,康熙见状不慌不忙地说:“刀不离身,这是满洲勇士的习惯,没什么大不了。”离开鳌拜府邸,康熙连忙召见索额图商议。

索额图是康熙倚重的外戚,从康熙八年起,他便多次以下棋的名义被召入宫商量对策。索额图召集一群身强体壮的满洲上三旗贵族子弟组成了善扑营,在宫中练习布库游戏,康熙则在一旁“围观取乐”,即便鳌拜入宫面奏,也不做回避。而实际上,善扑营既是准备用于擒拿鳌拜的格斗对,又是保卫康熙的侍卫队。然而,鳌拜丝毫没有察觉,他还以为康熙贪玩。在行动前,康熙已经不露声色地以各种借口将鳌拜的关键亲信派往各地。

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鳌拜有事入宫上奏,康熙对身边年轻的库布说:“你们都是我的心腹卫士,那么你们是敬畏我还是敬畏鳌拜?”大家纷纷表示,只忠心于皇帝!接着,康熙便将鳌拜的罪状和盘托出,命令这群库布立刻捉拿鳌拜。于是,康熙将库布安排在进宫大门的两厢,当鳌拜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康熙大声喊道:“来人,把这个逆臣给我拿下! ”

突然,一群少年蜂拥而上把鳌拜围住,有的扭他的胳膊、有的拧他的大腿、有的搂住他的脖子,还有的抱住他的后腰。起初,鳌拜以为康熙跟他开玩笑,后来才发现形势不对,马上奋勇顽抗,但是为时已晚,毕竟这批少年是经过专门训练过的,并且人又多,鳌拜又年老力衰,不一会鳌拜就被他们用绳子绑住。

就这样,一个目无君上,嚣张跋扈的权臣,被一群小哥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捉拿归案。据现在很多清史专家推测,擒拿鳌拜这一重大决策,康熙很有可能是自己做出,并未向孝庄太后或其他大臣透露。

抓住鳌拜的当天,康熙便亲自列举鳌拜集团的种种罪恶,并下令刑部逮捕其党羽。众大臣以鳌拜所犯之罪重大为由,拟将他革职立斩。在事实面前,鳌拜无话可说,只希望康熙能够开恩免其一死,于是,他当着康熙帝的面脱下衣服,自见身上伤痕累累,原来这些伤痕都是他之前救皇太极时留下来的。最后,康熙看在他为官多年,又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的份上,免其一死,将他终身圈禁。

总结:康熙这位青年帝王,在亲政两年后,彻底铲除了鳌拜集团,成功地向外界显示出帝王胆略,为强化皇权赢得时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