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生鲜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方面,“盒马牌”又做了一些新探索。近日,盒马鲜生推出第二个自有品牌“秦岭鲜”,主打基于秦岭沿线的优质农产品。阿里一直稳居全国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过去三年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超5400亿元。

继去年推出首个主打高山生态的农产品品牌“高山鲜”之后,盒马围绕地域特色打造了第二个自有品牌“秦岭鲜”,主打基于秦岭沿线的优质农产品,推动具有地域特色的生鲜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

自有品牌是指零售商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消费者的需求所开发的新品牌。他们拥有自设的生产基地或委托合适的生产企业,且独立控制销售渠道,一般依托于商家的自有渠道进行销售。目的是依靠自己的渠道能力,向上打通供应链。适时、适量、适价提供给消费者商品。

盒马是如何将农产品变成标准化商品的?

1、深入种植端,标准严苛

不是所有产自秦岭沿线优质产区的农产品都能加入“秦岭鲜”大家庭,据相关人士介绍,必须做到可动态溯源、能够定植、定株等格外八项要求,优中选优才可以。

今年陕西雨水多,对于产区葡萄的口感影响比较大,汁水丰富、日照欠缺糖度不够。但是今年销售的秦岭鲜户太八号在口感上与丰产期并无太大区别,这是因为秦岭鲜品牌选品在盒马原有标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秦岭鲜”力推商品“户太八号葡萄”,基本上只有30%的商品符合标准。每年3月,盒马已经在基地定向种植;单穗葡萄重量在750g左右,下树糖度在16度以上。

2、调整包装

为了提升销量,盒马在包装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在更换“空气感”外包装之后,户太八号的销售额比前一年翻了三倍。

3、全程冷链运输

盒马高山鲜草莓,产自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理塘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距离成都654公里。一车草莓通过公路货运,从基地到成都,至少需要18个小时。盒马与供应商一起改造了草莓外运的冷链物流。通过空运,草莓从基地到成都盒马大仓,只需要7个小时。

盘点阿里巴巴农业大动作

阿里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

农民丰收节前夕,阿里巴巴公布了兴农脱贫业务上线三年来的助农成绩单。截至今年8月底,过去三年阿里巴巴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超5400亿元。这一数据远超同行。

作为互联网企业的阿里巴巴,这些年在农业领域的投入巨大。早在多年前,农村战略便成了阿里巴巴三大战略之一。2019年以来,阿里巴巴在集团层面设立大农业办公室,统筹由淘宝、天猫等20多个业务构成的数字助农网络,从技术、金融、物流、销售等方面打造数字农业的新基础设施。

1、盒马村:包销,数字化改造生产环节

近日,全国首个“水上盒马村”在石柱县黄水镇万盛坝村潘婆婆莼菜基地正式揭牌成立。

莼菜被称为“植物锌王”“水中人参”,是极为稀少的高山天然绿色食品,早在西汉时期莼菜就是进贡朝廷的珍品。石柱是全球为数不多的盛产莼菜的地区,产地面积867公顷,年产量1.3万吨,占全国莼菜产量的80%。

此次“盒马鲜生”携手重庆潘婆婆莼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全国首个“水上盒马村”,将依托互联网,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莼菜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从种养、包装、冷链到销售、配送、售后的全产业链深度管控,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标准化订单农业。

2019年起到目前,四川丹巴县、湖北孝感、江苏溧阳、河北迁西、非洲卢旺达等等,都建立了这样的“盒马村”。

盒马鲜生的创始人及总裁侯毅强调,“盒马村”模式并不是简单的采买关系,“我们希望通过跟多地政府合作,来全面提高当地农产品的品质。这些东西我们按照一定的价格体系来包销,所有的风险由我们来承担,农民才真正意义上愿意给你们做。”

侯毅表示,这其中一部分最好的商品进入盒马销售体系,但是大部分相对普通的商品,阿里数字农业也要承担它的销售任务。他同时透露,阿里数字农业正在加快建设销售渠道,除了阿里系渠道外,还会进入市场化渠道,包括线下的批发市场等。

2、数字粮仓:产地直供,打响农货品牌

4月27日,阿里巴巴“数字粮仓”项目在万全区落户,这是中国首个数字化有机鲜食玉米基地。一年至少包销价值1亿元的鲜食玉米。该基地是阿里巴巴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的首批“数字粮仓”之一,也是河北省首个数字粮食基地项目。

作为“中国鲜食玉米之乡”,万全区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25万亩,其中高端有机种植面积12万亩,总种植规模占全国20%。阿里巴巴“数字粮仓”项目落地后,旗下专属鲜食玉米基地一年内将扩大50%,预计2020年鲜食玉米产量将达到1亿穗。除种植、销售规模大幅提升之外,阿里“数字粮仓”在万全的落地,还将为当地农业带来数字化升级。

4月9日,阿里巴巴推出“数字粮仓”计划,宣布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动100个数字粮食基地的建设。通过数字化方式、产地直供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打响农货品牌。“数字粮仓”目前汇集了全国数千款粮食产品,并以大米、面粉和玉米作为三大核心品类。

3、产地仓:实现农产品到商品的标准化处理

6月30日,阿里巴巴宣布,位于广西、云南的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已全面运转。两个产地仓分别建在南宁、昆明机场附近,一日发货能力分别约为300吨、150吨,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农产品集运加工场所。

除西安在建的陕西产地仓外,另有四川、山东产地仓在建,加上在建、已建的17个销地仓,这张数字化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一年可以支撑100万吨生鲜农产品的加工运输。

产地仓首要功能是实现产品到商品的标准化处理,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农产品从分选、品控到装箱、打单,全流程只需要两分钟。其次,则是实现与电商、盒马等的对接;再就是实现产地仓与物流快递的一体化。“产地仓+销地仓”,是眼下能够以最快速度、最大规模助农的最佳途径。

神农岛认为产地仓最大的意义在于,阿里在农业产业链上进一步前伸,在产地布局,直接提升农产品在收获时的加工分级水平,并且在产地实现了分销,提高了农产品供应时的品质,提高了分销效率,减少了损耗,节省了成本。

评论:盒马的“打包”品牌,对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影响吗?

文/神农岛特邀顾问,福来咨询联合创始人、总经理,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副组长 郝北海

盒马围绕地域特色打造农产品品牌是一件好事,搭乘盒马的供应链体系,更多养在深山无人知的农产品扩散到了更广阔的地区。然而农产品具体的产地名称、品类属性隐藏在“高山鲜”“秦岭鲜”的品牌之下,将直接影响地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成效。

福来咨询认为,无产地名称、无品类属性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要花费很大力气去告诉消费者我从哪里来,我是卖什么的。在媒体成本极高、信息碎片化的传播环境下,品牌创建成本至少增加十倍以上。

不实名,带来品牌价值的虚无。产地和品类是价值源泉、资本引力、更是资产沉淀。阳澄湖大闸蟹因阳澄湖而值钱,枸杞是宁夏的入药更道地。无产地、无品类的区域公用品牌,成了空中楼阁。

不实名,还会导致政府工作、企业经营和消费选择都失去抓手。

农产品讲究产地、基因和血统,独特的产地生态、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根与魂”。作为文明古国和农业资源大国,中国的每一个地域名(产地)都蕴含了巨大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信息和能量,这是品牌建设最重要的价值源泉。从国际上看,无论波尔多葡萄酒、新泻越光大米,还是加州巴大木,都是实名制。

郝北海强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必须实名制!要“真名、实名、地名”,杜绝“艺名、假名、虚名”。“地域+品类”,这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基本原理和底层逻辑。

神农岛(id:sndfly)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

相关文章