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组合可以发挥出1+1>2的威力,对于欧美的武器系统来说就是如此。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们都有自己的搭配模式,比如在防空领域内,用标准-2来解决中远程出现的问题,用"海麻雀"来解决中近程遇到的难题,而近程范围内遇到问题,要利用"密集阵"来解决。

事实上,这世上没有什么黄金搭档,再好的组合也会有破绽,只是暴露破绽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现代战舰进行的实战训练中,需要和掠海飞行目标一较高下是很正常的事情。若依赖"密集阵",它的拦截距离有限,专注单点杀伤也有不足。若考虑"海麻雀",它的掠海机动性也无法达到需求。

对此,七十年代时美国与西德走到一起,决定填补这个领域的空白,研发一款近防武器,要求它具备效率高、成本低、轻量化等特点,最终,"拉姆"导弹系统被研发出来。其实一开始这个项目因为没有政府拨款被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美国军方看到了"拉姆"的优势,才掏出大把钞票让它成为现实。

"拉姆"的早期版本是RIM-116A,其研发基础是AIM-9"响尾蛇",已处于服役状态中的"拉姆"主要有MK-31和MK-15两大系列,它们都采用了"密集阵"系统基座,但也有许多不同。值得一提的是,美海军后来将MK-15命名为"海拉姆",它以"密集阵"为基础进行改造表明了美军选择螺旋式上升这一因素来促进此类型武器的发展,以达到经济性目标。

从"拉姆"发展到"海拉姆",让大家看到了它在近防领域中具备的珍贵价值,不仅仅是对于美国,对诸多西方国家的海军来说都十分有意义。要知道此前他们一直在依靠"海麻雀"来承担中近程的主要职责,且一直在不断改进,但它的造价偏高与机动性不足一直是它最难以攻克的问题。

"拉姆"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的用弹体型很小,机动性很强,速度也很快,不仅能拦截一些亚音速目标,部分超音速目标也一样能拦截,"海麻雀"算是彻底被解放了。其实从80年代入役开始,"密集阵"就一直是西方国家海军舰船的第一选择,扮演着舰船防空最后一道屏障的角色。

"密集阵"形成弹幕主要依靠连续快速发射子弹,对目标进行面对点袭击,采取数量优势来拦截目标。虽说"密集阵"的点防御效果很好,但也只限于对一个方向进行防守,若目标来自四面八方,想用这种方式来拦截,着实是一笔不小的耗费。

"拉姆"也很好的弥补了"密集阵"的这一缺点,虽然它也算是点防御范畴,但是它具备快速连续发射能力,即使目标来自四面八方,它也能应付。一座"拉姆"比得过好几座"密集阵",在射程上更是完胜于后者。不过。美军并没有彻底放弃"密集阵",毕竟在非传统、非对称威胁中,它还是很可取的。

据悉如今美、德、韩、日等多个国家的海军多型水面舰船都装备了"拉姆"导弹系统,它们就像是编织水面舰船防御网的最后一道屏障,弥补了近程防御存在的短板。"拉姆"导弹系统的成功之处还不止这些,很多国家的其他同类产品就是基于此研发出来的,比如中国的海红旗1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