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印度的軍工產業,最好的形容詞大概就是"不靠譜"了,正所謂在廢柴堆裏也能挑出佼佼者,相比於其他的印度軍工企業,巴拉特電子有限公司就算是很靠譜的了,堪稱印度專業電子運動的先驅,主要負責設計開發並製造先進的電子設備和組件,至少有四十年以上的經驗。

長時間以來,巴拉特電子主要負責研製通信設備,這裏面涵蓋了地面和空中的艦載設備與系統,主要提供給印度軍隊或一些外國用戶。如今技術不斷升級,產品不斷創新、質量也不斷提升,巴拉特電子儼然已成爲一家多產品,多部門,多技術的公司。

看官方的敘述,可見巴拉特電子就是一家世界級的超強企業,是印度軍工企業最傑出的的表率,可是它的優點卻經不住細細推敲。所謂的40年以上的研製經驗,不過是在印度不斷引進其他國家部件與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拼裝,拼裝成一個成品之後就被貼上了"印度製造"的標籤。

1990年,巴拉特電子就曾口出狂言,說自己可以幫助對方取得一半戰鬥的勝利,當時主要推銷的是坦克火控系統,很多人一看到海報上的宣傳內容就笑了,原來是將美國M1主戰坦克的炮塔和二戰時期德國3號A型坦克的底盤組合到了一起,然後取一個新的名字,叫印度版的"五對輪M1"坦克。在這之後,巴特拉電子就將它當成了自家的明星產品。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MK1B(AL4421)型火控系統,將這一系統拆分過後,可以發現它是一款集各國產品於一身的火控系統。其核心是一臺微型計算機,MC 6800微處理器來自美國,激光測距儀、火炮控制系統來自英國,熱成像儀來自法國,真的是"羣英薈萃"。

可是很遺憾,巴特拉電子根本喫不透這些先進的配件,就連組合工作都做的很喫力,以致於MK1B(AL4421)型火控系統總是會出現故障。巴特拉電子涉及的不只是陸地領域,還有空中裝備,比如"阿斯特拉"空對空導彈,據悉印度空軍還曾宣傳過對它進行試射,結果很成功的消息。

雖然它也被貼上了印度製造的標籤,但巴特拉電子這一次承認了在研發的過程裏沒少得到俄羅斯與法國設計人員的幫忙。"阿斯特拉"的研發過程並不順利,因爲巴特拉電子很難將法國與俄羅斯的技術整合到一起,以致於出現了導彈整體重量不達標,射程不達標等多種問題,據說迄今爲止這些問題都沒有被解決。

即便如此,這也無法撼動巴特拉電子在印度的地位,因爲實在是沒有比它更"全能"的軍工企業可以依靠了。除去陸軍裝備與空軍裝備,巴特拉電子在海軍裝備上也是投入頗多的,比如遠程防空導彈(LRSAM)系統、艦載傳感器、電子戰設備等等,雖然它們的技術主要來自法國,俄羅斯和德國。

值得一提的是,購買巴特拉電子的軍事產品需要花費很多資金,縱使它在全印度算是比較靠譜的,可是花如此高的價格去買一些拼裝產品多少有些說不過去,有傳言說印度軍方和巴特拉電子之間存在某些特殊的交易,雖然這一點並未得到證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